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人与人间最好的纽带,《妈祖回家》掀起两岸原乡情

杜娟娱乐 2020-11-16 19:42:09

妈祖文化是中国两岸百姓的集体乡情记忆,在沿海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渗透力。

电影《妈祖回家》选在这个时期上映意义深远,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安居乐业,中华文化的“原乡召唤”也体现在对祖籍的重视,怀乡情节一直是两岸民间交流重要部分,这部电影恰好符合以上特质。

在电影《妈祖回家》中就有代表妈祖文化的镜头,吴天桂为躲避一夫一妻制的约束,他带着全家坐船出逃台湾,一路奔波手里不忘捧着妈祖佛像,这处情节很好的解构了莆田渔村的风俗习惯,也为他后来的怀乡情节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妈祖回家》以福建小船主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建国初期阴差阳差的人生故事。

对大家来说,最先注意到的可能是妈祖文化和封建后期一夫多妻的宅院色彩。但如果你看完全片,可能更发现它充满了各种啼笑皆非的情节,非常有黑色幽默喜剧气息,并不是大家印象中刻板单调的“离乡到归乡”式叙事,整片始终有着浓浓的烟火乡情

在中国,关于妈祖的影视作品并不少,近年来的有《妈祖》、《天后》、《妈祖外传》等数十部影视作品。

关于妈祖文化的传说,我最早是通过三十年前的电视剧《戏说乾隆》了解到。剧中,不仅写了乾隆的爱情,还有他的政务、武功,和失意与失落。其中在《戏说乾隆续集》中有一段情节就是妈祖庙的贺寿礼被盗,引发乾隆下江南邂逅民间子女的爱情故事。

而在《妈祖回家》同样有关于家族、夫妻的伦理文化情节。解放前,莆田的小船主吴天桂娶了三房太太,大的出身名门,二的持家能干,小的温婉娇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春风也吹到了小渔村,新的婚姻法颁布,只能一夫一妻制,这下让吴家上下炸了锅。出人意外的是,让女性自由是为了让女人们获得更平等的空间,岂知吴家这三位太太谁都不想离开家,谁也不想跟吴天桂离婚。

相比时下年轻人的“端碗”功力,我提名年度“端碗大师”头衔颁给吴天桂。既然家里闹得鸡飞狗跳,谁也不肯退让,吴天桂只能另想高手。有次,他从别处听说台湾仍可以一夫多妻制,连夜灌醉三房太太糊里糊涂的跳上了大船,踏上了异乡漂泊之路,这一去就有了他后来阴差阳错的命运。

不管你能不能理解,在信众心里,妈祖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相传,祖建沿海地区一个基层派出法庭,审理一件民间借贷案。面对原告的起诉,被告矢口否认借过钱。审判长对被告说,你敢不敢对着妈祖发誓你没借过钱。被告是个渔民,沉默良久后,老实承认借了钱。

在电影《妈祖回家》中也有这样的信仰内涵。片中有多处细节体现了妈祖文化中仁爱和救民于难的精神。吴天桂在海上遇难,后来他和老三被冲到海滩上。虽然落魄上岸,他怀里仍捧着妈祖像,这正是“妈祖会救百姓于危难之中”的信仰符号。而在吴天桂得知林奇伟骗了他,原来他千里迢迢想投奔的台湾并没有一夫一妻制,回看他的出逃实则是一个悲剧。这时,吴天桂本应恨他咒林奇伟 ,但他却仍不忘帮助林的家人,因为他始终记得林为他挡了一枪。

这说明,在信众心里,仁爱的道德观念是潜移默化的,这也就有了后来父子重逢的因果关系

老把头、妈祖、关公是民间信仰中的人物崇拜,究其原因,是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人提供良好的道德选择和精神力量。本周五11月20日,电影《妈祖回家》在各大影院的上映。无论是乡土身份的认同,还是心理愿望的传递,它值得被更多观众看到

0 阅读:7

杜娟娱乐

简介:资深影评人、剧评人、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