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是一些家长的口头禅。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确实是父母的义务。
不过,凡事都应该有个度。爱孩子这件事,当然也是如此。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新闻,看后心里难以平静——
一位叫丁阿婆的八十岁老人,在年轻时,她总是为大儿子打理一切,样样包办,觉得他只需要努力学习就心满意足了。
丁阿婆的大儿子小的时候看起来确实算是“争气”的,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这方面基本上没让家人操心过。
高中毕业后,这位“学霸”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名校上海市城市建设学院(现同济大学),几年后,他还凭着在大学期间的表现,以及家人积攒的资金,去往了加拿大留学深造。2012年,他以海归身份回国。
可是,就在街坊邻居以为丁阿婆要母凭子贵的时候,她的大儿子却过上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惬意”人生。
他没有出去找工作,日常是躺在家里啃老,白天老是睡觉,晚上则总是玩游戏。
见儿子如此把光阴虚度,丁阿婆无数次老泪纵横,她尝试过劝儿子找些正经事儿去做,可他就是不肯自力更生,还将自己的不堪处境归罪为母亲。
几年前,丁阿婆不幸患上尿毒症,拿着3500元退休工资的她,不仅要每月拿出2000元用于去医院透析治疗,还要为近50岁的大儿子的生存问题而煞费苦心。
无奈之下,丁阿婆只好选择状告大儿子,但而后她考虑到即便胜诉,凭着啃老长大的儿子依然没有本事在社会上立足,于是撤诉。
回忆起过往,丁阿婆难过地说:“我教育不对,样样自己包办,他样样现成的,现在我活着给他生活费,死了以后,他也能靠这个房产吃饭……”
这个故事中的大儿子,像个巨婴一般将母亲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固然可恨,可追究其根本,他可怜的母亲确实在育儿方面没有做得很到位。
有一句谚语是: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溺爱孩子的话,就会忽视掉TA身上的种种问题,这样做会导致孩子贪得无厌。
溺爱,会让年幼孩子产生一种错觉,他们会误以为无尽的索取会换来家人无条件的满足。长期下去,也就会让他们觉得父母的种种给予都是理所当然。
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哪里懂得去感恩呢?
小心你的溺爱,将孩子养成“白眼狼”。
02、父母的溺爱,终将由孩子来埋单每个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不作为的父母。
每个熊大人的成长史上,也总是有着溺爱成瘾的家长。
女明星狄莺就是一个爱子如命到有些走火入魔的母亲。
据说,在儿子孙安佐12岁时,狄莺才给他断奶;孙安佐15岁时,她都还没有跟他分床睡,她总是习惯抱着儿子入睡,直至发觉他有了青春期的生理反应才罢休。
狄莺曾在综艺节目《康熙来了》里透露,她每天要花7小时时间在儿子吃饭上。明明那时候孙安佐还没多大,但他所要吃的饭量,竟与一位成年人所吃的饭量相差无几,每顿饭的进食时间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
并且,在吃饭过程中,她还不希望儿子自己用筷子夹菜吃,因为嫌儿子那样做太浪费他的宝贵时间。于是,她将各种菜、水果、汤都配好放到一个盘子里,并取名叫“责任制”,而她儿子的责任就是将她配的食物吃完就OK了。
因为溺爱,奇葩的事儿狄莺做过不少。比如,她看到一位一岁的小孩子要抢孙安佐的玩具并打了他后,第一反应居然是对那个小孩子动粗。
还有,台媒称狄莺曾带着孙安佐一起参加马拉松式的接吻大赛,亲了几小时后孙安佐累到睡着,狄莺居然继续亲,志在表达她的亲情。
后来,望子成龙的狄莺将孙安佐送到美国上学,却没料到,他在那边摊上了大事。
2018年3月尾,18岁的孙安佐扬言要血洗校园,并且,美国警方还在其家中发现了防弹衣,武器以及弹药。
按理说,这个时候狄莺应该醒悟了吧?然而,在面对媒体时,她不但猛夸儿子善良、有想法,还埋怨起媒体的不是。
溺爱的本质是过度保护与管制。无限度、无节制的溺爱,无疑是将孩子推往深渊的元凶。
被宠坏的人,哪怕已经成年,也可能只是一个颠倒黑白、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孩。指不定哪天,TA就误入了歧途。
中国台湾作家许常德在他的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明知对孩子溺爱不好却又将孩子带到大海的中央?他们以为爱可以化为救生圈或游轮,就算可以如孙悟空七十二变,那若父母不在人世了呢?
有些父母,把孩子看得太过重要,以至于守着“妈妈”“爸爸”这一职业,24小时不打烊。而好的关系,往往不是依靠汹涌的爱支撑,是需要保持透气性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休息。有时候,在教育这件事情上适当地偷点懒,不那么用力的话,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之前看过心理咨询师刘纯婷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的一位朋友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但从那位朋友的脸上找不到被孩子学习支配的焦虑与恐惧。
朋友说,她的孩子遇到学习的问题,总是不敢轻易去麻烦她。
有一回,大孩子对她发问:为什么在冬天说话,嘴里会冒出白气?
她便随意地回答,那是因为大自然为人类着想,倘若不能呵出白气,就没办法暖手了。
大孩子听了这番解释后,将其说给了老师听。老师一听,哈哈大笑,接着给他解释了那其实是物理现象:热气遇到冷气的结果。
这样一来,这孩子回到家就气呼呼地母亲发问:你跟我说的那些是错的。
然后,这位朋友就装糊涂,说道:为什么是错的?我觉得很有道理啊,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类似这样的事情,被这位母亲又做了一些之后,她的两位孩子都逐渐意识到,娘亲并非每个时候都能靠得住,很多时候还得靠自己,在对待课业细节时,他们也就变得自觉独立起来了。
每位对子女溺爱的父母,或许都应该学会逐渐撤退,多给予孩子一些信任。
父母真正有力的爱,不是挡在孩子前面,将困难险阻斩尽杀绝,而是将与困难战斗的本领和武器,交给他们。
作者:肖大雨
自己都说是 是小狼狗[得瑟]
自己生自己吃吗
儿子腰有力,年轻人硬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