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女团成员在中国上厕所后,居然这样说!

良邈评娱乐 2025-04-14 16:08:57

第一次在《创造营2020》看见郑乃馨时,她眨着小鹿般的眼睛用泰式中文唱“你最最最重要”,甜度超标到让全网喊她“nene宝贝”。谁能想到,这个靠“中国粉丝打榜出道”的泰国妹妹,最近在泰国综艺里突然吐槽“中国公共厕所很脏,纸巾永远不够用,马桶圈经常湿漉漉的”,瞬间把“中泰友好小天使”的人设撕出了裂缝。

一、从“人间小太阳”到“厕所差评员”:滤镜背后的真实体验

郑乃馨的“反转”来得太突然。在中国发展的三年里,她住着月租6万的北京公寓,参加《奔跑吧》时被赞“礼貌又敬业”,甚至在河南暴雨时捐款50万人民币,妥妥的“中泰文化交流使者”形象。但这次在泰国节目里,她皱着眉头描述“在商场找厕所像寻宝,门上的标识永远看不懂”,还抱怨“蹲厕没有扶手,差点摔了一跤”。网友炸开了锅:有人翻出她以前在微博晒的故宫游客照,配文“中国的历史建筑好漂亮”;也有人吐槽“吃着中国的饭,却在老家说坏话”。其实,这种反差恰恰暴露了明星人设与真实体验的割裂——当公众习惯了她的甜笑营业,就忘了她也是个会在马桶圈上皱眉的普通人。

二、厕所争议背后的文化碰撞:当“洁癖少女”遇到“实用主义”

郑乃馨的吐槽,本质上是两种厕所文化的碰撞。泰国的公共厕所普遍配备坐便器、洗手液、卫生纸,甚至香薰,而中国的公共厕所更多考虑人流量大的实用性,蹲厕为主、纸巾按需取用,卫生状况确实存在地域差异。更微妙的是,她选择在泰国节目而非中国平台表达不满,这种“背后吐槽”的行为,触碰了中国网友的情感神经。就像上海阿姨在社区群里抱怨“垃圾分类太麻烦”没人介意,但要是在外国节目里说“中国街道都是垃圾”,性质就变了。网友的愤怒,不是不能接受批评,而是反感“吃红利时笑眯眯,提意见时躲着说”的双面性。

三、从争议到反思:跨国偶像的“人设必修课”

事件发酵后,郑乃馨工作室紧急发声明“文化差异导致误会,已加强中文表达学习”,但网友并不买账。这其实给所有跨国艺人提了个醒:在全球化娱乐圈,“甜妹”“暖男”等人设只是敲门砖,真正要站稳脚跟,得学会在“真实感受”和“公众期待”之间找到平衡。就像日本艺人苍井空在中国直播时会说“垃圾分类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韩国歌手刘宪华参加《向往的生活》主动学插秧,真正聪明的跨国偶像,懂得把生活里的小抱怨转化成文化交流的契机,而不是对着老家观众开“吐槽大会”。

逛北京胡同时,常看到老墙上写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话放在郑乃馨事件里格外应景。我们喜欢她,从来不是因为她永远说“中国好”,而是相信她能像翻译歌词那样,把中泰文化的细微差异翻译成理解与包容。马桶圈上的水珠会擦干,纸巾架会补满,但跨国偶像的口碑,需要用真诚而非滤镜来维护。毕竟,比起“永远正确的甜妹”,观众更愿意接受一个“会吐槽但也在努力理解”的真实女孩——前提是,她的吐槽别带着背后的刺。

0 阅读:4

良邈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