《哪吒之魔童闹海》:雄踞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人物群像感人

入骨影评 2025-02-19 02:02:24

《哪吒之魔童闹海》太给国人争气了!它已经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档第1名,而且还在继续增加中。

大家都笑称哪吒三太子成了百亿票房大男主,有一种说法,哪吒的名称源自梵文,最初被描绘为面目狰狞、法力高强的护法神,以三头六臂的形象出现,手持金刚杵,脚踏恶龙,职责是降妖除魔。随着时间的推移,哪吒的形象逐渐本土化。《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明代小说进一步丰富了哪吒的故事情节,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

哪吒电影的出世追溯于1979年,由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执导,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在国际上曾引起不小的轰动。该片里的哪吒保留着《封神演义》里的传统少年英雄形象,对冷漠无情的父亲喊出“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石破天惊,令人泪目。

而《哪吒之魔童闹海》完全打破了以往的设定。影片中哪吒和李靖夫妇感情深厚,敖光与敖丙、申正道与申公豹、申小豹的父子情深,也同样令人动容。敖光最后对敖丙说:“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得你去闯。”鼓励敖丙勇敢地走自己的路,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面对捕妖队,明知对方是借机打压妖族,却因看到阐教旗帜而放弃抵抗:他害怕自己的反抗会让儿子在玉虚宫的处境更加艰难。面对小儿子身负重伤,申正道不再隐忍,决然舍命反抗,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保全孩子。

影片流露出“可怜天下父母心”和“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观念,对当代的家庭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观众有没有发现,为何会被影片中的人物群像故事所吸引,被角色们的一腔热血所感染?这是因为影片将改编的神话故事影射到现实生活,在人物群像中,似乎能找寻到自己的影子。

比如生而为妖的申公豹,为了改变自己是妖的命运,拼劲全力都想修成正果,上位成仙,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依然低人一等,

不少观众看到申公豹,不由感慨:“申公豹像极了草根的自己,在无奈的现实中撞得头破血流,但还得咬牙前行”。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吒对于命运的抗争,体现在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中,而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的反抗精神主要表现在他对“权威规则”的反抗和自身的“觉醒”上。”

创作者们对于传统神话的创新性表达,架起了电影跟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传递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现实意义。

哪吒系列电影空前绝后的巨大成功背后,证明传统文化题材可以通过创新性的创作焕发出勃勃生机,也证明了国产动画电影走出国门,进入全球视野的惊艳之姿,展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作者:锦鲤瑜,入骨影评团对出品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