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北美电影市场,被一个来自东方的红孩儿给“闹”翻天!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北美正式上映,首日就豪取310万美元票房,一下子就冲进了北美日票房排行榜第4名。
要说这《哪吒之魔童闹海》,那可是大有来头。
它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由光线传媒主投,原班人马耗时5年打造。
影片以《封神演义》为蓝本,讲的是天劫之后,哪吒、敖丙虽然保住了灵魂,可马上就要魂飞魄散,太乙真人打算用七色宝莲给他们重塑肉身。
制作上,那叫一个精细。
全片2400多个镜头,特效镜头就有1900多个,光陈塘关大战的分镜头就花了半年时间来绘制。
单帧渲染耗时也很久,粒子特效和宏大对战场景,视觉效果超震撼,完全能跟好莱坞大片掰掰手腕。
影片还融合了明代铠甲、商周青铜纹饰、三星堆图腾等元素,满满的中国风,在全球动画影片里风格特别独特。
再说说文化表达,《哪吒之魔童闹海》把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玩出了新花样,加入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现代价值观。
就拿“剔骨还父”这段来说,制作团队把它变成了现代观众容易懂的代际冲突。
哪吒身上那股反抗精神,和现代年轻人心里的渴望正好对上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
而且,影片里还融入了三星堆青铜器、侗族大歌等非遗元素,用“东方神秘主义”美学把海外观众给征服了。
营销方面也是亮点多多。提前半年在TikTok发起#DrawYourNeZha挑战,一下子吸引了超200万用户创作角色二创。
还和Crunchyroll合作推出限定版动画衍生品,直接就触达了北美2000万核心动漫迷。
在北美上映前,预售那叫一个火爆,上座率达90%以上。
美国洛杉矶首映礼现场座无虚席,纽约等地的影院票务系统都被挤得一度崩溃,部分场次预售票提前一周就卖光了。
发行方还和当地流媒体平台合作,搞出“哪吒vs漫威英雄”的趣味短视频,在TikTok上掀起二创热潮。
洛杉矶唐人街还有AR互动展览,观众用手机镜头就能看到哪吒在现实场景里腾云驾雾,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大家一下子就对哪吒亲近起来。
影片上映后,IMDb评分高达8.3分,远超前作及同期好莱坞动画。
烂番茄平台一开始爆米花指数开分高达99%,后来也稳定维持在97%。
海外影评人都夸它“叙事张力与美学创新并重”。
好多北美观众看完都赞不绝口,说电影整体的动画效果和制作水平太棒了,还让他们对中国神话故事和文化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从数据上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绩太惊人了。
它超越了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北美首日票房纪录,涨幅达112%。
在北美仅约750家影院的排片规模下,单馆票房高达4133美元。
在中国内地,截至2月16日,票房已突破117亿人民币,暂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11位,离前一名《狮子王》的120.51亿人民币就差那么一点点。
灯塔专业版预测它最终票房有望达到152.37亿人民币,到时候能冲进全球影史前五。
在全球票房方面,实时累计票房早就突破114亿,距离全球影史前十也是近在咫尺。
不过,北美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后面还有《阿凡达3》等好莱坞大片等着。
影片里像“混元珠”“乾坤圈”“元神觉醒”“封神宇宙”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部分海外观众来说,理解和接受有点困难。
调研显示,42%的北美观众表示不太明白“太乙真人”的修仙体系,28%的人还把敖丙的龙族身份错当成“邪恶生物”了。
东西方叙事逻辑也不一样,中国神话的轮回观念和西方的线性叙事传统不太合拍,像“山河社稷图”这样的意象,东方观众觉得很有诗意,西方观众可能就只当成视觉奇观看看。
但不管怎么说,《哪吒之魔童闹海》北美首日310万美元的票房,是中国动画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厉害,也让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接下来,就看它能不能在北美市场继续乘风破浪,创造更多的票房奇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