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工作转向抓高质量发展,但绝不是说把农村的重要性转掉,农村工作的重点是把脱贫转向乡村全面振兴,脱贫的兜底必须是固若金汤的,绝对不能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关键要把这些事做实,持续下去。”
近日,在毕节市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标准化车间,一派繁忙景象。金黄色的南瓜条正被快速分装进印有韩文标识的包装箱,这批产品即将通过海运发往韩国市场。“今年南瓜系列产品出口已突破800万元。”企业负责人曾爱生手持出口单,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南瓜加工基地,该公司如今已实现脱水南瓜条、冻干南瓜片等产品对韩国、日本、德国的常态化出口,累计出口额已近亿元。

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南瓜条加工。
这份“甜蜜”产业的蜕变,是毕节农业现代化奋进的缩影。七年前,织金南瓜产业还深陷“品种老化、技术落后、销路不畅”的困境。每逢丰产时节,田间地头满是堆积如山的“南瓜滩”,无人问津。成为困扰农户的“甜蜜”负担。然而,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对接国际市场,昔日的“土疙瘩”如今已变身出口的“金招牌”。

毕节特色农产品产业——贵州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天麻酒。
在产业突围的征程中,毕节市瞄准了“国际餐桌”的需求,重点培育食用菌、苹果、南瓜、生态禽蛋、天麻等特色农产品产业。截至2024年,全市已建成出口备案基地及加工企业169个,天麻酒、马铃薯、番茄等产品也实现了首次出口,农产品出口申报总额近亿元。
科技创新与政策护航为“山货出海”注入了强劲动能。在大方县九龙天麻公司的生产车间,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酿的天麻酒正在打包装箱,这批价值千万元的订单将通过中欧班列驶向俄罗斯市场。
为破解农产品出口“保鲜难”难题,毕节海关建立了“7×24小时”通关保障机制,对鲜活农产品实施“货到即查、合格即放”的快速验放模式。同时,该市还加速推进市级冷链物流枢纽中心、县级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大型乡镇种植基地预冷设施建设,确保食用菌等农产品从采收到装柜的全程温控,保障了出口农特产品的品质稳定。

毕节市政务服务中心。
如今,毕节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多点开花:金沙有机茶搭乘中欧班列进入欧洲高端市场;七星关生态鸡蛋进驻沃尔玛全球供应链;马铃薯远销东南亚;食用菌登陆中东……这些跨山越海的“美味”,正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我们将深化‘一品一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支持更多经营主体获得国际认证。”毕节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构建农特产品标准化体系,推动更多优质农特产品融入全球供应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章龙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梁瀚泽 李劼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