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丽江华坪女高校训
你印象中的海清是什么样子?
是对着欧豪下跪的“你是我的神”?
还是走戛纳红毯时,一身黑色长礼服,妆容精致的大姐姐?
或者是失去了老公的家庭主妇,她的眼神里只见无助和彷徨,真正痛到极致时,反而是哭不出来的。
对于小编来说,以上都是海清,又都不是海清。
最近,海清拍了新片《我本是高山》,她饰演感动中国的乡村女校长张桂梅老师。
从外型上看,海清对张桂梅可以说是神还原。
她甚至研究了张桂梅走路的方式,张老师有一条腿使不上力,她完全抓住了这个特点,加上张桂梅老师贴满膏药的双手,从外在可以说是学了个十足。
她对饰演张桂梅这件事,是看得非常重的,海清曾亲自登门专门拜访张桂梅,取得张桂梅的认可,才正式开始筹备这部电影。
按道理说,这么认真的做一件事,又是奔着拿奖去的,结果应该很好。
可是,《我本是高山》点映后,差评却奔涌而至。
甚至有人用上了“我本是高山剧组真是不得house”这么激烈的标题。
观众还总结了几大雷点:
1、感情戏莫名其妙。2、女性配角扁平,反衬男配角,给男配角加高光。3、蹭女性热点,结果给人观感不适。4、原型是学生父亲酗酒家暴,改成了母亲酗酒家暴。
今天,《我本是高山》编剧袁媛,网名“梦幻泡影”她回应了关于剧情的一些争议,言词激烈。
“你们是瞎还是失忆”“所有指责分裂化女性的人,你们才是真正污蔑张老师的坏人”
“我tm是高山,你休想”!
这编剧太不拉好感了,“我本是高山”明明是华坪女高校训,怎么就成了她?
这让人无语的操作让电影本不富裕的口碑更加雪上加霜。
说来说去,张桂梅的精神内核,不好拍。
一
海清这个人吧,总是要干点不一样的,还记得first电影展,海清一手创造的名场面吗?
当时海清拉着姚晨,宋佳,梁静等女明星,声情并茂地策划了一出演讲,主要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市场给她们这些中年女演员的机会太少了,中年女演员们有沉淀够便宜,恳请导演和制片人们多关注她们这个群体。
之所以突兀发声,和她的家世背景分不开。
这次投拍张桂梅传记体电影《我本是高山》,第一投资方就是海清自己的影视公司——谦海文化。
这家公司海清(原名黄怡)持股高达95%,基本上就是为了这部电影成立的。
关于海清本人的背景,一直传言有红色。
听说过南京的甘家大院(甘熙宅第)吗?
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而海清(原名黄怡)正是甘家大院的后人之一,她母亲姓甘,民族音乐宗师甘涛是海清的叔爷。甘家数百年前就是名门望族,甘福是清藏书家,甘熙是晚清著名文人且在朝为官。
以前的甘氏老宅,是现在的南京民俗博物馆。海清曾在节目里说,“这里以前是我家,现在成景点了。”
带不带红色不好说,名门之后是肯定的。
海清曾在采访中说过,当年她的外婆身边是有佣人的,而且出门之前一定要化妆,她的妈妈出门见客的时候也一定要戴上帽子,而且参加一些隆重的活动的时候都会戴上手套,戴上丝巾。
海清除了家世显赫外,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当年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后,成为了黄磊的得意门生。
毕业就因为《双面胶》大红,成为“国民媳妇”。
海清在娱乐圈可以算是一股清流,虽然台上抓马事不少,台下的私生活却十分低调。
她隐藏自己的丈夫12年,并称婚姻生活一直很稳定,保护自己的感情这是底线。
除此之外,海清还有一位继承了父母优秀基因的神仙儿子,在海清的教育下,儿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学识渊博,可以说很优秀了。
以海清的经历和家境,她是很难理解张桂梅并且对张桂梅和她的学生感同身受的。
张桂梅曾经说:“我的目标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比登天还难。”
为什么?
是因为张桂梅的学生喜欢逛街、早恋、上课睡觉不看书吗?
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二
张桂梅这个人,和她的故事,本身就非常动人,是一个绝佳的剧本。
向来擅长选剧本的海清,看中这个故事不奇怪。
张桂梅老师是热搜常驻嘉宾。
不久前,张桂梅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
也许你是在这几年才开始听说张桂梅这个名字。
事实上,在她走到我们面前之前,已经经历了人生中苦涩又壮丽的几十年。她书写奇迹,舍命燃灯,照亮2000多名女孩的前程,带她们走出深山、闯出去、不回头。
张桂梅是黑龙江人,1974年17岁的张桂梅告别父母跟随姐姐来到美丽的彩云之南支援边疆建设。
在云南,她找到了愿意致力一生的教育工作,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张桂梅的先生是大理人,婚后,张桂梅跟丈夫一起回到了大理,共同为大理教育事业做贡献。
1995年,张桂梅的先生不幸患上胃癌,他们花光了所有积蓄依旧没能留住他的性命。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悲痛欲绝,她无法继续留在大理工作生活,于是申请调到偏远的华坪。
没想到刚失去丈夫她又被发现子宫长了一个有五个月胎儿大的瘤子,她万念俱灰觉得自己活不了了。
这时候是这个小小的县城里的人们无私的对她伸出了援手。
学校老师鼓励她,别怕你还有我们。
县长说你别看我们穷,再穷也会救活你。
山里的妇女只有五块钱,是她回家的路费,可她就是愿意拿出来捐给张老师。
这份情感打动了张桂梅,她想为这个地方做点什么,这也成了她建立一个女校的契机。
在华坪她发现这里的女孩子不仅数量少,还经常上着学就从课堂上消失了。
有一次家访经历让她至今难忘:女孩的父母为了3万块钱的彩礼,硬是要将13岁的孩子给嫁出去,张桂梅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无济于事。
后来,张桂梅再也没有见到这个女孩,这也成了她一生的痛。
张桂梅意识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这个东西太重了。
说到底,这是代表了一个阶层的呐喊。
张桂梅的女子高中成立时,有17名教职员工。
因为条件差,留下的只有八名,九人相继离开。留下的八位老师其中有六位是党员。
这就是《我就是高山》电影版被吐槽的根源,电影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宏大叙事,选择了将张桂梅的事迹往小处发挥,从细节作文章。
电影很感人,进去看得人有三分之二哭着出来。
可是,《妈妈再爱我一次》也感人啊,你忽略了张桂梅身上那种崇高的使命感,让她变成一个卖惨的乡村女老师。
这个心,太狠了!
三
网友吐槽最多的,是扮演张桂梅丈夫的胡歌的戏份。
每当张桂梅遇到困难,撑不下去的时候,胡歌就会闪回。
他们甚至在灯下漫舞,这实在太小资产阶级的了。
你看这两人,像吗?
这就好比胡歌翻身之作《琅琊榜》,把梅长苏想还赤焰军一个公道,魔改成了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心爱的xx,你说离谱不离谱?
整个就是颠覆!
话说,张桂梅老师还活着呢!她说的话,言犹在耳,咱能不乱改吗?
小编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根子和海清上一部《隐入尘烟》是一个问题。
她们是冲着国外拿奖去的!
国外要拿奖,就必须要把整个价值观修改成老外能理解的东西。
你跟老外说,我们是为了我们的党在努力在奋斗,这老外会理你?
呵呵了就。
你必须要改,酗酒的父亲太普遍,改成母亲,隔壁漂亮国一看就懂了,对对对,她们不仅酗酒还涉D,第一个buff叠上。
再来女孩为了回家掰包谷逃学。
这个事情的悲伤程度,老外怎么能理解?必须改,改成为了shopping,为了逛街买买买逃学,这不就全球通用了吗?
这电影,就不是给咱看得!
和《隐入尘烟》一个道理:她们拍摄的苦难不是给苦难本身服务的。
导演和创作者自身身处的环境和条件导致她们并不能深刻的领会很多事件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又或许这些原因缺乏普适性,因此,魔改就来了。
有些话只能说到这里了,再说就太深了。
娱乐号,咱只聊娱乐圈!
电影的失败,是海清演技不好吗?不,她演的很像,可惜只是像。
海清啊海清,放下拿奖的执念,扎扎实实拍几部戏吧!
PS:请问版权费给人家张桂梅老师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