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出身卑微,是皇帝跟一个宫女生的孩子,一直被冷落,像是一棵默默生长的小草,甄嬛见过他几次,还鼓励他不要放弃自己,坚强自立,后来,皇帝给了甄嬛一个大姓——钮祜禄氏,甄嬛在甘露寺怀上了果郡王的孩子,又回宫,成为了熹贵妃,此时的甄嬛不论是心机手段还是权利都达到了很多人羡慕的高度,为什么甄嬛要支持四阿哥当皇帝,而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1981cce18a08b0a6d197c4a333b1b7.png)
在《甄嬛传》中,甄嬛扶持四阿哥登基的决定,是她深宫权谋布局中的关键一步。这一选择看似偶然,实则是她历经生死、看透人性后,结合自身利益与政治局势作出的精准判断。从情感、权术、人性洞察到历史隐喻,这一选择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逻辑链条。
甄嬛回宫后虽被封为熹妃,但她的处境实则危机四伏。皇后党羽虎视眈眈,皇帝对她始终存有疑心,而她腹中“双生子”的血统秘密更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雷。此时她需要寻找一个既能继承皇位、又不会威胁到自身安全的皇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5c8529b935282a0bbb8b24fde9d7aa4.jpg)
四阿哥的生母李金桂早逝,且出身卑微,这完美契合了“去母留子”的条件——没有生母势力的牵制,甄嬛能完全掌控四阿哥的政治生命。相较之下,若扶持亲生子弘曕(六阿哥),则可能面临“子幼母壮”的太后摄政困局(如孝庄与顺治的旧事),反而会引发皇帝与朝臣的警惕。
四阿哥虽不受宠,但早已被皇帝暗中考察。剧中雍正曾评价他“勤勉,有心机”,这正是帝王需要的素质。甄嬛看透皇帝对继承人的需求:既不能是骄纵无能的皇子(如三阿哥),也不能是外戚势力过大的皇子(如皇后养子)。四阿哥的“孤臣”属性,反而成为最大优势。
皇后苦心经营三阿哥多年,试图通过控制储君延续乌拉那拉氏的荣耀。甄嬛扶持四阿哥,直接打破皇后“养子继位”的美梦,既斩断皇后势力的未来根基,又为胧月、弘曕等亲生子女铺平后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577674d641180683a7cb8ce5901589.jpg)
四阿哥自幼在圆明园长于逆境,养成“蛰伏”的生存智慧。他主动向甄嬛示好时那句“儿臣与额娘一样,都是孤零零进宫的人”,既戳中甄嬛的情感软肋,又展露政治结盟的意图。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让甄嬛看到合作的可能。
四阿哥登基后,甄嬛成为圣母皇太后,而四阿哥的生母已逝,双方不存在权力冲突。这种关系比亲生母子更稳固——弘历需要甄嬛的威望镇场,甄嬛则需要弘历保障弘曕、胧月的平安,形成微妙的共生平衡。
剧中四阿哥登基的情节,暗合清朝雍正继位的历史疑云。甄嬛的角色实则是“穿越版邬思道”,她像雍正谋士般运筹帷幄:
借“血滴子”夏刈之手销毁六阿哥的“滴血验亲”隐患;
用“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暗示四阿哥对付三阿哥;
最终通过“立嗣诏书”完成权力交接。
这种设计既呼应历史权谋智慧,又凸显甄嬛已超越后宫妇人的格局,成为真正的政治操盘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f326c12acaa22dc0174f0deb3ef629b.png)
皇帝曾因纯元故衣事件羞辱甄嬛,而扶持与纯元毫无关联的四阿哥,是她对皇帝“替身政治”的终极否定。
失去第一个孩子是甄嬛一生的痛,她通过培养四阿哥,完成对“母亲”身份的重新确认。
保全弘曕远离皇位厮杀,或许是她对挚爱之人的最后温柔。
甄嬛的选择绝非偶然,而是综合了政治理性、人性洞察与情感需求的最优解。她看透了封建皇权游戏的本质——真正的赢家不是坐上龙椅的人,而是制定规则的人。通过将四阿哥推上皇位,她既避免了“吕后困境”,又实现了“无冕女皇”的实质掌权。这种“垂帘听政”式的智慧,让甄嬛最终成为紫禁城真正的“宫斗天花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86f7c8d172c320ccf72035141d7db2.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8736be187ad1df673ce3d812b59414.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d16d9c995b548680991179ef694834.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99f358484da82218bc105152f220b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