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怕吗?国产首款自研,600公斤发动机点火成功

红鑫心科普社 2024-12-29 13:36:44

最近四川天府轻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600公斤推力级涡扇发动机成功点火,这一成果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进步,也引发了关于国产航空技术未来发展的热议。

大家是否好奇,我们在这条艰难的研发道路上,究竟走了多少弯路?

航空发动机研发成功

四川天府轻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发布消息,自己研发的发动机成功点火,这标志着东大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虽然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关于我国航空发动机已经实现国产化的报道,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种国产化离真正的独立研发、设计、生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从三代机到五代机的发展过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虽然我们已经成功研制并装备了歼-11、歼-10、歼-16、歼-15、歼-20等战机,但是它们所使用的发动机仍然是国产与进口混搭的局面。

即便歼-20使用的发动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但是外界普遍认为其性能参数与美国的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美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而我们顶多也就十几年,虽然起步晚,但是我们却一直在奋起直追。

尤其是在大推力发动机领域,已经开始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中等推力发动机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这一点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所改善。

此次四川天府轻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600公斤推力级涡扇发动机,代表了东大在航空发动机研发上的一个新高度。

虽然与美国的18吨级发动机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600公斤推力级涡扇发动机已经具备了高空1.5万米以上、高速0.8马赫以上、长航时飞行和高可靠性等特点,这些都是大国航空发动力所必备的条件。

该款发动机是天府轻动首款自主研制产品,计划于2025年6月首飞,2026年完成定型,这一进度还是相当快的。

一般来说,航空产品的研发周期会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但是该款600公斤推力级涡扇发动机的研发周期仅仅8个月,这在航空技术领域几乎是一个奇迹。

能够取得如此迅速的成果,离不开先进的仿真技术以及设计制造环节的无缝对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航空航天产品因为设计与制造环节脱节而造成巨大损失,在这方面,显然已经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并加以改进。

从外形上看,该款600公斤推力级涡扇发动机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其内部结构、材料、控制系统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这些创新大大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

10系列大推力发动机问世

最早问世的大推力发动机是涡扇-9系列,当时的推力也就是7吨左右,这个数据放在今天已经显得相当滞后了。

但是那个时候,航空发动机技术还根本无法支撑更大的推力,直到2010年代,才开始攻克大推力发动机技术难关。

2016年,外媒曾曝光过一款代号为涡扇-10B的军用大推力发动机,其最大军用推力为9.094吨,加力推力为14.5吨。

从数据上看,涡扇-10B已经赶上了俄罗斯苏霍伊公司旗下的苏-57战斗机所使用的AL-41F1S发动机,但是与美国的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而美国的新一代战斗机所使用的大推力发动机推力已经达到了18吨左右,这样的差距对于战斗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因此我们看到,空军除了装备一定数量的国产战机之外,还从国外引进了一部分以色尔根为主的大推力发动机,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自身在航空技术上的不足。

而随着我军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也成功研制出了属于自己的大推力发动机,我军现役战斗机基本上都可以搭载这种发动机,包括歼-11、歼-10、歼-16、歼-15、歼-20等战斗机都完成了换装。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大推力发动机主要有两款,一款是早期定型的涡扇-9系列,另一款则是2010年代攻克的大推力系列,也就是涡扇-10系列。

涡扇-10系列是由东方大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一款中程大推力喷气式发动机,该系列发动机一共分为三个型号,其中最早出现的是10A,其后又出现了10B、10C等型号,其中10B主要是针对军用飞机进行研发,而10C则主要是用于商用飞机。

从外形上看,涡扇-10系列与俄罗斯的AL-41F1S发动机十分相似,这也是东大在研发过程中借鉴的一些思路和经验。

从整个研发周期来看,大推力发动机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快,根据外媒披露的信息,大推力发动机研发周期竟然缩短到了8个月,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数据。

我认为,我国在航空发动机研发上取得的成就确实令人振奋,虽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这种快速发展的态势让人充满期待。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0 阅读:1

红鑫心科普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