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演员曾黎因被曝团队倒卖粉丝定制礼物登上热搜。一名粉丝在二手平台闲鱼发现,自己与粉丝群耗时3个月众筹制作的专属徽章,竟被标价800元出售,且卖家主页还同步售卖曾黎代言产品、未拆封的粉丝信件等。事件迅速发酵,曾黎工作室当晚发布声明称,倒卖行为系“员工个人私自所为”,已开除涉事员工并报案,但舆论并未因此平息。

事件始末:从礼物到商品的“变质”之路
据爆料,涉事徽章是粉丝为表达对曾黎的支持,耗时数月设计并手工制作,背面刻有特殊编号,细节与粉丝留存记录完全一致。然而,这些承载着粉丝心血的礼物,从送达曾黎手中到被挂闲鱼出售,仅隔不到两周。更讽刺的是,卖家主页IP地址与曾黎工作室一致,且账号多次出售明星周边,被网友称为“赃物产业链”。
事件曝光后,曾黎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捂嘴”操作:粉丝质问帖被秒删并设为仅自己可见;涉事链接连夜清空;直到热搜登顶才私信粉丝“正在调查”,且始终未公开道歉。这种敷衍态度激怒了公众,网友质疑:“查什么查?直接查查团队谁靠卖礼物买房了!”

人设崩塌:佛系女神的信任危机
曾黎以“不争不抢”“素食养生”的佛系形象著称,常在采访中呼吁“别花钱送礼”,私下却默许团队转卖礼物,被指“双面人设”。更令人失望的是,她曾声称“每份礼物都珍藏”,但事实却是未拆封就挂二手平台,甚至有粉丝为送奢侈品项链吃一个月泡面,最终发现项链被标价5位数出售。超话内脱粉潮爆发,网友总结:“原来‘人淡如菊’的意思是——把粉丝当韭菜,割得轻描淡写。”

行业潜规则:礼物处理的灰色地带
“曾黎闲鱼事件”揭开了娱乐圈长期存在的“粉丝礼物经济”黑幕。据业内人士透露,明星收到的礼物大多流向二手市场或成为团队“创收渠道”,形成隐形的灰色产业链。目前,行业缺乏统一的礼物管理机制,部分团队甚至将礼物处理视为“副业”,导致信任危机频发。
反思与重建:健康粉丝文化的必要性
此次事件引发了对追星文化本质的思考。粉丝期待的情感价值与明星团队的商业逻辑产生冲突,当真心被明码标价,所谓的“双向奔赴”便沦为资本设计的消费陷阱。要重建信任,需从制度和文化双管齐下:明星团队应建立透明化礼物处理机制,定期公布去向;粉丝也需调整期待,避免将物质馈赠作为衡量真心的标准。
曾黎的“闲鱼门”绝非个例,它折射出娱乐圈流量逻辑下的残酷真相——没有作品与演技支撑的人设终将坍塌,而信任一旦崩塌,再华丽的滤镜也难以修复。正如网友所言:“当星光不再遥远,唯有真诚与尊重,才能照亮彼此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