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容是王德恒烈士的女儿,她的爷爷是鼎鼎大名教育家的王季范老先生,当然王季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毛主席的九哥,所以王海容也是毛主席大家庭的一份子。有趣的是,王海容虽然和李敏的年纪相仿,但按照辈分却要叫姑姑,这也引出了王海容和李敏之间的一段趣事。
王海容的名字是王季范亲自取的,是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取的两个字,不过王海容更喜欢大家叫他海伢子。王德恒牺牲以后,王海容跟着母亲相依为命,王海容回忆自己其实并不清楚父亲是什么时候离开的,都是长大后才知道王德恒早已为国捐躯。
也是因为失去了唯一的儿子,王季范对于自己的孙女关爱有加,全力将其培养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不过王季范一直都没有告诉王海容自己和毛主席的亲戚关系,这也是为了王海容的安全考虑。当时国民党尚未败走台湾,如果让人知道了他和毛主席的特殊关系,王海容很可能成为反动派的目标。
都是建国以后,王季范才向孙女透露了这层关系,王海容简直不敢相信,人人崇拜的毛主席居然还是自己的亲戚。在王季范的鼓励下,王海容给毛主席写了第一封家书,信中她将毛主席称为主席公公,并说自己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有人问她想要什么,她只想得到篮球。
王海容天真的话语让主席开怀大笑,他也十分想念自己的这个九哥,于是便邀请王季范带着王海容来北京见自己。毛主席对于这次见面十分期待,他专程让警卫员将两爷孙带进中南海,王海容是第一次见到这副阵仗,有一些胆小,但她毕竟是个好动的孩子,很快就在主席周边跑来跑去。
主席看着王海容觉得有意思,便问他你怎么不害怕我?王海容眼睛一转回答道:你又不会吃了我,我怕什么呢?听的主席连连点头,还一直说王海容和自己的女儿李敏相比乖多了。见完了公公,毛主席就想着让李敏也和自己的妹妹熟悉熟悉,王季范很重视家庭的辈分,还专门提醒王海容见了李敏姐妹要叫姑姑。这也促成了几个小姐妹的第一次见面。
等到王海容见到李敏的时候,她嘴边的姑姑却怎么都叫不出来,毕竟李敏就比王海容大了两岁,她又没有王季范那样的辈分观念,所以和李敏实际还是以姐妹相称。王海容一直和李敏维持着不错的关系,李敏结婚的时候也邀请了王季范和王海容。
当时王海容因为没考上大学在化工厂打工,主席知道了这件事却觉得有些不妥,他认为王海容应该继续读书,一次没考上大学没关系,还能重整旗鼓。在毛主席的督促下,王海容重新拿起课本,经过一年的复习,果真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这是王海容最感激毛主席的一件事。
其实王海容很早就和主席聊到过自己的职业规划,那时候王海容还是一个初中生。当时主席问她毕业后打算干什么,王海容很实诚,直言自己也不知道,当时主席就建议她去考大学,国家建设需要这样的高素质人才。王海容点点头,但也说国家培养大学生要花不少钱,如果她没考上,当个工人也不错一样可以做贡献。
王海容的回答让毛主席刮目相看,他说王季范教育的好,年纪这么小就已经会考虑国家了。倒是王季范有些尴尬,赶紧说王海容可夸不得,还需要主席多教育。会想起这段往事,王海容总觉得和主席实在是很有缘分,最后还是在他的鼓励下考上了大学。
心直口快的湘妹子王海容心直口快的性格一直很受主席欣赏,这也成为了王海容后来的外交风格。同样对于自己的这个公公,王海容一直铭记着主席对她的教诲和照顾,只要有空就会去看望一番,她也经常拜访李敏,李敏的女儿孔东梅就对1979年王海容的来访记忆犹新。
当时毛主席已经离世3年了,但李敏还是沉浸在丧父的悲伤当中,王海容担心李敏的身体专程来看望他。李敏一见到自己的小姐妹也有些惊喜,赶紧让孩子们出来相见,孔东梅也在其中。孔东梅此前并未见过王海容,便好奇的询问李敏,还称王海容为阿姨。
这一称呼把李敏和王海容都听乐了,纠正道王海容可不是阿姨,孔东梅和王海容平辈,所以应该叫她姐姐。王海容也笑咪咪的点头,让孔东梅叫自己海容姐姐。当时孔东梅还以为是王海容年纪比较小,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辈分的缘故。
其实王海容一直都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在那个年代她就是女强人的代表,作为一直陪伴毛主席度过晚年的人,王海容却一直拒绝写一本回忆录。都是长大后的孔东梅找到她,希望她能帮助自己回忆毛主席的生平,王海容才勉强答应。
王海容本就是外交官,她给孔东梅提供的材料都是毛主席鲜为人知的外交故事,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珍贵的一份记录。王海容和毛主席特殊的缘分,也让她成为了探究毛主席传奇一生的钥匙。也正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毛主席的伟大,王海容才最终帮助孔东梅完成了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