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少将里,丁盛是非常特殊的,他名气和战功都非常突出,并且在大多数中将、上将都年富力强时,以少将军衔当上了大军区司令员,这个情况极其少见。
不过,前期的顺利并不意味着能一直顺利,他1973年末调到南京军区担任司令员后就常常感觉不自在。
虽说职务方面没变,但掣肘很多,以至于他在会议室发牢骚:我这司令员当得是真窝囊。并且1977年他还被隔离审查,以至于晚年处境一度很尴尬。
丁盛这一生,究竟经历了哪些不寻常的起伏呢?
1913年,丁盛出生于江西于都,他属于大器晚成的将领,到抗战后期时都只是旅级干部。
不过,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开始靠着战功大放异彩,四平之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表现不俗。
1949年的衡宝战役,丁盛格外勇猛,他看出敌人的薄弱之处后,不按预定计划、率部“孤军深入”,重创国民党白崇禧部主力,打碎桂系可胜之信心。
此次冒险,让丁盛获得“丁大胆”的称号,彻底扬名全军。
后来他就备受中央领导重视,1954年军委将44军、45军合并成54军时,周总理点名让丁盛来出任军长。还在南昌学习的丁盛立即到广州报到,几个月后率部入朝。
54军抵达前线时,正好赶上抗美援朝末尾的金城战役,丁盛在15天内,带着一个军与敌大小战斗254次,毙、伤敌7662人,为停战谈判争取到了筹码。
等双方彻底停火,54军又留在朝鲜很长时间,一边帮助当地搞建设,一边时刻防备着半岛南方。直到1958年,中朝谈好撤军事宜后,54军才回国驻于重庆。
在国外的最后阶段,丁盛虽然没有面临战事,但他并未懈怠,依然保持充沛的热情研究军事,回国以后仍是如此。
因为有充足的准备和潜心的精神,他在入藏平叛和对印自卫反击战两件大事上,表现得相当出色。
尤其是瓦弄一战,敌方印军有2000多人,54军顺利歼其1200余人,敌旅长差点被生擒,吓得乘坐飞机逃跑。此后印度对54军有了心理阴影,军事演习时都将54军当成假想敌。
凭借战功,丁盛升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是四野老战友黄上将,两人都能打仗,脾气很合得来,因此私交也不错。
1969年黄上将调任为总参谋长,广州军区司令员职务空缺了出来。当时军区内部有四个副司令员,本来最有希望接任的是詹才芳。
詹才芳资历极深,在红军时期就已是军长,有许多旧部这年正担任要职。且1955年中南军区改为广州军区时,詹才芳就担任了副司令员,对军区内部的事务非常熟悉。
本来林总也觉得詹才芳比丁盛更合适,但在黄上将的极力推荐以及毛主席的点头认可下,最终还是由丁盛来接任。
同时期的大军区司令员,基本都是上将或中将,丁盛以少将资历跟他们并列,显得格外耀眼。
此后几年,丁盛工作干得不错,得到过上级多次表扬。1971年8月主席南巡时,特意敲打过丁盛:你跟黄关系那么亲密,要是他出了什么事,你该如何自处?
丁盛一听就明白事态的严重性,立即表示拥护中央,并与林、黄等老领导拉开距离。
果然,没多久九一三就发生了,丁盛因为有毛主席的保护,没像那些四野将领一样被隔离审查,依然担任着大军区司令员。
1973年八大军区对调,丁盛改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与许世友互换了地方。
许世友比他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时间要长很多,离开南京前特意叮嘱过肖永银:我现在住的中山陵八号,原先是招待所的,等我离开后,你就还给招待所。
当时有规定,军区司令员如果调离,住所一般都会留给接任的司令员。许世友如此叮嘱,其实就是希望军区重新给丁盛找房子。
肖永银长期在南京军区工作,对许世友很熟悉,自然也听明白这番言外之意,随即就照办了。
等丁盛到达新岗位的那天,肖永银主持迎接,初来乍到,丁盛虽不快,但也没有因为住所的问题发作。但不久后,一些想要搞乱局势的人发话:
问题在浙江,根子在南京。南京是没有许世友的许世友。
此语不可谓不重,丁盛在工作中也的确感受到了很多许世友的影子,就附和着在一次会议上抱怨:尽管我是司令员,但当得窝囊,哪个听我的?司令部更是铁板一块!
丁盛这番火主要是冲着肖永银发的,源头还是住所问题,除了对他个人的安排外,还有肖永银被举报在为许世友“修行宫”。
收到举报信后,丁盛让肖永银过去解释一下情况,肖永银却让别的相关同志去汇报,所谓的“修行宫”,实际只是在房子还给招待所前,将两年前总后勤部拨给修建许宅的两万元用于修整房屋,以此作为军区招待所。
无论程序还是资金来源,都是合规的。可丁盛希望的是肖永银亲自过来相见,肖却只派了别人,丁盛就感觉这很不尊重自己,再联想先前种种待遇,固在会议上“开了炮”。
肖永银作为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自然也在会场内,他听后生气地反驳:司令部铁板一块是何意?你可以敲开看看里面有什么…闹到最后,不欢而散。
这时,那四个人里的张某兼任着南京军区政委,一看如此情况,立即拉拢丁盛,导致丁盛后来的轨迹发生了严重变化。
1976年8月,老战友廖汉生到上海治病,委托丁盛帮忙跟这里的领导打打招呼,结果就这一帮忙,丁盛多说了几句话,影响到自己一生。
相关集团被粉碎后,上海余党交待出丁盛说过的话,使得丁盛也被隔离审查。
1982年组织给出结论,认为丁盛有错误,但不算特别严重,再加上战争年代的功劳,就免于起诉,让丁盛退出现役,以团级干部身份交由地方安置。
他69年就已是大军区司令员,没想到13年后反倒只享受团级干部待遇,如此经历也是令人唏嘘啊。
往后的时间里,丁盛一直在为恢复名誉奔走努力,许多老战友也伸出过援手,最终在1995年,总政批准他回到广州军区,享受副师级待遇。1999年,丁盛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