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十几年,每一年的3月份,福州二手房的交易量都会暴涨,其他城市也是大近相同。对于购房者很不理解,对于业主就比较清楚,近期看房的客户量增加,下定的速度也更快,价格稍作一些让步,就能成交。
每年3月份二手房交易量暴涨,尤其是学区房需求激增,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驱动:
1. 入学时间节点倒逼购房落户
入学政策要求:国内多数城市的公办学校实行“划片入学”政策,要求适龄儿童在入学前(通常为9月)完成户籍迁入并实际居住。而学校往往在 45月 开始审核入学资格(如北京、上海等地),家长需提前 13个月 完成购房、过户、落户等流程。因此,3月成为购房的“最后窗口期”。
学区房资源稀缺:优质学区对应的房源有限,家长为避免错过报名截止时间,会集中在年初抢购,推高交易量。
2. 春季购房旺季的周期性规律
气候与时间安排:3月天气转暖,看房、搬家更便利。春节后(12月)市场短暂休整,3月进入传统“金三银四”旺季,购房需求集中释放。
家庭年度计划启动:许多人会在年初制定年度财务计划,购房作为重大决策,往往在此时启动。
3. 银行贷款政策宽松
年初信贷额度充足:银行通常在年初释放新的贷款额度,审批和放款速度较快,购房者更容易获得贷款,促进交易达成。
利率环境影响:若当年有利率下调预期,购房者可能选择尽早入市以锁定较低成本。
4. 市场预期与供需关系
学区房价格波动预期:家长担心临近入学季学区房价格上涨,倾向于提前购置。
二手房挂牌量增加:春节后,部分业主出于改善需求或资金周转考虑,挂牌出售房产,市场供应量上升,推动交易活跃。
5. 政策与市场信号影响
房地产政策调整:部分城市可能在年初出台政策(如放松限购、降低首付比例等),刺激购房需求在3月集中释放。
学区政策变动:若某年出现学区调整(如多校划片、教师轮岗等),家长可能因不确定性提前抢购确定性高的学区房。
3月二手房交易高峰是 教育刚需+市场周期+金融政策 共同作用的结果。学区房因其绑定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成为这一时段最抢手的标的。家长为保障子女入学资格,往往不得不加入这场“春季购房潮”。
给大家的卖房建议:
1. 合理定价
参考历史成交数据:通过周边中介或房产平台获取同小区、同户型的近期成交价,结合楼层、装修等因素调整定价。略低于市场价(但保留议价空间)能快速吸引买家关注。
心理价位设定:向中介报价时,可略高于实际心理底价(如底价128万则报价132万),为谈判留余地,避免因买家压价导致最终成交价过低。
2. 优化房屋展示,提升吸引力
适度翻新与清洁:避免大额装修投入,优先进行低成本改造,如刷新墙面、更换灯具、修补地板等,提升观感。研究显示,小改动(如整洁的台面、中性色调)比大翻修更能吸引买家。
“去个性化”布置:移除家庭照片和过多装饰,保留简洁空间感。可摆放少量中性装饰(如抽象画、绿植),利用镜子扩大视觉空间,帮助买家想象入住场景。
专业摄影与线上曝光:90%的买家通过线上看房筛选目标,专业拍摄能突出房屋优势(如采光、布局)。通过小红书引流和中介合作增加曝光,加速成交。
3. 高效利用中介资源
选择靠谱中介并激励合作:优先选择熟悉片区、口碑好的中介,适当提高佣金(如多付0.5%激励中介积极性),并保持密切沟通,明确卖房需求。
多平台挂牌:除传统中介外,利用社交媒体(如小红书、房产论坛)自主推广,覆盖更多潜在买家群体。
4. 把握3月市场窗口期
旺季优势:3月是传统“金三银四”购房季,天气转暖、看房便利,叠加入学季前学区房需求激增,市场热度较高。可结合政策利好(如房贷利率下调、首付比例调整)加速成交。
小白观楼市,更多内容可看主页。
现在房价大幅下跌并不是因为下跌了没人买,而是没人买、实在卖不动才不断降价。卖不动的原因就是房地产的投资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也就是预期改变了,大家对未来房地产并不看好,通过投资炒作涨上去的资产一旦预期发生改变,那么就会面临价格快速崩塌,没人接盘了这才是最可怕的。没有人会去投资一个长期看跌的资产,哪怕是刚需也会非常谨慎购房,因为今年买需要50万,明年只需30万,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会觉得自住就无所谓,而是会选择等等。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房价持续走低是肯定的。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对实体经济才是真的利好。房子也是消费品,是用来住的消费品,只有炒房客想着买房升值的才天天幻想房子涨价,整天吹嘘房子。还说什么房价下跌就会对经济不好,你买个车是不是车行还要给你保价啊?不然经济就不好了?不可笑吗?还有就算货币贬值也不代表房价就会涨,这是房吹强行挂钩忽悠大家的。现在钱是更值钱了,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