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说话,先看!古埃及法老的奇葩实验:婴儿能自创语言吗?

可我明媚 2025-02-19 14:07:22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古埃及一位法老突发奇想:要是把几个小婴儿关起来,啥也不教,他们会不会自己整出一门新语言?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儿“脑洞大开”? 他这实验到底咋样?成功了?还是……? 且听我细细道来!

咱先说说语言这玩意儿到底从哪儿来的。以前啊,人们觉得语言是神赐的,神圣得很。可后来,科学家们不干了,开始用科学的办法研究。有个叫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说,说语言不止是用来思考的工具,它还决定了咱们怎么看世界!这意思就是,说不同语言的人,看问题的角度都可能不一样。想想看,是不是很有意思?

然后呢,咱们回到那位古埃及法老。他这实验,可真是够“狠”的。他找来几个小婴儿,把他们跟外界隔绝起来,不让任何人跟他们说话,也不让他们听到任何语言。他的目标是:看看这些小家伙能不能自己创造出一门语言——要是真能行,那可不得了!说不定就能找到最古老的语言!

结果呢?一年过去了,这些婴儿啥也没说,就哭哭闹闹的。法老心里开始打鼓:是不是我的想法太天真了?第二年,情况有了点变化,婴儿们终于发出一个词儿——“bekes”。法老激动坏了,赶紧找人研究,结果发现,“bekes”在腓尼基语里是“面包”的意思! 法老觉得,这证明了腓尼基语就是最古老的语言!

哎,法老高兴得太早了!现在看来,他的实验完全是失败的。婴儿的语言学习不是靠天赋,而是需要跟外界互动,需要学习和模仿。把孩子关起来,不让他们接触语言,他们当然学不会说话! 法老的实验不仅没找到最古老的语言,还犯了很大的伦理错误,对婴儿来说也太残忍了!

这故事还没完呢!后来,有个叫腓特烈二世的皇帝,也来了一出“模仿秀”。他重复了法老的实验,结果也是一样,孩子们没创造出新语言。这些实验告诉我们, 语言学习需要社会互动,需要跟别人交流,更需要合适的环境。 这可不是啥天赋异禀就能搞定的!

现代语言学研究发现,孩子学习语言有个最佳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过了这个关键期,再想学语言,就难了。这也能解释为啥法老和腓特烈二世的实验会失败。这些实验虽然失败了,但却为我们理解语言学习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总而言之,语言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不光跟人的生理有关系,还跟社会、文化都有关系。语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创造出来的。而且,那些拿婴儿做实验的想法,真的太不人道了!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尊重科学研究的伦理底线。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