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田接受中国县域经济报专访:坚持把工业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新黄河 2024-11-28 13:11:40

济南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日前,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接受中国县域经济报专访,聚焦“强省会 挑大梁”进行介绍。以下为专访报道:

强省会 挑大梁

——访山东省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

在浩瀚的中国经济发展版图上,新型工业化如同一股强劲的风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重塑着国家的产业格局。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正以崭新的姿态,肩负起“强省会、挑大梁”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南篇章”。近日,记者专访了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一同探寻济南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基础和动力,新型工业化是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于海田表示,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坚实的产业基础。经过全市上下多年来的接续努力,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不懈奋斗,济南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具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发展优势。首要优势体现在多重战略的叠加效应上。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山东考察,为山东的发展明确了新的定位和要求,赋予了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这也为济南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将济南定位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支持建设的实体性新区,济南正加速推动黄河两岸79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崛起成势。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支持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了济南走在前列、树立榜样的重大使命。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高能级平台的作用日益突出,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也在加快建设。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正为济南的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提供强大动力。

“同时,我们的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于海田介绍,近年来,济南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制造业已成为工业领域的绝对主力,占比超过90%,其中先进制造业更是占据制造业的半壁江山,比例超过60%。四大主导产业的总体规模达到1.6万亿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上,济南同样动作频频,空天信息、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基因编辑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济南一号”和“泉城一号”的成功发射,让济南在商业航天领域实现了“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的全面布局。

进入数字时代,济南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全力打造“数字济南”。目前,已累计建成5G基站5.2万个,实现了主城区5G网络的连续覆盖,这一数量在全国稳居前列。作为中国软件名城,济南还是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及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叠加”的城市。此外,济南还致力于推动现代服务业的提档升级,已累计获批9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33个服务业创新中心,并成功入选工信部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于海田强调,济南作为山东省科教人才资源的集聚地,坚持把工业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作为科技创新的热土,济南拥有首个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省实验室,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拥有52所高等院校和超过70万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人才总量超过284万,综合科技创新实力在全球科研城市百强榜中居第32位。2023年,济南的万人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增至61.9件,同比增长26.5%,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16.1亿元。

“我们坚定不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已成功培育13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32家国家级和24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916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89%。”于海田说。

济南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加速推进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目前拥有42家法人金融机构、11家财务公司和61家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供了丰沛的源头活水。

济南牢牢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始终树立“产业第一、制造当家,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理念,坚持“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沿链谋划、集群发展”工作思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于海田介绍,近年来,济南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努力塑强主导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精品钢、新材料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能级。全市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集群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9个。“四新”经济增加值达到5160.5亿元,占GDP比重40.5%。特别是重点行业拉动作用凸显,2023年,全市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1.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1%。

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济南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在去年“项目突破年”基础上,将今年确定为“项目深化年”,坚持存量崛起与增量加力并重,持续加大工业项目的谋划、招引、落地的力度,努力以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技改“双千”工程,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2023年,全市技改投资增长12.4%,工业投资增长25.4%。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制定实施《重点产业链招商指引》,指导全市按图索骥、精准招商,一批重大项目、头部企业相继落地,全力推进总投资2.64万亿元的2000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壮大。比如,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项目总投资260亿元,项目一期2022年实现当年拿地、完工、投产、车辆下线,2023年生产整车24万辆,完成产值276亿元,预计今年生产整车30万辆,产值可达380亿元。

此外,济南还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统筹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合力,不断完善产业、政策、服务“三位一体”发展生态,努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良好环境。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济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目前,济南的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指标均实现了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在谈及济南未来发展方向时,于海田就新时代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分享了几点体会和思考。他表示,科技创新不仅是新型工业化不可或缺的强力引擎,也是其内在的本质需求。为此,济南计划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显著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旨在让济南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价值的沃土。同时,结合本地特色,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巩固和拓展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优势。数实融合被视为新型工业化推进的战略主轴。在当前的数字时代,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已成为引领产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催生出众多新兴业态、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济南将围绕“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加速推进数字经济的升级与赋能,推动制造业在质量、效率和动力上的全面变革,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大的动力源泉。绿色低碳转型是新型工业化不可或缺的时代特征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济南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为指引,以“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重点推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的绿色化改造,同时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消费,构建完善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提高工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济南的新型工业化增添强劲的绿色动力。

走在前,挑大梁,既是旗帜,也是战鼓。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征程中,济南持续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从高端装备到数字经济,从创新驱动到绿色发展,从区域协同到民生改善,济南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未来,济南将继续秉持初心使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现代化。(作者:《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陈曦)

济南,以新型工业化之翼翱翔于时代浪潮

本报讯(记者 陈曦)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是少有的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城市,是国内制造业门类完备的城市之一。

济南近年来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加速,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

在科技创新方面,济南把工业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大力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894家。持续充实完善重大技改和工业投资项目库,深入实施“技改双千”工程。

在产业升级方面,济南瞄准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主攻方向,“一业一策”研究制定改造提升方案,不断调优结构、拉高层级、延伸链条,引导传统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同时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突破发展,加快布局元宇宙、生命科学等前沿产业。

在绿色发展方面,济南坚持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落实“双碳”目标、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一招,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优势。累计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工业园区等300余家。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推广实施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改投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扩大制造业领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济南还出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