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咱们聊点国际上的事儿,特别是那种让人看了直摇头的决定。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国家为了抱美国的大腿,竟然不惜跟中国翻脸,结果把自己搞得下不来台?
这事儿听起来挺夸张,但还真有现实例子,咱们就拿捷克共和国(以下简称捷克)来说说,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几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在全球到处撒钱投资,捷克作为欧洲的一个小而精的国家,自然也入了中国的眼。
早些年,特别是2013年之后,中国企业开始在捷克扎根,投资的项目五花八门,有能源、房地产、旅游,甚至还有足球俱乐部。
比如说,中国华信能源公司,在捷克可没少花钱。他们买下了当地足球队布拉格斯拉维亚,还收购了捷克航空母公司Travel Service的大部分股份,后来持股比例一度高达79.7%。
这还不算完,他们还在布拉格买了个叫Florentinum的大办公楼,连当地的酿酒厂和媒体公司都没放过。

据说,2019年的时候,中国在捷克的直接投资存量差不多有1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更是超过了100亿美元。那时候,中国是捷克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合作前景看着是一片大好。
再比如,华为和中兴这些中国科技公司也在捷克混得风生水起。华为的设备在捷克的移动网络里到处都是,性价比高,技术又靠谱,运营商们都挺喜欢用。

2015年中国领导人访问布拉格的时候,两国还签了一堆协议,搞了个“战略伙伴关系”,那会儿真是中捷关系的蜜月期。不过,这关系也不是完全没毛病。
捷克有些政客和媒体老早就对中国有点警惕,觉得中国投资太多可能会影响国家安全,再加上美国老在旁边敲边鼓,说什么“小心中国的债务陷阱”之类的话,捷克国内对中国的看法慢慢就开始分化了。

2020年,捷克干了几件让中国特别生气的事儿。第一件,就是布拉格市长贺瑞普跑去台湾访问,还跟蔡英文见了面。
这哥们儿是捷克海盗党的,政治立场偏自由派,对台湾挺支持。2019年10月,他直接把布拉格跟北京的姐妹城市关系给断了,转头在2020年1月跟台北签了个新的姐妹城市协议。
中国一直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020年8月,捷克参议院议长维斯特奇尔带着一个89人的团跑到台湾访问。这家伙在台湾立法机构发表演讲时,还模仿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那句“我是柏林人”,喊了句“我是台湾人”。
除了在台湾问题上挑衅,捷克还在5G网络上跟中国对着干。2020年底,捷克政府把华为踢出了5G网络供应商名单,理由是“国家安全有风险”。
这事儿跟美国推的“清洁网络”计划一模一样,美国早就到处游说,让各国把华为排除在外。捷克这一决定,摆明了是站到了美国那边。
你说这几件事儿凑一块儿,中国能不生气吗?捷克这明显是拿中国的底线开玩笑,往美国的怀里靠。

中国也不是好惹的,面对捷克这么明目张胆地“投靠”美国,反应自然很强硬。先是外交上抗议,召见捷克大使,发表了一堆谴责声明。光说不练可不行,中国还直接动了真格,开始撤援助和投资。
具体来说,中国华信能源在捷克的项目首当其冲。这家公司本来在捷克投了不少钱,但2018年他们老板因为腐败问题在中国被抓了,公司资产被国有企业中信集团接管。

到了2020年,正好赶上中捷关系恶化,华信在捷克的项目几乎全黄了。比如说,他们原计划在布拉格建机场扩建工程,还想搞个中国-捷克工业园,这些都直接搁浅。华信还打算买捷克金融集团J&T Finance的股份,这笔交易也泡汤了。
旅游方面也受了影响。以前中国游客特别喜欢去捷克,尤其是布拉格,每年几十万人跑去那儿拍照打卡,旅游业赚得盆满钵满。但2020年后,中国游客数量断崖式下跌。
一方面是疫情原因,但另一方面,中国官方和媒体的态度也起了作用。有人说这是中国游客自发的“抵制”,但不管怎么说,捷克旅游业是真受伤了。

贸易上也有变化。根据捷克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对捷克的直接投资比前一年少了40%,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也掉了10%。中国还取消了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布拉格爱乐乐团在中国的巡演直接被叫停。
这还不算完,华为被踢出5G网络后,捷克的电信运营商只能去找爱立信、诺基亚这些公司,成本高不说,技术对接还得重新磨合。中国这边一看你不要我的东西,那我也不跟你玩了,经济上的合作自然就冷下来了。

那捷克这么干,到底是不是“自毁前程”呢?我觉得从经济上看,真有点这个意思。
捷克是个小国家,经济总量也就2000多亿美元,出口和外来投资对他们特别重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大、钱多、技术强,跟中国搞好关系对捷克的经济绝对是加分项。
但现在呢?中国撤了投资,游客不来了,贸易额也缩水,这对捷克的打击不小。拿旅游业来说,布拉格老城区的商家都说,2020年后生意差得没法看,酒店入住率低得可怜,好多小店直接关门大吉。

投资方面,中国企业撤了,捷克失去了一些本来能带动就业和发展的大项目。比如华信那个太阳能发电站计划,原本能给当地提供清洁能源,还能解决不少人的饭碗问题,现在全没了。
再说5G网络,华为的设备便宜又好用,被踢出去之后,捷克只能选更贵的供应商。据估计,捷克的5G建设成本可能因此增加20%-30%,而且进度还得往后拖。这对一个经济不算特别强的国家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更关键的是,捷克这么“取悦美国”,换来的回报却不多。美国嘴上说得好听,支持捷克的“民主”和“自由”,但真金白银的援助呢?没见多少。
美国自己的经济援助大多给了更重要的盟友,像捷克这种小国,顶多得点口头表扬,实际好处少得可怜。
所以你说,捷克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觉得挺像的。短期看,他们在政治上站了队,但经济上的损失却是实打实的,长远发展肯定受影响。

其实,捷克这事儿不只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也是现在国际局势的一个缩影。中美这两大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国夹在中间,真是左右为难。
一边是美国,拉着北约和欧盟的盟友组团对抗中国;另一边是中国,用经济合作和投资拉拢各国。小国要是选边站,哪边都得罪不起,哪边又都想讨好。
捷克的情况就是典型例子。作为欧盟和北约成员,他们在安全和政治上天然倾向西方,但经济上又不能完全忽视中国。
这几年,美国一直在推“去中国化”,比如限制华为、抵制“一带一路”,捷克多少也得跟节奏。但这么一来,中国的反击也跑不掉。

对捷克来说,怎么在中美之间找平衡,是个大学问。他们可能觉得自己靠着美国,能在安全上更有保障,但经济上的代价谁来补?美国又不会掏钱填这个窟窿。反过来,要是跟中国走得太近,西方那边又会施压,日子照样不好过。

那中国为啥这么硬气,直接撤援助呢?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中国这些年在国际上花了大力气搞“一带一路”,投了那么多钱,图的是什么?不就是扩大影响力和维护自身利益吗?
捷克这么公开跟中国对着干,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踩红线,中国要是不反击,那以后谁还把中国的警告当回事儿?

撤援助、减投资,就是中国给捷克的一个信号:你不尊重我,我就让你看看后果。这不光是对捷克,也是给其他国家看的,告诉大家跟中国翻脸是有代价的。特别是台湾问题,那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谁碰谁倒霉。
当然,中国这么干也不是没风险。经济制裁是双刃剑,捷克受伤的同时,中国企业也丢了市场,游客不去布拉格,中国的航空公司和旅行社也少赚了钱。所以,中国在处理这种事儿时,也得掂量轻重,既要硬得下心,又得留点余地。

捷克这事儿发展到现在,想回头跟中国重修旧好,怕是没那么容易了。信任这东西,一旦破了,想补回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中国这边吃了亏,肯定会更谨慎,短期内不太可能再大笔投资捷克。捷克政府要是真想缓和关系,得拿出点实际行动,比如在台湾问题上低调点,或者在经济合作上主动示好。
但问题是,捷克国内的政治氛围也不简单。像贺瑞普、维斯特奇尔这样的政客,反华情绪挺高,民间也有不少人对中国的警惕心。要扭转这种局面,捷克政府得花大力气做工作,还得顶着西方的压力,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对中国来说,这事儿也是个教训。光靠钱砸关系有时候不够,得更多考虑怎么赢得人心。援助撤了,短期能出一口气,但长远看,软实力也很重要。未来中国在国际上怎么打交道,可能还得多点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