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宴,新型社交?

正山评 2024-03-07 19:07:26

旧时的雅集,今日生活中仍留有些影子。丹青切磋,可称为笔聚;棋友手谈,可称为棋局;饮茶啜茗,可称为茶会。说起“茶会”二字,其实是比较晚近的说法。唐代很少称“茶会”,而大多是叫“茶宴”。这是一个规范的叫法,专指以茶为主题而举办的雅集活动。

茶宴又称茶会、茶社、汤社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以茶代酒作宴,宴请款待宾客之举。美酒千碗难成知已,清茶一杯也能醉人,这醉人的清香也飘逸在以茶代酒款待宾客的茶宴上。

历史演变

茶宴最早是从酒宴中演化而来的,其萌芽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三国志·吴书·韦曜传》中记载:“孙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至南北朝时期,“茶宴”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山谦之的《吴兴记》一书中:“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西晋时,茶作为主要或唯一饮料的宴会形式逐渐多了起来,有的甚至被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比如陆纳以茶明志,只用茶和果招待贵客将军谢安,还将瞒着自己在背后准备美酒佳肴准备招待客人的侄儿暴打一顿的茶俗经典——陆纳杖侄。

到了唐代,随着茶文化的盛行,茶宴便流行了起来。名画《宫乐图》描绘了唐代宫廷女性围坐举行茶宴的景象。

到了宋代,茶宴更是成为风靡一时的茶文化主流活动。其中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力最大的,大概莫过于“径山茶宴”了。寺院茶宴是宋代茶宴形式的重要的一种,已经形成相对严格的礼仪规范。

明清时期,茶宴顺应茶文化的普及,与林立的茶馆一起开始在民间落地生根。

唐风茶宴

茶宴始自中晚唐,茗饮诗卷无限兴。盛唐时王昌龄曾有诗记录在天宫寺与诸公饮茶之事,到中晚唐,茶会、茶宴这类文士雅集已日渐流行。

茶宴在唐代兴盛繁荣,并很快呈现三种类型,即宫廷茶宴、寺庙茶宴、文人茶宴。其中,宫廷茶宴气派恢宏,寺院茶宴境界严密,文人茶宴趣意盎然。

唐代茶宴的特点,一是倡导以茶代酒。自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雅集以后,文士常有诗酒雅集。中晚唐饮茶流行,诗人们感受到了诗与茶的契合,倡导以茶代酒的茶宴。

二是以诗佐茶。唐代是诗的年代,茶宴便是品茶吟咏的诗会。在中晚唐诗人记吟茶宴的诗作中几乎见不到有佐茶食物,宴席之上唯有茶与诗。“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席上戏玩传花饮,为茶带来逸乐生气,又让诗风流雅。

宋韵茶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官员文士,在歌舞升平中往往大开宴席,而且酒席前后必有茶宴,或赋诗填词以劝茶。或举行烹茶、分茶、品茶等茶事活动。茶宴俨然成为了宴饮的标准程序之一。

品茶前后,君臣之间还会进行赏玩书画、吟诗题字、歌舞筵乐等活动。茶与酒相比,酒性烈,茶性柔;酒属热,茶属寒;酒显热烈豪放,茶显宁静淡泊;酒代表热情超越,茶代表安静智慧。二者体现着不同的品格性情,但宋人恰恰将之融为一体,纵酒狂歌之后,代之以啜茶品茗,这不仅仅是为了醒酒解酒,而且是为了以茶留客、以茶促思。

据《宋史》记载:“淳化元年九月,诏诸州、军、监、县无公使处,遇诞降节给茶宴钱,节度州百千,防、团、刺史州五十千,监、三泉县三十千.岭南州、军以幕府州县官权知州十千”。可见当时茶宴举行之广泛。

古时,茶宴以茶待客,聚在院中谈天说地,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象。如今,茶宴依然流传,这是文化的传承,也孕育着新的开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