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员工能力出色,而老板昏庸无能且处处掣肘的时候,你将如何

真益谈谈历史 2025-01-26 16:52:40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23岁的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遗诏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就这样,没有经过任何帝王教育的朱由检成为大明王朝的第16位皇帝,正好这一年他也16岁,谁也不会知道他会是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无疑是庸君与昏君,之所以后世留下一个好名声,不过是自缢殉国而已。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崇祯接手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刚刚登基,陕西总督武之望就紧急上奏,渭南白水县发生民变,具体来说就是,当时的位于渭南白水县知县张耀采由于盘剥民力太重,当地一个百姓纠集众人闯进县衙,杀掉了知县张耀采,就此周边府县也纷纷杀官造反,各地盗贼也蜂拥而起,已经到了无法弹压的地步,陕西总督的意思就是希望朝廷出兵镇压民变。

崇祯接到奏报之后,急令武之望火速平定叛乱,可意外的是,使臣走半道就回来了,武之望得急病去世,实际上就是吓死的。在这种情况下,谁出任陕西总督就成为首要问题,可现在的陕西是个火坑,谁都不愿意去,致使陕西总督长期空缺,在这种情形下,群臣一致举荐当时的崇祯的宠臣左副都御史杨鹤接任,但问题是杨鹤是文官,不懂军事,群臣这么干显然是给崇祯上眼药。

可崇祯却很看好杨鹤,见群臣举荐,就在崇祯二年,加封杨鹤为兵部右侍郎,让他接替武之望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杨鹤虽然不愿意,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前往,杨鹤到任后,基本上采取安抚和招安的策略,算是基本上稳定了局势。但由于杨鹤的承诺的“安家费”(银子和土地)迟迟不到位,到崇祯四年七月,陕西境内最大的农民军武装首领神一魁降而复叛。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农民军风起云涌,短短半个月就聚集二十万饥民,在晋陕交界处杀官造反。崇祯接到各地雪片般的告急文书之后,一怒之下把杨鹤逮捕入狱,判为充军袁州。崇祯八年杨鹤死在袁州。后来其子杨嗣昌请加以抚恤,朝廷恢复了杨鹤的官位,但不加优恤。

杨鹤下台之后,崇祯命延绥巡抚洪承畴升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上任后,以“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的策略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意思就是放弃杨鹤的安抚策略,采取强硬策略,他宣布,朝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对境内农民军全力全部剿杀。即便已经投降这次没有复叛的农民军首领也一律秘密“解决掉”。

同样是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之所以采取截然相反的策略关键在于两点,第一就是朝廷已经没钱,根本不能再采取招安策略,再者这种招安策略农民军已经不相信,第二,也是最关键一点,关外爆发己巳之变,朝廷精锐部队都调去防皇太极了,现在大明是两线作战,因此必须速战速决,不能拖泥带水。迅速平叛是第一要务。

可以说,洪承畴的策略是正确的,这是当时唯一能够采取的措施,而洪承畴敢于这么干,就是麾下有一猛将——曹文诏。

曹文诏是职业军人出身,自幼当当兵,素以凶狡骁悍著称。初从军辽东,先后隶随熊廷弼、孙承宗,积战功为游击将军。换句话说,曹文诏是辽东系出身,是见过大阵仗的,崇祯三年因抵御后金有功得以功升参将,加都督佥事。陕西民兵爆发后,在洪承畴一再要求之下,崇祯加封曹文诏为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被称为明季第一良将,其实有些过誉。他不过是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单论统兵作战能力,他还未必比得上大汉奸吴三桂。他之所以被誉为明季第一良将,就是因为最后战死疆场。

战事一起,洪承畴就对曹文诏表示,你就管打仗,我绝不干预,后勤补给保证不缺,我要的就是剿灭叛匪,而曹文诏带兵两千剿灭叛匪,碰到的第一个对手就是王嘉胤。

王嘉胤个人能力不弱,而且王嘉胤几万人的队伍里面有哗变落草的明廷边兵,其战斗力非一般农民军可比。当时,曹文诏手下兵士大约有两千多人,对阵王嘉胤,硬来自然是划不来的,因此只能智取。

曹文诏于是就派暗探进行调查,居然查出绯闻来,原来他麾下有一个亲兵叫张立位,张立位的姐姐在给王嘉胤做侍妾。曹文诏对张立位许以重利,意思就是让张立位去玩诈降,然后找机会暗杀王嘉胤,张立位同意了。

果然如曹文诏所料,王嘉胤在爱妾的央求之下,命张立位做了自己的帐前指挥。张立位还颇有头脑,为了安全完成任务,还发展了下线,王嘉胤的部将王国忠。张立位和王国忠经过商议认为,王嘉胤此人好酒,不如趁着他酩酊大醉的时候下手,谋划之后,张立位又跟曹文诏通好气,让他预先带人到附近埋伏好。某日半夜时候,由张立位的姐姐假意传唤张立位进入内室。王国忠持剑守在帐外,不放一人进入。结果就是王嘉胤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掉了脑袋。王嘉胤的部众被曹文诏杀散。

洪承畴得知剿灭王嘉胤之后,大喜过望,立即上表给曹文诏请功,就此曹文诏被擢升为临洮总兵,曹文诏第二个对于是神一魁。神一魁势力更大,洪承畴于是指挥曹文诏和甘肃总兵杨嘉谟、宁夏总兵贺虎臣兵分四路大举围攻神一魁的老巢宁塞城。

可大军还没达到战场,黄友才便拿着神一魁的脑袋,向曹文诏“投降”。黄友才,是神一魁部众里的核心人员。他最初看不起神一魁之前接受招安时,对杨鹤的那个谄媚样。因此暗地里早就起了单飞的心思。眼见官军就要打上门来了,黄友才就动起了歪脑筋:他手起刀落,结果了神一魁。

黄友才“投降”当然是有条件的:他要在宁塞城这个地方继续称王称霸。说白了就是想自立。曹文诏自然不能答应。就算他答应,洪承畴也不会答应,因为在洪承畴眼里,一次做贼,一生都是贼,必须除恶务尽,没有第二条路可选。但凡落在洪承畴手上的农民军,不管首领还是小兵,结局都只有一个:“死”。

得知神一魁被黄友才杀了,神一魁其他部下当即与跟黄友才火拼起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黄友才领着千余残兵退守铁角城,后被曹文诏剿灭,就这样,在洪承畴与曹文诏和各路将领的通力合作下,陕西各处农民军基本被剿灭,局势渐渐稳定下来。可陕西被按下去了,山西又浮起来了瓢,山西爆发动乱的原因,一是天灾,二是人祸。起初山西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事情的变量就在于,陕西农民军让洪承畴、曹文诏打怕了,陕西农民军东渡河去山西,并推选王嘉胤部属“紫金梁”王自用做他们的新老大。

眼看山西局势一天不如一天,崇祯放出了大招,在崇祯六年,崇祯帝撤掉围剿失败的陈奇瑜,洪承畴仍任三边总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而曹文诏出任山西和陕西两个行省的各路兵马统归他一个人指挥。

崇祯六年正月,曹文诏率领部下辽兵三千人抵达山西霍州。这个时候“夜不收”传来消息,有万余人规模的农民军正准备渡过汾水,向晋东南运动。送上门来的军功不捡白不捡,曹文诏立刻追击,农民军慌不择路,尸横遍野,就此只用了不到八个月,曹文诏就将山西农民军基本肃清。

但曹文诏在战后并没有得到什么大奖赏,反而被平调到老家大同担任总兵。这是河南巡按御史刘令誉搞得鬼。刘令誉和曹文诏两人关系不好。

刘令誉是七品文官,而曹文诏是从一品。但大明朝廷二百多年以文制武的成例,让刘令誉觉得自己就该比曹文诏高出一头。于是,刘令誉便上书朝廷,把作战不力、骄横自大、谎报战功等罪名扣在曹文诏头上。洪承畴得知消息之后,上表力保曹文诏,崇祯也心里明白,但迫于压力,下令平调曹文诏为大同总兵。大同是九边重镇,把曹文诏放在这个位置上,崇祯还是对他很放心的,让他自关外后金的压力。

此时在洪承畴的一再围剿之下,李自成已经是强弩之末,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只要洪承畴再加一把劲,李自成必死无疑,可就在此时,在崇祯十一年九月,发生戊寅之变,京师戒严。崇祯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虽然洪承畴一再表示,再给我一点时间,三个月就行,可崇祯 已经等不了了。皇太极已经是兵临城下,所以他一再要求洪承畴入京,洪承畴长叹一声只能单人入京,大明从这一刻就真的完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