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与“玩石”,好多人没有搞懂

一个书画 2024-04-07 02:54:38

赏石,中文"赏"通"尚",有尊崇之意,与近现代的"玩",不尽相同。由于所赏的不仅仅指对象在感官上的声色之美,国人于"美"的标准之中更寄予着许多情感态度甚至道德内涵在其中,是联系着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内在之美"、"心灵之美"、"品质之美"。

有了这层涵义之后,在"石"这一特殊观赏对象面前,"赏石"和"玩石"的思想境界大有差别。所以有关"玩石"之心我认为是需要首先与"赏石"的心态有所区别,由此可说"赏石"为正,"玩石"为过。

岩石,这自然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就被人类用来表现他们的物质文化:从劳动工具、日常用品,到生的和死的住所。包括它作为提炼金属的原料,等等,这些都是在物质层面人对石的依赖。作为欣赏对象的"石",大自然中物的一种,亘古以来就为人类所用、所居、所识、所赏。

在精神层面,人对石也有深切的关联或依赖。在我国,石文化作为一种与人类早期宗教、神巫、道德以及审美活动相关的文化,积淀深厚。首先不能避开的当然是玉石文化,这是我国有关赏石文化最辉煌的篇章,甚至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玉从石中剥离出来。

《说文解字》释"玉,石之美者",虽然对象和内涵不尽相同,但作为宝石级美石的爱好,在世界其它地区的文化中也有体现,如玛雅文化和新西兰毛利人等都有玉石文化,宝石在欧洲文明乃至世界范围都有体现。

而在除玉之外的石种中,中国古人又在新的层面逐步建立和发展出一系列丰富的观赏石文化传统,付诸行为、文字、实物及口头神话传说,这是其它文明中所未见的。具体的体现有:形成独立的观赏标准,如山岳文化的雄奇险秀、中小型观赏石的瘦皱透漏、形色纹质等;园林石的普及和应用原则;有大量以此为题的文艺作品传世,等等。

这套赏石文化体系的建立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赏石美学认知追求的深化和广化,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道德追求或自我完善、艺术神韵与意境的追求等等。

作为自然界代表之一,自然物的石头引起了如此多的关注,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文化上、美学上的积极意义亟待我们去深入探究。而当代赏石文化界,对于赏石艺术与文化理论的建设还任重道远,我们既要继承传统,但也不能反复引用古人的理论、历史故事、欣赏观点,却缺乏当代赏石家应具有突破性的创见。

深层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具体的赏石标准生成,玉神灵--玉德说--玉美说如此,石神、石德、石美亦如是。除了人生存基本物质和精神所需之外,赏石心理的许多观念都来自于传统的儒释道学说,这些文化因素作为传统赏石文化基因一直深刻的影响着赏石文化的发展。

在历史上我国传统赏石文化重人文精神、重感悟,对调节人生与自然都有积极意义,但很多已与现代生活已有隔阂,人们难以更多地领略其真正价值所在。而当代从事赏石理论从科学角度、从传统文化认识来说已经很深刻,而从现代艺术、现代审美角度谈传统赏石之美的论文论著并不多见。

赏石界过于重物质拥有、重视经济价值,是支配关系,却不免使人担忧——过于注重为我所用,而忽视了文化上的保护与因势利导,从而破坏人与自然、人与石应有的和美关系。

观赏石产业如果仅停留在简单的商品开发和贸易,其缺陷已经逐步显露:一些珍稀石种即将告罄、赏石艺术无法跃升高层次艺术平台、观赏石市场无法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因此,我们从中国当代赏石文化之美的深度和合理性的探讨,对当前赏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将大有裨益。

来源网络 版权归属于原作者 在此致敬

仅限交流学习、如涉版权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0 阅读:1

一个书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