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从“央视一哥”到两会“翻红”,他经历了什么?

寻跃菡评娱乐 2025-04-06 12:53:01

提到白岩松,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仍是那个在《新闻1+1》里犀利提问、在《感动中国》里深情讲述的主持人形象。

然而,近年来,这位曾经的"央视一哥"却鲜少活跃在荧幕前,取而代之的是关于他"暴瘦50斤"“两鬓斑白”"抑郁缠身"的传闻。

直到今年两会,白岩松因一项提议意外"翻红",网友纷纷感叹:"这才是我们认识的白岩松!"

从抑郁低谷到重新被认可,这位57岁的媒体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白岩松的职业生涯堪称辉煌——央视名嘴、金话筒奖得主、中国新闻界的标杆人物。

然而,光鲜的背后,是长期高压工作带来的心理透支。

“那段时间,我每天醒来第一反应是:今天要怎么熬过去?” 白岩松曾在采访中坦言,自己一度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体重暴跌50斤,甚至需要药物辅助睡眠。

这种状态并非偶然。

作为深度新闻评论员,他常年接触社会阴暗面,加上媒体环境的剧烈变化,让他陷入一种"无力感"。

他曾说:"做新闻久了,你会发现,有些问题你喊了二十年,依然无解。"

这种职业倦怠与理想主义的碰撞,最终压垮了他的心理防线。

2018年后,白岩松逐渐减少出镜频率,转而投入写作和公益。

他的《白说》《痛并快乐着》等书籍,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如果我不能改变世界,至少我可以先改变自己。” 他开始跑步、读书、陪伴家人,甚至尝试直播带货助农。

这些尝试看似与曾经的"严肃新闻人"形象不符,但却让他找到了新的平衡。

今年两会,白岩松的一项提议引发热议——“建议建立‘网络暴力’预防与追责机制”。

这一提议直指当下社会痛点,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有人替普通人发声了!”

事实上,白岩松对网络暴力的关注由来已久。

早在2016年,他就曾在节目中痛批"键盘侠",认为匿名环境放大了人性之恶。

如今,他的提议不仅切中要害,更展现了他作为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

“网络暴力不是言论自由,而是精神谋杀。” 这句话迅速登上热搜,也让人们重新看到了那个敢说真话的白岩松。

57岁的白岩松,确实变了——他不再年轻,不再频繁出现在新闻直播间,甚至不再执着于"改变世界"的宏大叙事。

但他也没变——那份对社会的关切、对真相的坚持、对弱者的共情,依然刻在他的骨子里。

或许,这就是他能在抑郁低谷后重新站起来的原因。

人生下半场,他不再追求"央视一哥"的光环,而是找到了更真实的自己。

对于观众来说,白岩松的"口碑逆袭"不仅是一次偶然的热搜事件,更是一种期待。

期待这个时代还能有更多像他一样,既清醒又温暖的声音。

0 阅读:0

寻跃菡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