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常平:服务业崛起,打造现代化名镇
常平镇,位于东莞东部,因其悠久的历史和崭露头角的经济实力而备受瞩目。它的名字源自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常平圩,如今,这里以“京九第一镇”的美誉,傲立于东莞的32个镇中,仅次于虎门,成为了珠三角的名镇。
多年来,常平镇凭借其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关键的交通位置,不断壮大,赢得了全国和国际多个荣誉头衔。它被誉为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以及中华餐饮名镇,还荣获了“中国粮油物流重镇”、“中国楹联文化之乡”、“中国塑料新材料之都”等称号。如今,常平镇已经成为东莞的城市副中心,辖区广阔,共有33个村和社区,常住人口超过60万。
常平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初期,当时已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繁衍。明代时期,常平分属于东莞县的文顺乡和归城乡,清代则划归东莞县的京山司。经过多个时期的发展,常平圩逐渐崭露头角,形成了常平古圩、广裕圩、常平新圩等发展阶段,最终合并成为今天的常平圩。
在民国时期,常平曾属于东莞县的第三区,并于1947年设立常平乡。解放后,它曾归为一区,随后改为一区,也就是常平区,1957年撤销为常平公社,然后又拆分为4个公社。最终,1983年,它摆脱公社的束缚,更名为常平区,再于1986年改为常平镇,至今如此。
常平镇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它是珠三角重要的交通枢纽,还因为它拥有便捷的物流优势。境内有京九、广九、广梅汕铁路和莞惠城际铁路交汇,设有两个大型火车客运站和国家一类铁路口岸。这里的货运能力达到了250万吨,而“东莞常平号”中欧班列更是实现了常态化运行。此外,潮莞、从莞等高速公路贯穿常平,使其与东莞市区、深圳、惠州等城市形成了半小时生活圈。
随着广九铁路的通车,常平的经济实力逐渐崭露头角。它以“东常平西虎门”的姿态,成为东莞经济的中坚力量,尤其在服务业方面表现突出。其服务业已经超过了1亿元的产值,仅次于虎门,远超过其他镇。然而,如今的竞争激烈,常平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向的挑战,需要不断寻求发展的新路径。
常平镇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它正在积极推动物流中心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的涌入,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此外,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常平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定制产业,将成为其经济转型的关键。同时,常平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共建创新学院,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希望常平镇的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常平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你对常平镇的未来发展有何期待?对其现代化之路有何建议?欢迎在评论中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