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为信息时代正名,体验式报道不止是"身入"

互联网评论 2022-01-29 11:59:04

风靡全球的剧集《权力游戏》有个桥段令人印象深刻,小女孩艾莉娅历经磨难终成无名之辈(no one),能够通过仪容化作任何需要的身份,身躯瘦小,却在纷繁世界中游刃行走,击杀第一反派。恰恰需要隐藏锋芒,融于人群,才能使命必达。

有意思的是,最近一部名为《无名之辈》的微电影刷爆社交网络。尤其是媒体圈反响热烈,同行纷纷表示初心的味道,久违的体验式报道又回来。数字化进程中的生活细节在最微观角度下生动还原。原来这支微电影是《IT时报》的2022年度视频。

岁末年初,《无名之辈》触发大众共鸣,188秒的视频到底是击中了什么?

置身事外无法还原真实

视频伊始,快节奏的激昂BGM响起,三位主角快递员、保安、时髦女郎整装待发,港式动作片氛围感拉满。悬念十足的开头后,三人开始融入各自的工作场景,“身入”别人的生活。

别开生面的开篇,其实很好地展现了信息时代浪潮中,每一位普通人生活的三重切面,让观众有了生活经验的共鸣。略带夸张的人物表现除了悬念制造外,又增添了一丝喜感。

这正是新闻的核心——陌生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最为迷人。《IT时报》是中国最早的通信类媒体之一,底蕴深厚。一年一支的年度视频也旨在还原新闻的本真与初心。回到新闻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就是真实。同处于一个时空背景中,陌生人的真实不光有趣,还能引人思考。优秀的媒体,给读者呈现的不仅仅是他们想看的,更会尽力呈现他们应该看到的内容。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社交媒体对大众时间的切割,对注意力的分散,求真求实的精神变得越来越稀缺。脱离事实的新闻表达时有发生,事件反转成了家常便饭。新闻事件的表象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新闻当事人的喜怒哀乐却被忽略。当新闻呈现地范围太小,失真就成了必然结果。

《IT时报》在视频中呈现的体验式报道,其内核就是新闻专业主义,还原真实。这个真实不仅包括事件也包含人的情绪变化。体验报道绝不是换装摆拍,而是需要记者变成无名之辈,真正融入到新闻当事人的生活和语境。在最近的距离,拿到第一手的信息。

正如视频中的三个人物,戴起头盔亲自送外卖,拿起防暴棒亲身参与安保,女孩拿起手机试探个人隐私保护的边际。新闻当事人的喜怒哀乐就在他们身边了,这就是最真实最鲜活的新闻点。

信息时代就在细节中

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似乎跟大时代距离遥远。其实信息化迅猛的当下,即使最细小的个体也会有所变化,信息的时代恰恰就是在这些细节之中。

视频中印象深刻的是几个冲突感十足的细节,给观众带来众多记忆点。当手机变焦有了十倍功能的时候,窥探隐私就变得轻而易举;穿着神秘的男子顺利通过人脸识别进门,保安只是虚惊一场;外卖员的真实工作状态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因为拾起掉落的手机移动井盖,“智慧小区”的报警器响起。

普通人的这些焦虑,工作的这些曲折,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大众又很难注意。影片中的无名之辈正是经历其中,才可以深刻领悟背后的内容。于是就有了,视频后半段三人记在笔记本上的新闻点:高倍变焦暴露个人隐私、人脸识别值得信赖、外卖员福利没保障、“美丽家园”让社区更智慧。

每一个都是信息时代的焦点问题。体验式报道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焦点问题的细节呈现,手机的报道如果只流于性能参数的就会错过对隐私的关注。人脸识别和智能井盖如非亲身体验的经历,很难准确感受到他们便捷性和不足。外卖行业的报道除了便捷也别忘了外卖小哥的焦虑。

片中的无名之辈正是从这些细节中,精确还原了信息时代下的百态生活。大时代的记录者,要融入新闻事件发现细节才能达成使命。如同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所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

新闻在细节中,信息时代也在细节之中。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体验式报道

影片结尾,三位“无名之辈”还原真身,重新挂上《IT时报》记者的工作证,昂首向我们走来,意气风发。作为一名从业10余年的媒体人不免有所触动,记者这份职业从诞生伊始就充满了荣誉感和使命感,隐藏在幕后记录时代和大众,正是记者该有的样子。

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越来越多,不同的视角和声音也变得嘈杂。甚至有人开始质疑体验式报道等新闻传统的必要性。但事实就是,新媒体时代我们更需要体验式报道,因为指引时代进步一定是真实的声音,而不是失真的噪声。

这支视频的创作者《IT时报》初心大抵如此。反复两年的疫情中,大众深深感受到了上海这的人性化和温情,《IT时报》正是诞生成长于这座城市。过往数十年时间里,作为最老牌的通信媒体,优秀的人文主义关怀和报道传统,并没有被新媒体时代冲淡,反而历久弥新。

上海是内地最早开启现代思潮的城市,也是中国报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过往的历史中,史量才、范长江等新闻巨子都在上海留下了自己印记与风骨。特别是在战时,范长江开赴前线,体验式报道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大时代中,体验式报道的风骨与作用难以磨灭。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为纪念范长江同志,每年的11月8日(范长江创立中国青年记者学会日期)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记者节”。

范长江

几十年后的今天,上海老报人的风骨在《无名之辈》里薪火相传。碎片化和失实报道横行的当下,抛去闪光灯、丢掉指点江山的居高临下,甚至隐去身份,作为无名之辈融入生活和人群,数字化进程中的时代变迁才足够真实。

《无名之辈》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忘掉身份,才能获得更深刻的洞察力。对于体验式的报道者,唯有致敬!

0 阅读:4

互联网评论

简介:洞察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