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俸禄每年18000贯,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答案你可能不相信

春引百花竟放 2025-01-11 16:30:18

【前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包拯这位出类拔萃的官员,每年能拿到的俸禄足有18000贯,在那时,这着实是一笔巨额的钱财。不过,要是跟现代的生活开销作对比,这个数目到底等同于多少呢?说出来恐怕会让您大吃一惊。

接下来,咱们要仔细琢磨一下包拯的官场经历以及他那颇为丰厚的薪俸,把当中的官场变幻和财富的巨大变化给揭示出来,给读者展现这位历史上有名官员的璀璨人生。那就让咱们一块儿跨越时空,去领略包拯在古代官场的魅力,再对比一下他的财富和现代的令人吃惊的不同之处。

【清廉当官,敢于表达真心话】

包拯初入官场,担任的第一个职位是大理评事,主要负责处理民事纠纷。他执法严苛,丝毫不讲情面,这使得一部分人颇有微词。那些官场的老油子劝他得顾及各方的面子和人情,这样日后才能在朝廷中站稳脚跟。

然而包拯丝毫没有动摇,他觉得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的使命就是依据公理来办理案件。官场中的那些不成文的规矩,跟他的理想完全是相反的。

那包拯啊,即便压力重重,却依旧用最高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他一门心思要做个清正廉洁的官,坚决不被金钱和权力所迷惑。这恰恰就是包拯与众不同的政治品质,也正因如此,他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和拥护。

后来呀,包拯调到地方去当官了。在那儿,有个叫王逵的贪官,老是变着法儿地搜刮老百姓的钱财。就因为王逵这败坏风气的一系列恶行,结果引发了一场暴动。

王逵这个灾难的始作俑者,压根儿没有一丝悔悟的意思,竟然还想着打压百姓的合理要求。包拯见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没法得到保障,气得不行。他挺身而出,连着七次去找王逵,劝他改过自新。可王逵死活不听,反而更加嚣张跋扈。

然而,这恰恰彰显了包拯的品格。只要他察觉到有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便会毫不犹豫地奋勇向前,全然不顾及自身的得失。这位心怀正义、为民抱不平的青天大老爷,深受百姓的拥护与爱戴!

【月薪百万仍生活俭朴】

正因为包拯深受民众拥戴,所以他一路高升,最终坐到了枢密副使的职位上。在北宋时期,这可是仅次宰相的要职,负责统管各个部门的重要事务。

史书有载,包拯担任某一官职时,每月俸禄多达一千五百贯,一年下来足足有一万八千贯呢!这在那时简直就是个惊人的数目。要是按照当下的价格来算,这相当于每个月有百万人民币之多!

要是一个普通人能有这样一份百万年薪,那估计会把日子过得极度奢华:住上阔气的洋房,开着炫酷的超跑,戴着名贵的手表,像个纨绔子弟似的肆意挥霍,过着奢靡的生活。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就算包拯有着这么高的收入,他也从来没有肆意挥霍过。恰恰相反,他的生活节俭得简直让人吃惊。

他在衣食住行方面都特别低调,完全没有大官的样子。每个月的薪水除去必要的花费,剩下的全都用于救济灾民或者建设水利设施了,自己连一分钱都不舍得花在享受上。

有一回赶上灾年,包拯又一次彰显出了他的善良和无私。面对危难,他毫不迟疑地将自己近乎所有的衣物以及积蓄都拿出来,用以帮助灾民渡过艰难时刻。

有官员劝他给自己留点钱过日子,可他却说:“我就是为老百姓而活的,咋能独自享受优厚的俸禄呢!”在他眼中,任何当官所得的俸禄,都不应成为自己贪图享乐的凭借,而是应该用来为百姓谋福祉,这是作为人民公仆应尽的职责。

得说啊,在这一个被利益冲昏头脑、把金钱看得过重的时代,像包青天这般具有高尚品德和节操的人,那可真是太稀罕了。就因为他那清正廉洁的本质,才让他在老百姓的心里赢得了千古清官的好名声!

【父母病重守候十载】

包拯在仕途顺遂、毫无忧虑之际,久居家中的父母却因他的疏忽照料,身体日渐衰弱,呈现出需要人精心护理的状态。

想到这一茬,他毫不迟疑地向皇上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去照料老人。这对包拯来讲着实不易,毕竟他正处在权力与事业的鼎盛时期,未来可谓是充满希望。

一开始,皇帝体谅他面临的困境,想到他在朝廷的未来发展,特地提议能给他安排个离家近点的官位。可包拯立场坚定,觉得孝顺双亲是自己必须承担的义务,非得自己亲自回去照料才行。

在他一次又一次诚心诚意地恳求之下,皇帝为他的那份孝心所触动,最终准许他离开朝廷,回到双亲身旁。这十年里,包拯不分昼夜地照料着年老的父母。就算有时遭遇老人的任性胡为,他也没有半句怨言,反而是愈发耐心、细心地照料着他们。

这种潜移动力的投入看似普通,却蕴含着一个儿子无尽的爱意。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顾大局、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官员,国家社会才得以保持安定团结。

父母先后离世后,包拯于他们的坟前叩头守孝,一守就是三年。不管是天寒地冻、酷热难耐,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始终如一地前去参拜并诵经,以此来表达自己最后的那片孝心。这般传统美德,在现今着实是难以见到了。

【结语】

在亲朋好友的好言相劝之下,上了年纪的包拯再度应聘,进入朝廷。当权力和金钱又一次摆在眼前时,他依旧是那个谦逊质朴、清廉正直的包拯。

包拯打从一出生,就用实际举动彰显了“忠心为百姓”的人生理念。他不曾被金钱和权力蒙蔽判断,始终把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的好官。

包拯的事迹让咱们明白,一个官员的月薪要是越高,那就越应该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取福祉。这才是人生与工作的真谛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