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正在军区训练的王英洲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办公室,他担心又是上面来劝自己退伍的。
随着一声“报告”,他还是不情愿地进了屋,用左手行了个军礼,另一只残缺的手掌便撇在了身后。
独臂将军王英洲
正要喝水的军长韩怀智,刚把杯子沾到唇边,马上放了下来。然后快步走到王英洲面前,掩饰不住喜悦地对他说:“军委决定,直接任命你担任54军副军长!”
这个命令让这个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一下子懵了!王英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个副团长。
但他没有听错,军长说的就是要提拔他为副军长。
然而,要知道,从副团长到副军长,跨越了团长、副旅长、旅长、副师长、师长等5个职位,也就是说,王英洲是连升6级,这在解放军史上是唯一的一次,堪称奇迹。
革命战乱已经过去,为什么一名副团长会被直接提拔为副军长?王英洲有什么特殊的经历,让上级领导们对他如此信任,并委以重任?其中究竟有什么故事?本期文章,就由我来为各位一一解答上述问题!
天生的战士
1939年,王英洲出生于河南叶县的一户贫农家庭,这时的河南已然被日本人侵略,而王家在日本侵略者的剥削压迫下,过的也是非常艰难,到后来好不容易日本人被打跑了,蒋军又站了出来,他们是横征暴敛,使得王英洲一家险些饿死,幸好就在这危急关头,解放军赶到了河南,解放了河南的老百姓,这才让王英洲一家终于看到了生活下去的希望。
因此,此时年纪尚小的王英洲便有了参加解放军的想法,于是,长大后的他,在1956年,毅然投身解放军,加入了负有盛名的54军。
他所在的54军,前身是大名鼎鼎的东北野战军,不仅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们也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因此,这支部队里的战士个个都是精英。
要强的王英洲自然也是不愿意拖后腿,为了快速提高成绩,王英洲经常趁战友休息的时候,一个人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很快,他就成了新兵中最露脸的那个。
随后,王英洲也跟随54军来到了朝鲜,他们负责帮助停战之后的朝鲜重建家园,安置当地的平民老百姓。
为了防止美军的再次反扑,54军还肩负着驻守朝鲜海岸的艰巨任务。
在五年的驻守边防中,王英洲听从上级的安排,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坚守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从无一刻懈怠。
在王英洲的努力下,他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慢慢地成长为54军130师侦察班的班长。
1958年,他随军回国后,又奉命赶赴西藏剿匪,却未曾想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被800多名叛军围困在山顶中无法脱身。
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异常恶劣的情况下,王英洲激励战士们坚定信念,倾尽全力打击叛军,一定要坚持到援军抵达。
他们在无粮、无水、无援的险境中紧咬牙关,凭着顽强的意志,坚守了3天3夜,打退了叛军30多次进攻,直至援军到达。
经此一战,王英洲打出了名声,成了战友们眼里名副其实的勇将。
能够战胜自己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54军作为先锋部队,踏上了前往边境战场的道路上。时任54军军长的丁盛决定,从各连队挑选一些单兵素质过硬的士兵,组建一支野战部队,用于及时应对边境战争的可变性。表现优异的王英洲自然是其中一个。
战争中,副连长和排长相继牺牲,王英洲临危受命,担任代理排长。
王英洲率部冲锋在前,在战斗取得胜利后,对溃逃进密林的残敌穷追不舍,口粮断了,就吃草根,啃树皮,最终将残敌全部歼灭才返回部队。王英洲荣立三等功,提拔为排长。时隔两年后,又提升为连长。
两年后,在一次训练中,王英洲所带的连队里有一个新兵,在训练炸药包投掷时,不小心率先点燃了炸药包的引信。
当时一整个连队都集中在一起训练。这意味着无论这颗炸药包抛向哪个方向,都会连累无辜的战友伤亡。
王英洲作为一名老兵,很快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对。他迅速夺过这位新兵手里的炸药包,随即一边大声下令“卧倒!”
就这样这颗炸药包成功被转移到了空旷的地方,没有造成更多无辜战士的伤亡。
但是,不幸的是王英洲还没来得及收回手臂,炸药包就爆炸了,他的右手被炸掉了,全身多处都有伤。
所幸经过两次手术,王英洲连长被抢救了过来,但他也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右手。
一般来说,部队是不允许残疾人继续在部队服役的,但是王英洲受伤之后却不愿离开军营,他养伤期间苦练用一只手生活的能力,成功打动了首长,得到特批继续服役。
在那之后的几年里,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直升职。
王英洲单手拿枪
留队后,王英洲依旧担任连长,在之后4年的时间里,他依然不松懈,不断立功,夺取部队中的先进红旗,先后升任副营长、营长、副团长。
越级提拔
王英洲任副团长一年后,军队决定提拔他为副军长。
这一年,王英洲只有36岁,促成这样惊世骇俗提拔的原因除了王英州的种种英雄履历,更重要的还是王英州赶上了我军总兵力已经高达五百多万,迎来了不得不裁的阵痛期。
为了引导军队建设的良性发展,军委指示,应当大力提拔年轻干部,实现军队高级干部的年轻化和知识化。为今后的军队现代化打好基础。王英州的履历恰好与当时54军对年轻高级干部的需要不谋而合。
成为副军长没有多久,他就加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争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是,战后,王英洲不言功, 在评功会说:“54军的英雄太多,要评战功,也轮不上我,还是给战士们吧!”硬是推辞了给自己记功的建议。
1985年,王英洲离开了战斗30年的54军,调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全军实行新军衔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解放军实行新军衔制以来唯一的独臂将军。
1994年,军委决定对领导干部进行精简,张震上将亲临河南军区视察。
张震对王英洲的事迹早有耳闻,见到他以后说:“敬礼,你就免了!”王英洲坚持用左手行了军礼。
从前,河南省军区共有六名副司令员,精简掉五人,只留下一人,就是王英洲。
结语
在和平时期,四级的飞跃是极其罕见的。王应洲将军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心爱的军营,他的残疾和坚持的典型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故事。直到1999年,他才离开部队,结束了他传奇的戎马生涯,过上了退休的生活!
不得不说,在建国之后成长起来的将军当中,王英洲的经历绝对是最为传奇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