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短视频平台上疯狂刷屏的一则关于“央视曝光16家知名黄金珠宝品牌金店黄金‘掺假’”消息,瞬间引爆网友热议,铺天盖地的视频内容发布到全网各大平台,让“黄金掺假”等相关字眼直击各大消费者的眼球,人云亦云,将原本处于高位的黄金再次冲向风口浪尖。
真相如何?答案:并非网上所述
从网上曝光的画面来说,确实是央视报道黄金“掺假”,不过报道中并未提及“16家黄金珠宝品牌”,且报道时间也不是“近期”,是好几年前就已经被报道!只不过被网友拿出来“炒旧饭”,通过视频剪辑,将“16家黄金珠宝品牌和央视财经报道的新闻画面”组合到了一起,制造“央视曝光黄金掺假”为话题,以此来博取流量,没想到该话题爆火,让众多黄金珠宝品牌在近段时间被这个“负面”消息轰炸。那么到底是咋回事呢?早在2019年,甘肃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甘肃省2019年第2批工业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通报”,本次监督抽查了251家企业的362批次产品,其中抽检50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9批次不合格,其中多家知名黄金珠宝品牌上榜。50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中合格27批次,14批次产品名称或标识不规范,不合格9批次,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82%。黄金“掺铼”新套路
早在年初的时候,央视财经就曝光过含“铼”黄金真假难辨。去年到今年,“买金热”持续升温,黄金掺假也出现新“套路”。浙江宁波市质检院黄金珠宝眼镜检测中心收到相关部门的一项委托检验,样品外观与足金极其相似,但经进一步检验为掺“铼”黄金。“铼”的售价一克仅需十几元,掺在足金中,不仅价格低廉且不易被发现。一种是断口不光滑,内外部均匀性差。该类产品多是掺入较多的钨和铼,由于钨和铼的熔点较高,当掺加量过多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不均匀现象;
另外一种是内外部均匀,该类产品在掺假熔样过程中,通过对熔样温度和熔样时间的控制实现样品均匀,此类产品更加隐蔽,普通人群难以识别和鉴定。专业人士提醒,市面上掺“铼”黄金无法通过肉眼和简单称重辨别真假。因此,消费者购买黄金时,应尽量选择口碑良好、信誉可靠的品牌和商家。
黄金“掺假”花样百出
网络直播间销售假黄金:偷换概念:一些网络直播间主播用抢购足金、高价补贴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待氛围炒热后更换售卖物品,不再强调所售饰品材质,却在弹幕中暗示“抢黄金”。消费者收到的产品证书上对金属材质等关键信息未作明确说明,但饰品上却刻有代表足金纯度的“999”钢印。经鉴定,这些所谓的“999足金”实际主体材质为铜等廉价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