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以前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我们都是现金支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干脆利落大家都放心,但是随着移动支付的出现,扫一扫、指纹支付、刷脸支付,一个比一个方便。
如今,支付方式的花样越来越多,“月付”、“免密支付”、“先用后付”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新玩法固然带来了便捷,但也滋生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这个“先用后付”,就让不少人直呼:“我的钱哪去了?”
“先用后付”的玩法揭秘与操作流程
当我们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时候,在付款页面,总是会弹出“先享用,过后付款”的选项,而这种选项正是系统安排的。
在你享受完服务时,按照预定时间,后台会自动进行扣款,就是这样,几步操作,轻松体验“先享受,后付款”的便利。
“先用后付”这玩意儿,本质上就是让你先把东西拿走用,等确认收货后再自动从你绑定的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账户里扣钱。
听起来跟“月付”、“免密支付”有点像,但还是有区别的。
“月付”类似于花呗,用的是平台给的额度,下个月再还,“免密支付”顾名思义,不需要密码、指纹或刷脸就能直接付款,在抢购秒杀时很有优势。
而“先用后付”更像是两者的结合体,既有“月付”的延后付款属性,又有“免密支付”的快捷操作。
当消费者在购物APP上进行浏览商品选择下单的时候,如果选择了“先用后付”的方式,那么平台并不会直接扣款,而是在收到货并确认收货后,平台才会自动扣除相应的金额。
也恰巧,问题就是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平台的提示并不够清晰,且故意模糊处理,正是因此,导致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开通了“先用后付”,等到反应过来,早就为时已晚。
但这还并不是最坑人的,有些平台会在用户点击“0元下单”、“0元试用”等诱导性按钮后直接完成购买,根本不给用户二次确认的机会。
这种操作,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来说,简直就是“精准收割”,因为老人们很容易被“免费”、“试用”等字眼迷惑,稀里糊涂就掉进了消费陷阱。
“先用后付”的风险
“先用后付”看起来很方便,但背后其实藏着不小的隐患,免密支付这种方式本来就存在安全漏洞,一旦手机丢失或者账户被盗,那么不法分子就可以轻松刷取你的钱财。
很多用户觉得,“先用后付”功能的开关过程很不透明,开通往往是悄无声息的,甚至是被“默认开通”的;而关闭却异常繁琐,有些平台甚至故意将关闭入口隐藏得很深,让用户根本找不到。
这种“易开难关”的操作,让用户感到非常无奈,甚至愤怒。
有很多消费者都中了“先用后付”的圈套,有的是用了莫名收到了一堆快递,但是自己根本不知道买的是什么,钱财就没了。
这种“一键下单”的操作,看似便捷,实则充满了陷阱,让用户防不胜防,甚至还有些平台为了让消费者掉入“陷阱”,还玩起了文字游戏。
这些平台,往往用“0元下单”、“0元试用”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下单,一旦消费者点击,就会直接完成购买,压根就不会给第二次确认的机会。
而这种操作正是针对那些对网络购物不熟悉的用户,尤其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下,就完成了购买。
甚至有些平台的规则是,如果你用“先用后付”买了东西,即使后面退货了,之前用过的优惠券也不能退回来,还有可能要付额外的违约金和逾期费。
这种霸王条款,让用户感到非常无奈,甚至愤怒,他们觉得自己被“先用后付”这个看似便捷的功能给套路了。
那么面对“先用后付”带来的种种问题,用户权益该如何保障?
多方协同,共筑安全防线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平台和监管部门都需要做出改变,将“先用后付”功能的开通和关闭入口清晰化,避免默认开通或诱导开通的行为。
用醒目的颜色和大号字体标注这个功能,用户开通前要用弹窗或其他明显的方式告诉他们具体的规则、费用和逾期后果,并提供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
而且平台不要再玩文字游戏,利用“0元下单”、“0元试用”等具有迷惑性的字眼诱导用户,应该采用更加清晰直白的描述,让“先用后付”功能的关闭流程更简单,方便用户快速找到并操作。
还有就是平台与应该对用户进行“先用后付”功能的教育和引导,帮助用户了解该功能的使用方法和风险,避免因误操作而造成损失,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先用后付”功能的管理,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
除了平台和监管部门,消费者自己也需要好多加小心,提高防范意识,在使用“先用后付”的同时应该仔细看清楚相关规定,弄清楚怎么使用,会不会让自己身陷麻烦之中。
如果发现自己被莫名其秒地开通了“先用后付”,要赶紧关掉,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防止被坏人利用。
结语
总而言之,“先用后付”这种支付方式真的很方便,但是却潜在着很大的风险,如果在便捷性和风险之间找不到平衡点,那么就很容易落入圈套。
希望在未来科技应该是帮咱们生活的,而不是让咱们被它牵着鼻子走,更希望未来的“先用后付”不再是用户权益的“灰色地带”,而是一片阳光普照的“消费绿洲”。
文章信源:
新华网视评|“先用后付”不能让人莫名其妙——新华网
电商“先用后付”引争议!你“被开通”了么?——环球网
新华网评论:“先用后付”不能让人莫名其妙——北京日报客户端
明明没付款但商品到家了?来看“先用后付”的千层套路——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