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票房“遇冷”:电影市场的寒冬还是转型之痛?

TAK 2024-12-28 20:32:03
昔日平安夜 VS 今年平安夜

曾经的平安夜,那可是电影市场的 “黄金夜”。就拿 2015 年来说,平安夜上映的《恶棍天使》在档期内票房接近 3 亿元,同日上映的《老炮儿》更是热度爆棚,最终总票房达到 9.01 亿元。那时候,情侣们、年轻人纷纷涌入影院,享受节日里的光影盛宴,电影票一票难求,影院里座无虚席,平安夜票房轻松过亿甚至更高,已然是常态。

可今年呢,数据让人惊掉下巴。据猫眼专业版显示,平安夜单日票房仅 3800 万左右,创下近十年的最低纪录。商场里圣诞装饰依旧琳琅满目,可影院却冷冷清清,稀稀拉拉的观众,让这个本该充满激情的夜晚,显得格外落寞。这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发问:电影市场这是怎么了?

档期内影片乏力,难挑大梁

缺乏头部大片 “镇场”

电影市场,那可是 “得大片者得票房”。回首往昔,2015 年的平安夜,《恶棍天使》和《老炮儿》同期上映,那阵仗,可真是赚足了眼球。《恶棍天使》凭借邓超、孙俪的超强人气,加上铺天盖地的宣传营销,档期内票房直逼 3 亿;《老炮儿》更是凭借过硬的品质、冯小刚等一众实力派的精彩演绎,口碑票房双丰收,最终票房高达 9.01 亿。这些大片就像是磁石,把观众从四面八方吸引进影院,成为票房的强大驱动力。

反观今年,圣诞档票房前三的《误判》《破・地狱》《“骗骗” 喜欢你》,目前票房最高的《误判》也才 2278 万元,还处于点映阶段,它们缺乏那种全民热议的热度,难以让观众心甘情愿地掏钱买票,票房自然也就不温不火。没有头部大片 “镇场”,平安夜的票房可不就 “凉凉” 了。

题材未击中观众 “红心”

平安夜、圣诞节,本就是情侣们约会的高峰期,浪漫的爱情片、轻松诙谐的喜剧片,那是再契合不过的观影选择。想象一下,情侣手牵手走进影院,在温馨浪漫的爱情故事里感受甜蜜,或是在喜剧的欢笑中忘却烦恼,多惬意。

可今年呢,这类能精准 “狙击” 观众喜好的重点新片寥寥无几。虽说有像豆瓣评分 9.1 的《好东西》、8.4 分的《雄狮少年 2》这样的口碑佳作,但它们题材偏文艺、动画,受众相对较窄,没有那种能广泛吸引情侣、年轻人的浪漫或搞笑元素,无法激起大众强烈的观影欲望,观众自然也就不怎么买账。

外部因素干扰,观影热情 “打折”

经济压力下,娱乐消费降级

当下的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房价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为了能有个安身之所,不少人掏空 “六个钱包” 付首付,还得背负长达二三十年的高额房贷,每个月工资的很大一部分都得拿去还房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物价也在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攀升,日常的吃穿住行开销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娱乐消费自然就成了被削减的对象。看电影虽说单次消费不算特别高,但对于那些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来说,能省则省,毕竟几十块钱可以买好几顿的菜,或者给公交卡充充值,满足日常通勤所需。他们不得不把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到生活必需品上,电影这种非必要的娱乐支出,就只能往后排,观影的频次也就越来越低。

娱乐方式多元,影院不再唯一

如今的娱乐版图早已不是电影一家独大,短视频、流媒体、游戏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给观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短视频平台上,各种搞笑、才艺、生活分享类的视频应有尽有,手指轻轻一划,就能在短短十几秒内收获快乐,随时随地,想刷就刷,完全免费。流媒体平台则汇聚了海量的电视剧、综艺,题材丰富多样,观众可以躺在沙发上,按照自己的节奏,一口气追完喜欢的剧,不受影院场次和时间的限制。游戏世界更是精彩纷呈,无论是紧张刺激的竞技游戏,还是沉浸式的角色扮演游戏,玩家都能在其中尽情释放压力,获得成就感。

这些娱乐方式在家就能轻松享受,相比之下,去影院看电影,得提前规划时间、出门赶路,到了影院还可能遇到人多嘈杂、选座不佳等问题,显得格外 “麻烦”,影院的客源也就被大量分流。

行业困境凸显,复苏之路漫漫

疫情 “后遗症” 犹存

新冠疫情这只 “黑天鹅”,给电影行业带来的冲击堪称 “伤筋动骨”。影院作为电影产业的终端,受疫情防控需要,动不动就得关门停业。2020 年疫情刚爆发那会,全国影院大面积关停,一停就是好几个月,春节档、情人节档等黄金档期直接 “泡汤”,多少大片被迫撤档,损失惨重。即便是后来疫情形势稍有缓和,影院限流、隔座售票等规定也让观影人数大打折扣。

频繁的停业、限流,让影片的制作和上映节奏全乱了套。许多剧组停工,拍摄周期延长,制作成本像坐火箭一样飙升。而且疫情改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长时间宅在家里,大家习惯了线上观影,对着电脑、电视,舒舒服服窝在沙发里,还能随时暂停、回放,比去影院方便多了。社交活动受限,人们出门聚会的频率降低,情侣约会、朋友聚会少了,观影需求自然就不如从前旺盛,这些都成了电影市场复苏路上的 “绊脚石”。

市场竞争白热化

如今的电影市场,影片数量那是 “井喷式” 增长,供远远大于求。就拿贺岁档来说,每年各大影视公司都扎堆把自家的 “重头戏” 往这个档期塞,都想着在年末票房大战中分得一杯羹。今年也不例外,众多影片摩拳擦掌,题材涵盖了喜剧、科幻、爱情、动画等各个领域,让人眼花缭乱。

可观众的观影时间和消费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年末,大家忙着工作收尾、置办年货、走亲访友,能专门抽出时间去影院的次数不多。这么多影片都挤在一个档期,影院的排片资源就那么多,为了争夺排片,片方们各显神通,宣传营销费用不断攀升,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大量影片 “炮灰”,激烈的竞争让市场变得愈发残酷。

电影市场路在何方?

电影市场遇冷,恰似一记警钟,重重敲响在电影人耳畔。电影人当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思,奋力破局。在创作上,务必摒弃浮躁,精心雕琢剧本,让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打磨演技,让角色鲜活立体、深入人心;提升制作水平,从画面质感、音效配乐到服化道细节,都力求极致。创新更是不可或缺,积极探索新颖题材,挖掘多元视角,融入前沿科技,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盛宴与独特的心灵触动。营销层面,精准定位观众群体,巧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以创意宣传引发共鸣,让影片热度持续攀升。像《你好,李焕英》聚焦母女深情,《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新纪元,凭借优质内容与巧妙营销,斩获超高票房,这些成功范例便是前行的标杆。

而作为观众,咱们观影时也得更 “挑剔”,别被流量、噱头轻易迷惑,多关注影片品质、口碑,用手中的选票,为那些诚意满满的佳作助力,促使电影市场形成 “良币驱逐劣币” 的健康生态。

寒冬虽至,春日可期。电影市场历经此番波折,恰似凤凰涅槃,在阵痛中孕育着重生的希望。展望未来,贺岁档、春节档的一众新片已蓄势待发,有望成为市场回暖的 “急先锋”。只要电影人坚守初心,观众热情依旧,携手共进,电影市场定能穿越阴霾,重拾往昔辉煌,再度成为大众心灵的栖息之所、文化的闪耀灯塔。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