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之子:我访华150次,确信中国没有敌意,美国一直撒谎

小熊软糖酱 2024-12-04 21:24:2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当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时,鲜有人敢站出来,挑战当前主流的“对抗叙事”。

然而,尼尔·布什,这位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第三个儿子,却以一位常年亲历中国的美国人身份,鲜明地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

在美国的主流舆论中,中国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巨大的威胁。

2024年10月9日,尼尔·布什凭借150次亲身访问中国的经历,向世人传递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信息。

中国没有敌意,美国的虚假叙事才是真正的危险。

他认为,美国政客们一直在编织着虚假的“中国威胁论”。

这一错误的观念不仅让美国错失了与中国合作的机会,也将全球引入了一条危险的对抗道路。

尼尔·布什的中美观察

尼尔·布什的名字,在美国政治圈可能没有他的父亲和哥哥那么响亮,但在中美关系中,他无疑是一位特殊的参与者。

作为布什家族的第三个儿子,尼尔继承了家族的外交传统,特别是在推动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方面,他有着深厚的根基。

1974年,尼尔的父亲大布什首次访问中国时,美国与中国之间尚未建交。

时至今日,布什家族与中国的联系已经历了几十年,尼尔的亲身参与使他成为了中美关系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通过他的眼睛,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

尼尔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每年都会至少访问中国一次,期间他与中国的政界、商界、学界都有着广泛的接触与对话。

从北京的高楼大厦到新疆的荒漠,从上海的繁华街区到四川的贫困山区,尼尔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他说中国的体制确实有效,它帮助数亿人脱贫。大多数美国人无法理解这一点,但这是事实。

在美国,这样的言论常常被视作“异端”,因为它挑战了主流的“中国威胁论”。

尼尔·布什与中国的关系不仅仅停留在观察者的层面,作为商人,他也深知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潜力。

多年来,他在中国的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得他对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变化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美国政客应当放下偏见,亲自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崛起中的大国。

“虚假叙事”这一词,对于尼尔·布什来说,远非空泛的批评。

作为一个常年亲历中美关系的人,他十分清楚,当前美国主流政治精英对中国的敌意,并非源自于真实的威胁,而是政治操作的结果。

近年来,美国政府及其领导人不断通过媒体和公众演讲,强化中国作为“威胁”的形象。

这种操作背后,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政治博弈的需求。

美国的“虚假叙事”

当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中美关系并非始终如今日这般剑拔弩张。

在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访华时,中美的握手曾被视为划时代的外交突破。

那时,美国政坛尚能保持理性,愿意与中国展开对话。

然而,时过境迁,近十年来,美国政界与媒体频频抛出“中国威胁论”。

这种论调并非源于对中国的实际行动,而更像是出于内部政治需要、经济利益博弈,以及对全球霸权地位可能受到挑战的恐惧。

在冷战结束后的数十年里,美国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单极世界”时期。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终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然而,这种单极霸权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全球和平与繁荣。

相反,美国需要一个“假想敌”来维系国内外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冷战时期的苏联已经解体,美国需要新的战略对手,而中国的崛起,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美国政坛早在21世纪初便开始酝酿“中国威胁论”。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事件成为美国国内舆论分化的转折点。

支持全球化的一派认为,这是中美经济合作的绝佳机会,但反对者则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对美国经济地位的威胁。

他们声称,中国的经济崛起意味着对美国制造业的掠夺,并认为中国将成为新的“威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对中国的疑虑。

在那场危机中,美国的金融体系陷入混乱,而中国却迅速复苏,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美国开始意识到,这个崛起中的大国不再仅仅是“制造工厂”,而是具备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此时的美国,一方面仍在全球经济中保持强势,另一方面却日益担心自身地位的下降,于是“中国威胁论”被进一步强化。

美国国内关于“中国威胁”的叙事,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精英和媒体的共同推动。

在政治层面,许多美国政客将“中国威胁论”作为政治工具,用来博取选民支持。

近年来,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对华强硬几乎成为两党政治的共识。

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候选人们似乎都在争相展示自己对中国的强硬态度。

举例来说,特朗普政府时期的贸易战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一个典型案例。

2018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声称这是为了“保护美国工人”和“捍卫国家安全”。

然而,贸易战并未如预期那样让美国经济受益,反而使得美国消费者和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贸易战使美国的经济损失高达千亿美元以上,而失业率的变化也证明了这一政策的失败。

然而,即便如此,这场贸易战仍被包装成了“抵抗中国经济侵略”的政治胜利,继续误导公众舆论。

“虚假叙事”的后果

虚假的“中国威胁论”不仅误导了美国公众,也导致了两国关系的紧张,甚至直接损害了全球经济的合作格局。

尼尔·布什对此表示担忧,因为他看到了中美对抗给全球带来的深远影响。

首先,这种虚假的叙事加剧了中美之间的误解。

美国政客通过渲染“中国威胁”,将中国的正常经济发展与军事扩张混为一谈,令美国民众对中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敌意。

而事实上,中国近年来的政策重点更多集中在国内发展与民生改善上。

尼尔·布什指出中国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图,这点只要亲自到中国去过,就很容易理解。

其次,“中国威胁论”带来的对抗政策,不仅损害了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以贸易战为例,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遏制中国,但却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

苹果公司等美国科技巨头的供应链在此期间遭受了重创,甚至不得不考虑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出中国,导致了成本增加和市场动荡。

最后,这种“虚假叙事”让美国失去了与中国合作的宝贵机会。

当前,全球正面临诸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公共卫生等诸多挑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

然而,由于美国国内的反华情绪高涨,这种合作的潜力被大大削弱了。

尼尔·布什对此深感遗憾,他强调,如果美国能够摒弃对中国的偏见,两国完全可以在诸多领域实现共赢,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事实上,中国的崛起,是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与其把中国视为威胁,不如看作一个全球化时代中的竞争者。

而且,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必然的冲突,反而为合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在经济、科技、环保等多个领域,中美都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举个例子,美国与中国的科技合作曾经在两国关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高科技领域与美国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机会,同时,中国也从美国获得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这种合作不仅让两国经济受益,还促进了全球科技的进步。

同样,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两国的合作至关重要。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只有两国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事实上,过去几年中,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许多积极进展。

2021年,两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表明了两国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的共同承诺。

尼尔·布什对中美合作充满信心。

他认为,只有双方摒弃敌意,真诚地合作,才能为两国、为全球带来繁荣与和平。

在他看来,历史的车轮早已驶向全球化和合作的道路,而不是对抗与敌意。

尼尔·布什的声音,给了我们一种不同于主流的视角。

他通过150次的亲身访问与深入观察,传达了一个与政治精英们迥异的观点:中国并非威胁,而是全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政客们所煽动的“中国威胁论”是虚假的,只有合作才能为两国和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与繁荣。

中美两国的未来,必定会充满竞争,但更应充满合作。

只有双方摒弃敌意,秉持理性与对话,才能避免误解与冲突,为世界开创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尼尔·布什:大部分美国人无法忍受我这样说中国......海外网,2024-09-24

尼尔·布什: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中美关系脱离正轨了,我推荐他们读一本书,观察者网,2023-12-02

【中国那些事儿】尼尔·布什:中国的发展道路非常适合中国,环球网,2024-10-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