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拒服兵役曝光!央媒转发全国通报,“当逃兵”的后果很严重

豌豆侃法 2024-10-28 10:57:31

前言

21岁,大专毕业,江西南丰人,张某某。一堆标签拼凑不出他的未来,却让他成了舆论的焦点。

江西抚州,张某某在入伍短短数月后,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的决定。消息一经传出,舆论顿时鼎沸,批评之声恰似汹涌潮水滚滚涌至。有人说他是“当代巨婴”,也有人说他是征兵制度的“牺牲品”。真相究竟如何?

事件起因

2003年出生的张某某在一个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环境下长大,大专文凭的含金量却日渐式微。专业冷门,就业前景黯淡,张某某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毕业即失业的焦虑,找不到理想工作的迷茫,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

参军,似乎成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捷径,一个充满希望的选项。在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之中,他决然投身军旅踏上征程。出发那天,鲜花、掌声、领导的殷切期望,都化作了无上的荣耀,将他和其他新兵一起送入了军营的大门。那一刻,他或许是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欲在军营里倾洒汗水,铸就功业。

然而新兵连的训练生活远比张某某想象的要艰苦得多。严格的纪律、高强度的训练、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无情地击碎了他对军营生活的浪漫想象。

训练偷懒、违反纪律,批评教育也无法让他幡然悔悟,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他多次提出离队申请,在父母和征兵办工作人员的多次劝说下依然无动于衷,铁了心要走。

当代年轻人参军入伍的认知偏差

张某某的案例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过类似的新兵拒服兵役事件。去年在昆明也有一名“00后”拒服兵役。这些年轻人的选择,折射出的是他们对参军入伍的认知偏差,以及在择业时过于功利化的倾向。

一方面,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让许多年轻人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很多像张某某一样的年轻人,他们把参军入伍仅仅看作是获取优待政策的跳板,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那就去当兵,两年之后回来,好歹能有个“退伍军人”的身份,在就业、升学方面也能享受一些政策倾斜。

在这种背景下,参军入伍,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不再是纯粹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的理想,而更像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种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跳板。他们渴望通过参军,获得优待政策,提升社会竞争力,改变自身命运。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快速化,也也加剧了这种认知偏差。一些经过美化的“军营生活vlog”,展现的都是军装笔挺、英姿飒爽的画面,却很少有人提及背后的艰辛与付出。

他们仅目睹那光鲜的外表,光鲜背后,付出常被忽略,成功的艰辛难以被感知。他们真正迈入军营之际,才发觉现实远非想象那般,心理落差之下竟最终选择了逃避。更深层的缘由在于,部分年轻人对服兵役的责任认知匮乏。他们没有意识到,参军入伍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发展,更是为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张某某的案例中,他最初的“雄心壮志”或许是真诚的,但在面对军营生活的艰苦和挑战时,这种“雄心壮志”很快土崩瓦解。这说明他并没有真正理解服兵役的意义,也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他把参军入伍当成了儿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最终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代价。

去年小编也曾接触过一个退伍大学生。他在部队服役期间表现优异,获得了多项荣誉。退伍后,他凭借在部队锻炼出来的过硬作风和扎实的技能,很快在一家知名企业站稳脚跟,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这才是参军入伍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服兵役的真正价值所在。

张某某的案例,恰恰与之相反。他没能体会到军营生活的意义,也没有珍惜这个提升自我的机会。他选择了逃避,也错失了成长的机会。

征兵工作,不能只看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参军观”,让他们明白,参军不是为了逃避现实,也不是为了追逐利益,而是为了履行公民义务,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实现人生价值。

我们需要做的,是撕掉那些被贴在“参军”上的标签,让“参军”回归其本质——一份光荣的使命,一份崇高的责任。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军人职业的宣传和引导,让更多人了解军人的职责和使命,了解军营生活的真实情况,破除对军营的误解和偏见。

结语

张某某事件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征兵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体检政审等硬性指标的考核上,更要注重对应征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参军入伍动机,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让我们共同努力,重塑青年一代的“参军观”,让更多有志青年,能够怀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国防事业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光明网《张某某(2003年出生)拒服兵役!联合惩戒!》2024-10-23

文|芷缘

编辑|芷缘

1 阅读:31

豌豆侃法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