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春天,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在莱芜战役中大获全胜,胜利的喜悦如春风般拂遍全军。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蒋介石为雪前耻,迅速调集重兵,意图对鲁中地区发起新一轮的猛烈攻势。
▶狐将再现,粟裕眉头紧锁
在这一片紧张的氛围中,粟裕接到了最新的敌情报告。他仔细审阅着作战参谋送来的敌军主力序列及主将名单,一个熟悉而又刺目的名字跃入眼帘——胡琏,整编11师的师长。
这位陕西华县出生的黄埔四期生,与杜聿明、张灵甫等人同乡,不仅资历深厚,更以智勇双全闻名。
胡琏率领的美械装备整编11师,兵力超过三万,配以骡马七千匹、汽车坦克大炮数百,在中原、华东两大战场上,成为了刘伯承、粟裕等解放军将领的强劲对手。
尽管粟裕对国军的美械师并不陌生,但面对胡琏,他却显得格外谨慎。这不仅因为胡琏装备精良,更在于他那超乎寻常的战术头脑和战场应变能力。
粟裕与胡琏的首次交锋发生在1946年的宿北战役。那次,胡琏虽与戴之奇一同行动,却始终保持警惕,进兵谨慎,最终成功避免了被粟裕全歼的命运。这一战,让粟裕深刻认识到胡琏的难缠。此后,粟裕多次提醒部下,对待胡琏,万不可掉以轻心。
▶许世友的抉择:喝汤也要喝出味道
莱芜战役之后,蒋介石不甘失败,亲自飞赴济南,调集24个整编师共45万大军,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为粉碎敌人阴谋,陈毅、粟裕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派遣1纵、3纵、10纵侧击泰安。然而,就在泰安被围之际,胡琏却率部疾进蒙阴,意图围魏救赵,打破粟裕的部署。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华野九纵司令员许世友接到了艰巨的任务——阻击胡琏。对于这位以勇猛著称的将领而言,防守作战显然不如进攻作战来得痛快。但大局为重,许世友欣然领命,准备在蒙阴高庄一带与胡琏一决高下。
4月18日午后,当许世友接到正式战斗命令时,他的心中已燃起了熊熊战意。尽管粟裕在电话中特意提醒,胡琏乃国军名将,需谨慎对待,但许世友却哼了一声,心中暗自较劲。在他看来,九纵作为华野的头等主力,岂有惧怕之理?
▶飞毛腿与硬核桃的较量
白马关,位于山东蒙山的一条绵长山梁上,是通往蒙阴的必经之地。胡琏整编11师距离白马关仅二十里地,而许世友的九纵却远在百公里之外。然而,正是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激发了九纵将士的斗志。
许世友当机立断,命令26师作为第一梯队,立即出发前往白马关。刘涌师长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部疾行,誓要在胡琏之前抢占关隘。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9纵26师终于在4月19日凌晨率先到达白马关,并迅速布防。
胡琏万万没想到,共军会如此神速。当他率部赶到白马关下时,迎接他的已是密布的火力网。胡琏不甘示弱,立即组织部队发起猛攻,企图以强大的火力优势压倒对手。然而,九纵将士凭借险要地形和顽强意志,成功抵挡住了敌人的轮番冲锋。
▶智勇交锋,胡琏败退
胡琏素有“三斧头”、“四铲子”之称,即先以猛烈炮火开路,再以集团冲锋突破。然而,在九纵的顽强阻击下,这些战术一一失灵。胡琏见强攻不成,便转而采取偷袭战术,企图趁夜袭取白马关。然而,他的计谋早已被许世友识破。
当胡琏部队摸黑接近阵地时,却遭到了九纵的反击。一场激烈的夜战之后,胡琏再次败退。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胡琏连续发动攻势,均被九纵一一化解。26师在白马关坚守了四天四夜,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最终,在华野西线兵团的配合下,泰安被顺利攻占。胡琏见大势已去,只好无奈撤军。
此战之后,胡琏对许世友的勇猛和智慧赞不绝口。他在众军官面前戏称许世友为“神行太保”,并表示虽然此次未能取胜,但未来仍有较量之机。而对于九纵而言,这场胜利不仅是对胡琏的一次有力回击,更是对华野全军士气的一次巨大鼓舞。
在这场智勇交锋中,九纵尖刀连连长魏来国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率全连打退敌人七次冲锋,个人更是毙伤敌军九十二名。他的英勇事迹迅速在解放区传开,成为了广大官兵学习的榜样。而许世友司令员也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全区的骄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这场战斗中的智勇与决心却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它不仅是解放军将士英勇抗敌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