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活着也太难了吧?
能躲过了卫生巾,还是没躲过一次性内裤...
而这些无良商家也将邪恶的双手伸向了婴儿,看看都什么上榜!
宝妈们要格外注意了,70%的孩子都经历过!
卫生巾
没想到这些商家将邪恶的双手伸向了女性!
315当天就有很多卫生巾品牌被曝光了塌方,很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品牌都被踩雷,比如说苏菲,包括自由点,abc等。
这些商家的恶意宣传也是让很多女性染上妇科病。
怀疑过内裤没晾干,怀疑过男朋友,但是偏偏没有怀疑过是卫生巾的问题,难怪那几天来的时候下面也是意外的痒...
很多卫生巾表面上宣传的特别干净,包括现实中我们就连肉眼都没看出来,只有在手机上打灯才能看出有卫生巾内部的脏。
最可怕的是这些商家将一堆废物都混进卫生巾内,不仅有烟头还是回收利用的卫生纸等,谁敢想象这么脏的东西也有商家敢做成卫生巾!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有卫生巾被曝光长短的问题,有的商家将夜用的混,长短明显不够,有的女生量大所以使用的是夜用的240mm的。
有些商家觉得大家不会去测量,所以存着侥幸心理,随后本应该是240mm的,硬生生的做成了200mm,被曝光后才承认了偷工减料,这还是好的。
有些商家更是过分,为了能够更好的赚钱去降低成本,所以就将那些卫生巾用绒毛浆,各种类型的剩余的木浆来作为原材料,难怪有那么多人用完之后会过发痒等。
更可怕的是还有的废物利用,将那些女性用过的卫生巾再次利用,重新流入市场!
还是要奉劝大家在购买卫生巾的时候一定要看好牌子,看好生产日期,避免那些三无品牌。
慎重的话一定选一下卫生巾的生产商,前段时间很火爆的冰凉感,这些都不要买,并不是被国家授权。
一次性内裤
躲过了卫生巾,还是没躲过一次性内裤,一次性内裤本身就是一个便携的。
毕竟出差的时候或者出去玩的时候,不方便洗内裤。
所以大家都会优先选择一次性的内裤,用完就扔掉也不用清洗也不心疼的,但没想到315事件也曝光了不少一次性内裤塌房的,而且都是一些大的品牌。
在工厂内清楚可见的工人们直接将一次性的内裤角落里随意堆放,还有一些脏的废料等,一般在上面会有写着无菌的,但其实这些工人们并没有使用过无菌消杀。
只有那些用肉眼看就很脏的一次性内裤才会用灭菌枪,大家一定都买过上面写着纯棉,但是事实上却不是的,买到之后就是像一个一次性的塑料一样。
所以说现在大家在购买一次性内裤上也开始充满危机一定要谨慎对待,购买哪些有卫生标准的GB15979的,有的商家会直接在内裤上。
婴儿纸尿裤
商家可真的赚钱赚多了,竟然在对待婴儿上也存在侥幸心理。
婴儿的纸尿裤宝妈们都会在很多平台挑选,毕竟婴儿的皮肤可禁不住那样糙。
这些商家庆幸就庆幸在婴儿们不会开口说话,谁敢相信有些婴儿的纸尿裤都是由一些废料做的。
当然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做卫生巾的废料,还有卫生纸的废料,难怪有的时候商家搞活动,宝妈们还以为能够捞一把,所以赶紧几箱几箱的囤货,没想到被商家给背刺了。
有的商家为了能够节省成本能够心机到什么程度。
有的话将那些用过的卫生巾或者是婴儿的纸尿裤,堆在一起挑出残次品进行售卖,这样的话也算是节省了,二次销售真是被商家给玩明白了。
宝妈们看到这些心里也是碎了,明明自己买的都是一些牌子的,比一些其他的都要贵很多,但没想到还是被一些无良商家给欺骗了。
所以孕妈妈们在买婴儿的纸尿裤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哪些是符合国家的标准的。
如果出现了GB/T28004.1才是符合标准的,一般会在婴儿的纸尿裤的包装上显示,一定要认准国家标准,避免让孩子过敏的现象。
纸巾
卫生纸也算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了。
毕竟生活中无时无刻卫生纸是大家使用率最高的,上厕所、洗手、各个方面。
一般来说大家在生活中使用的卫生纸是白色的比较普遍。
因为卫生纸的价格不算太高,所以有的商家还给出了满减的活动,老百姓们也会囤很多的卫生纸,但是擦到嘴边的真的安全吗?
但没想到的是,这些使用过的卫生纸都是一些废料,都是由一些废报纸,垃圾做成的。
为什么卫生纸会看起来那么的干净,也是因为在制作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漂白剂。
这些本身对身体就是有害的,如果多的话也会导致出现呼吸道的问题,更别说有那些上厕所的时候。
难以想象,天天擦嘴巴的卫生纸如今也成为了一个“暗器”。
所以大家在选择卫生纸的时候购买原生木浆的会更好一些,毕竟没有使用漂白粉。
而且要看清楚所使用的木浆是100%原浆的,并没有其他的东西。
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哪种卫生纸是符合国家的标准的,而且有的也区分如厕的和生活中使用的。
这些都是我们的生活的必需品,没想到生活中竟然随处可见的踩雷。
网友也表示,不管怎么曝光也无济于事,管不了或者说根本就没人去管,如果有人去管的话,那就不存在在加工,更不会流入市场!
还有网友直呼议事论事!回收二手烟头,,第一好像从没有看到有人捡烟头,如果真正是烟头,那一包产品可能要二至三条烟吧!那捡四五百个烟头成本会是成品的几倍。
消息来源:
卫生用品行业频繁被曝黑幕:残次品翻新流入市场 涉及多家知名企业中国经营报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