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局之年,也被国际舆论称为“超级大选年”。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83场全民性选举,涉及人口总数4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60%,经济规模接近50%。
从年初到年尾,伴随着大选的进行,政党攻讦一遍遍地撕裂着这些国家。“特朗普2.0”人未至、声先到,令各国绷紧了神经。法国、德国、加拿大、韩国的现任政府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执政危机,为明年的变局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俄乌、中东战火持续燃烧,人道危机日益严重。世界再也承受不起更多的战乱。
“超级大选年”落幕
各国社会持续撕裂
纵观各国的选举过程与结果,戏剧性与火药味贯穿全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研究人员侯赫男告诉长安街知事,其中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值得关注:
执政党遭遇挫折,民众谋求变革
在全球普遍关注的一些选举中,约一半的选举结果未能“维护现状”。美国大选中,执政的民主党失去传统选民支持,拉丁族裔、新世代群体和高科技企业纷纷向特朗普靠拢,摇摆州一夜翻红。提前进行的英国大选,工党通过吸纳“不满票”大获全胜,执政14年之久的保守党黯然下台。
此外,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拉马福萨领导的非洲人国民大会、石破茂领导的自由民主党,在本国的议会选举中均没有赢得过半议席,不得不联合其他中小党派执政,未来的内政外交将受到一定的掣肘。
“选民对社会变革的渴望,构成了远离稳定、走向动荡的全球政治图景。”侯赫男说。
通胀持续高企,经济民生成为关键
受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各国经济普遍低迷。选民普遍对本国经济现状不满,只能通过投票来表达诉求。《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媒体认为,通胀压力和民生、就业等经济议题是各国现任政府和领导人无法逃避的竞选“魔咒”,与选民自身利益相关的经济议题成为影响投票意向的关键。
社会持续撕裂,右翼势力抬头
欧洲议会选举中,右翼和极右翼势力所占的席位增加,其中法、德、葡萄牙、奥地利等国的极右翼政党的得票率均超过执政党。美国特朗普以“MAGA”为口号集结了国内民粹主义和极右势力的力量,带动美国社会整体“红移”。2018年在拉美掀起的左翼“粉色浪潮”势头受阻,拉美新右翼在2024大选中崭露头角,萨尔瓦多极右翼总统布克尔再次连任。“西式民主”扩张、民粹高企和移民潮涌,使文化差异酿生敌意,为极右翼生发提供了土壤。全球政治光谱明显“右移”,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成为新的常态。
代际周期交替,新世代力量兴起
各国政治生态严重两极化的趋势下,赢得年轻世代尤其是千禧一代、Z世代的支持显得尤其重要,竞选各方都纷纷因应新世代特点祭出招数大力争取。TikTok、Youtube等社交平台成为2024大选中年轻世代选民了解接受政治人物的主要渠道。美、德、法、印等政党运用新型社交媒体达到远超传统媒体所达到的效果。未来新生力量将愈加成为左右全球选情的决定性力量。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一些政党在竞选阶段热衷于拿中国说事,向选民展现对华强硬的姿态,目的不外乎是吸引关注、制造声势。竞选失利之后,为了甩锅推责、转移矛盾,他们往往又会炒作各种阴谋论,大谈所谓“中国影响”。对这些言论,各方都应努力保持清醒认知,避免被带歪方向。
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一场选举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实际上这可能是另一次冲击波的开始。例如,韩国4月举行了第22届国会选举,共同民主党巩固了国会第一大党的地位。“朝小野大”的局面制约了总统尹锡悦施政,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导致了12月“紧急戒严”风波的发生。
由此观之,“超级大选年”未来会对各国及全球局势产生何种出人意料的影响,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俄乌战火燃烧千日
何时看见和平曙光
从2022年初到2024年末,本轮俄乌战火已燃烧超过1000天,造成双方数十万人伤亡,冲突的范围不断扩大、烈度持续上升,至今未看到明确的和平信号。
9月10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州拉缅斯科耶拍摄的在无人机袭击中受损的建筑。新华社发11月的美国大选成为影响俄乌冲突的强势外力。特朗普当选后,各方都高度关注他如何实现“24小时内解决冲突”的豪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告诉记者,特朗普表现出了推动和谈、直接与俄方对话的意愿,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作出了正面的回应,这降低了冲突进一步升级的风险。
张弘也指出,所谓“24小时内解决冲突”是特朗普的竞选语言,有很大夸张成分,尚无清晰的路径。他当选后说的一些话,例如乌克兰暂停加入北约、以目前现状结束冲突、在乌克兰建立非军事区、要求欧洲承担大部分支持乌克兰的责任等,可能是其和平计划中的一部分,通过不断释放信号来试探各方的反应。
尽管如此,俄乌之间的分歧依然巨大,主要有三点:领土问题,包括乌东四州领土以及克里米亚未来的地位问题;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俄罗斯与北约的战略对抗问题。这些事关乌克兰的核心利益、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以及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都不是轻易能解决的。
来到2025年,随着特朗普的强势介入,局势可能出现一定缓和,俄乌会重新坐到谈判桌前,不排除达成短暂停火。但是,俄罗斯与西方世界间的结构性矛盾很难解决,和谈之路道阻且长。当然,各方必须要走出管控风险的第一步,才能去谈如何实现更多的目标。
以色列“七面出击”
中东仍充满变数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了“阿克萨洪水”袭击。当时无人能预知,这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开启一场持续400余天的大乱局,造成4万多平民失去生命、上百万人流离失所的人道危机。
11月5日,巴勒斯坦民众从加沙地带北部拜特拉希亚镇逃到加沙城。新华社发过去一年里,以色列“七面出击”,同时与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约旦河西岸的“恐怖分子”、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什叶派民兵组织,以及伊朗作战。不仅如此,以方还动用了诸多非常规手段,包括对哈马斯两任领导人哈尼亚、辛瓦尔以及黎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定点清除,并策划“寻呼机爆炸”打击并震慑黎真主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范鸿达分析,以色列想要的不仅仅是被哈马斯控制的人质,还要解除国家周边对它的安全威胁,旨在用军事行动一劳永逸地摧毁敌对国家伊朗的地区伙伴。
近期,以色列连同美国、英国对“抵抗轴心”的军事打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伊朗的地区影响力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范鸿达认为,如果接下来以色列没有遇到重大挫折,或者美国没有对它实施强力约束的话,以方还会继续打击它认为的会对自己造成潜在威胁的势力,包括伊朗及其支持的地区力量。未来一段时间里,中东仍将处于一个充满变数的动荡期。
聚焦到加沙地带,以色列与哈马斯间关于停火的谈判近日又生波折,双方都声称责任在对方。未来即使达成协议,也不意味着就此和解。以色列为加沙军事行动定下三大目标,即解救被扣押以方人员、消灭哈马斯和确保加沙地带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范鸿达认为,以色列不会改变这三大目标,而哈马斯坚持自身的存续,二者的诉求存在根本对立。
“鉴于特朗普将再次入主白宫,以色列与哈马斯或许会达成暂时的停火协议,但终战的可能性很小。”范鸿达说。
年底发生的叙利亚变局加剧了中东局势的复杂性,阿萨德失去政权的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掌握实权的“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展现出务实的态度,公布了一项全面的经济和安全改革计划,包括提高工资、解除所有武装派别的武装、推动重建、安置流离失所者等。经历十几年的战火摧残后,叙利亚能否以此为起点走上发展和重建的道路?“中东的十字路口”,站在了十字路口。
多国政坛持续动荡
2025年无法平静
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特朗普不断向外界宣扬其政策主张。他扬言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开支占其GDP的比重从2%提升至5%,否则美国“绝对”有可能退出北约。他四处挥舞关税大棒,威胁对加拿大、墨西哥及欧盟等加征关税。他还声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购买格陵兰岛。
12月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中)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右)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后走出爱丽舍宫。新华社发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加拿大政坛率先受到冲击。12月16日,加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弗里兰突然宣布辞职,理由是她与总理特鲁多就如何应对美国关税威胁等议题存在分歧。内阁要员的公开决裂令支持率本就低迷的特鲁多面临严峻挑战,不仅反对党跃跃欲试、计划发起不信任动议将他拉下马,就连其所在的自由党内部也有不满声音,希望他主动请辞。加联邦议会将于明年1月17日复会,届时免不了一场激烈争斗。
同样面临风险的还有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三党联合执政的“红绿灯”联盟瓦解。为了克服少数派执政的不利局面、给提前大选“扫平障碍”,朔尔茨于12月主动发起信任投票。结果如其所愿,他未能通过投票,德国将于明年2月23日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但是,朔尔茨的民调支持率大幅落后于基民盟现任主席默茨,寻求连任的道路将非常艰难。
欧盟的另一根支柱法国也不平静,一年之内经历了博尔内、阿塔尔、巴尼耶与贝鲁4位总理。而且,法国国民议会中左翼、中间派、极右翼“三足鼎立”的局面至少持续到明年夏天,现任总理贝鲁若稍有闪失,就可能步前任遭弹劾下台的后尘。
世界更关注
“中国怎么想、中国怎么做”
2024年,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许多国家将眼光投向了东方、投向了中国,他们迫切地想知道中国怎么想、中国会怎么做。
2024年,中国以实际行动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年内派特使开展三轮穿梭斡旋,同巴西联合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会同全球南方国家发起“和平之友”小组,为寻求和平之路汇聚共识。
中方认为,中东由乱向治的当务之急是立即停火止暴、缓解人道危机,坚持政治解决、恢复对话谈判。一年来,中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促成巴勒斯坦各派别和解对话并签署《北京宣言》,向加沙提供多批人道主义援助,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为黎巴嫩仗义执言,持续推动沙伊和解进程,支持地区国家以包容化解分歧、以合作增进互信,构建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
为解决一些地区性问题,中方席不暇暖、积极奔走——斡旋缅北和平,推动冲突各方开展多轮和谈,支持阿富汗包容建政、和平重建,持之以恒致力于朝鲜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
11月17日在秘鲁钱凯港拍摄的“秘鲁”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针对各国的迫切需要,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钱凯港成为亚拉陆海新通道最新地标,155个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家庭,惠及世界的“幸福路”越走越宽广。
2024年,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加速释放,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连续七年举办进口博览会,不断向世界各国开放市场。中方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政策,对38国实施单方面免签,54国实行过境免签,“China Travel”风靡全球。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激活亚太自贸区进程,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全球经济增长不断提供新动能。
展望2025年的国际局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将显著上升。而中国将坚定做和平、团结、开放、正义、包容的力量,努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人类共同进步。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记者:周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