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说老子》第一章(10)五官:眼耳鼻舌身▬如何变戏法欺骗你?

日月堂易经风水馆 2021-09-13 16:43:06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以致达,但致达之后就不是永恒之道)

01

我们谈到,要从三个层面来探讨为什么“道”致达之后,就不是永恒之道”了。

第一,世界本身;

第二,人类本身;

第三,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上一节我们讲了第一个层面:

世界本身就是不可靠的,不是百分之百精确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那么第二个层面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还是先说结论:

人类本身也是不可靠的,因为人类的五官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精确地客观地认识外部的世界。

比如德国的大哲学家康德(1724-1804)就是《道德经》的一名忠实读者①,他提出过一个可能是受老子启发、在哲学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观点:

在现象世界之外,有一个永不可能被认识的自在世界——“物自体”(也译:自在之物)②。

他认为,现象世界,也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世界,只是“物自体”在人类先天的头脑和感官过滤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并不是真正的世界。

02

我们不妨一项一项来探讨:

㈠:视觉

你眼睛看到的颜色,就是事物的本来颜色吗?不一定吧。

我们都知道,眼睛之所以能看到事物是因为有光线,而所谓的光线只是光反射的波长不同而已。人眼的可见光是在紫色的390nm(纳米)到深红色的760nm(纳米)之间。超出这个范围,我们就等于是睁眼瞎。

比如说我们无法看到紫外线、因为紫外线的波长低于390nm(纳米);我们也无法看到红外光,因为红外光的波长高于790nm(纳米)。

为什么你看到一棵树是灰色或者白色,而在鸟的眼睛里,树却披上了一层紫色?因为鸟能够看到紫外线,而你看不到。

03

其实不仅飞禽跟人看到世界有差别,人与人之间同样会有。

你看到树叶是绿色的,但在绿色盲者的眼睛里,树叶可能是黄色的;

你看到苹果是红色的,但在红色盲者的眼睛里,苹果可能是灰色的。

那么请问,飞禽、普通人以及色盲谁看到的才是真相?

04

还有,不仅人与人之间眼里的世界有差别,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状态中,看到的世界也不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面对同一座山的山坡,当你身心疲惫,体内缺乏葡萄糖的时候,山坡看起来就会变得很陡峭;而当你精力充沛,体内有丰裕的葡萄糖的时候,山坡看起来就会没那么陡峭。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另一项研究也同样表明:

情绪会改变大脑视觉皮层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改变人们所看到的东西③。

比如说,当人们心情愉悦时,视觉皮层能够处理更多的信息,看到的世界就会全面而丰富;但如果被坏情绪包围,人的视觉灵活性就会下降,眼里的世界就会变得狭窄而单调。

那么请问,同一个人在两种心情下,看到的哪一个世界是真的?

05

㈡:嗅觉

你鼻子闻到的气味,就是事物的本来气味吗?不一定吧。

首先,当你闻到屎的气味,一定觉得臭不可挡!但是狗闻到了却香不可言,几个屎壳郎闻到了甚至要打一架来抢!那么请问,谁闻到的才是真味?

其次,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的心情会影响嗅觉。根据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研究人员的一份报告显示:

当人处在焦虑状态的时候,即使屋子里本来是中性的气味也会变得刺鼻难闻④。

比如说,研究人员邀请了12名志愿者参加了一个实验。先是让他们闻了几种中性的气味,他们普遍都觉得:

这些气味都是中性的,柔和的。

但是,当研究人员给他们播放完车祸和战争这些场景的图像之后,让他们再次辨别一开始那几种“中性的气味”时,他们却普遍认为:

这些气味是臭的,刺鼻的。

这是为什么呢?研究人员用核磁共振仪扫描了他们的大脑后发现:

由于志愿者的紧张和焦虑,他们大脑中跟嗅觉有关的脑回路和跟情绪相关的脑回路产生了交织。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人的情绪可以对大脑的回路进行重组。

那么请问,同一个人在两种心情下,嗅到的哪一种气味是真的?

06

㈢:味觉

你舌头尝到的味道,就是事物本来的味道吗?不一定吧。

首先,青蛙就爱吃蚊子和苍蝇,猫头鹰就爱吃腐鼠死肉,哪一个你能吃得下?同样的道理,我们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青蛙和猫头鹰它们谁能吃得下?那么请问,谁尝到的才是原味?

其次,科学研究同样表明,人的心情会影响味觉。

当一个人处于焦虑和抑郁的状态时,体内的血清素和肾上腺素水平会降低,这两种激素水平降低,会使人的嗅觉变得迟钝和麻木,比如对甜味、苦味和酸味的敏感度会低于正常人和正常状态下的自己⑤。

那么请问,同一个人在两种心情下,尝到的哪一种味道是真的?

07

㈣:听觉

你耳朵听到的声音,就是世界本来的声音吗?不一定吧。

科学家有一个估计,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耳朵只能听见频率在20~20000赫兹的振动波。

而狗的听觉灵敏度是人类的十几倍,低于20赫兹和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狗都能听见,我们却一无所闻;地震之前会散发出小于20赫兹的次声波,猫,蛇、老鼠,鸡鸭鹅等等都能听到动静,我们却充耳不闻;还有大象之间也是用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进行联络和发布号令的,我们人类不要说学习大象,就算是站在大象旁边,也听不见它们的语言。

所以即使在同一个地方:

我们觉得是万籁俱寂,可能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是欢歌如潮;我们以为是众声扰攘,可能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是寂寞如云。

那么请问,谁听到的才是真声?

再者,医学研究表面,人的心情会影响听力。

当人长期处于压力和焦虑状态下,会影响机体神经体液调节的动态平衡,造成内耳毛细血管挛缩,阻碍内耳血液供应,使得听力下降和迟钝。在情绪高度激动的刺激下,甚至可能导致精神性耳聋⑥。

那么请问,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下,听到的哪一个是世界的真声?

08

㈤:触觉

你身体感受到的事物属性,就是事物本来的属性吗?不一定吧。

比如同样是一杯热水,有的人只能用手拿起几秒钟,有的人却能一饮而尽;

地球上有一种生命力特别顽强的小生物叫水熊虫,体长还不到一毫米。它既可以在沸水中来去自如,也可以在冰雪里悠哉游哉。最高纪录是在151摄氏度的高温中存活几分钟,在零下272摄氏度的低温中存活八小时,而且还能死而复生。

像水熊虫这种生物无论是生活在南极北极还是赤道,都没什么区别,因为这种小小的温差对它来说它根本就没什么感觉。

那么请问,人和水熊虫谁感受到的才是世界的真温?

09

而且,不仅人和其他生物的触觉感受有差别,人的心情也会影响、甚至塑造触觉。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这部小说提到:

奥雷连诺第一次看见巨大的“冰块”时,内心充满了紧张和兴奋,结果摸上去的第一感觉竟然是“烫手”。为什么寒冷的冰块会“烫手”?很简单,这是奥雷连诺的心情和心理预设决定的⑦。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主观意志足够强烈,是完全可以改变触觉感受的。不要以为这只是小说,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甚至每天都在上演。比如说医学研究就表明:

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期的疼痛感,跟心情的好坏有关,心情好就痛感小,心情焦虑则痛感加剧⑧⑨;再比如拔智齿的时候,医生只要说几句正能量的暗示语,就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⑩。

在农村里长辈给小孩子拔牙的时候更绝,先用细绳子拴好门牙,然后拉在手上,摆好架势,但就是不用力。故意讲笑话给孩子听,趁孩子的注意力分散的时候,突然手一拉,牙齿就“不翼而飞”了,而且孩子完全感觉不到一点儿疼痛。原因在哪?

就在于他的主观意识走神了,所以痛觉才会瞬间失灵!

那么请问,人在注意力不同的情况下,那一种感受是世界的真实属性?

10

那么好,经过前面对人的五种感官(眼耳鼻舌身)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发现,人的五官本质上就是五个江湖大骗子,我们只要活着一天,就无时无刻不受着它们的愚弄和戏耍。

而且它们五个背后还有一个叫“主观意识”的大哥坐镇指挥,随时调整和修改着我们对外界的感觉。就像《西游记》当中的如来佛一样,将我们内在的真如本心死死地压在“五官山”下,永无澄明之日。

所以康德认为:

人类正是由于受心灵先天主观意念的影响,所以对万物的认识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而且永远无法校准。

也就是说,他的“物自体”跟老子所说的“道”一样,是无法被人类准确地认识的。

一句话,人类本身不可靠。既然世界不可靠,人类本身也不可靠,那么我们人类认识的世界的过程可靠吗?我们下一节论述。

【参考资料】:

1、康德看过《道德经》译本的证据是:①✦他在1794年发表的《万物的归宿》中认为斯宾诺莎(1632~-1677)的泛神论和亲近自然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关,说明康德对老子的思想必定有过了解。不过,尚没有证据表明斯宾诺莎看到过《道德经》,但康德的分析和比较反映出西方哲学理论对《道德经》的关注。②✦康德在《论历史》中有一段说:“老子称道的“上善”在于“无” ,这种说教以“无”为“上善”,也就是一种通过与神格相融合、从而通过消灭人格而取得自我感觉消融于神格深渊之中的意识。中国哲学家为了具备这种状态的实感而把自己关闭在暗室之中,闭眼不看经验而一味沉思他们的“无”的概念,这的确是一个随之而瓦解了他们的理解力,使所有思维自身都趋于终结的概念。”

2、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先验的主要问题•第一编•附释二》

3、《神经科学杂志》,2009年6月3日,29(22):7199-7207;doi:10.1523/JNEROSCI . 5387-08.2009

4、压力焦虑会让你感觉周围变臭[J].药物与人,2014(2):6-6.

5、Kerri Smith, & 李文庆. (2007). 情绪改变味觉——味觉能够准确描述引起抑郁的化学原因. 科技英语学习, No.315(03), 14-16.

6、王瑞云, 李群欢, 吴军, 梁海慧, 方向佳, & 郑春红. (2019).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精神心理特点分析. 广东医学院学报, 037(004), 478-481.

7、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一章》

8、冯瑾, & 陈素华. (1999). 患者术后疼痛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护理学杂志.

9、李敏, & 史清秀. (2009). 开胸术后疼痛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30(019), 2442-2443.

10、王丽娜, 轩玉宏, 杨婕, & 李英英. (2017). 正性暗示语言缓解智齿拔除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感效果观察.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01), 179-181.

你好!欢迎来到新统国学的世界,这里是当代人的国学院!我是紫侠狼,一个立志复兴传统文化的90后,研究《道德经》十四年,累计读书2.5万小时,目前正在全网连载《酷说老子》,每天更新,预计全书120万字。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会竭尽全力,不做任何保留,秉持“用科学开释国学,以新统承继传统”的理念,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帮你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理论壁垒,用我十几年来搭建的知识体系为你架构一条通往《道德经》的天梯!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