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媳妇想吃龙虾了,于是让我跟她一起到离家几公里的地方去买,于是我就跟她一起去了。到了地方之后,那场面简直颠覆了我的三观,一个小小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有大量年轻人和中年人在排队购买。我从侧面了解了一下,几个旁边的邻居说,这家龙虾便宜一点,而且味道确实不错。说实话,当时我在旁边想:唉,真是一帮吃货,为了一点点口腹之欲,有必要这样拼命么?在凛冽的寒风中,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就为了吃那一口?反正如果是我,肯定不会做出这样事情的。如果是为了家人,那就另当别论了。然而最近,网上也同样有一件事情,让我大开眼界,也就是说是因为一份米粉,引发了一场网络风波。

大家知道,殡仪馆往往都是与逝者送别的地方,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心情的原因,多数人在去殡仪馆之前都没有吃饭。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在贵州凯里的二龙殡仪馆,最近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因为这家殡仪馆距离市区较远,所以为了解决单位职工和一些逝者亲人的吃饭问题,食堂有米粉提供。但也就是因为这小小的米粉,竟然让这个殡仪馆火出了圈,不仅吸引了众多治丧家属和吊唁者前来就餐,甚至连附近的居民和路人都慕名而来,只为尝一口传说中的美味。更让人炸裂三观的是,居然还有人为了吃上这碗米粉,不惜冒充逝者亲友,甚至排起了比献花队伍还长的队伍。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东西,哪怕藏在再深的地方,也总会被人发现。这碗殡仪馆的米粉,或许就是最好的证明。

然而,这种现象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社会观念和人性百态呢?据说,这碗米粉不仅味道鲜美,种类丰富,价格还相当实惠。肉末、辣子鸡、脆哨、猪脚……每一种都让人垂涎欲滴。然而,殡仪馆的食堂并不对外营业,只有治丧家属才能凭票购买。这本是为了方便家属的贴心服务,却意外地引发了一场“米粉风波”。这种现象虽然听起来觉得非常滑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这碗米粉的魅力。对此,殡仪馆工作人员也感到十分无奈。因食堂的接待能力有限,目前只能优先满足治丧家属的需求。然而,面对公众的热情追捧,为了更加人性化,最大程度满足一些人的需求,殡仪馆也做出了回应:每天免费供应50碗米粉,让没吃过的市民也能一饱口福。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殡仪馆的人性化,我相信也让很多国人对“吃货”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实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社会的几个变化。一是老百姓的生活条件确实变好了。从生活中我们都能够看到,虽然当前的经济情况总体并不乐观,但是无论哪一个地方,美食和小吃这个行业却从未低沉过,反而更加火爆。在以往的时候,但凡有一个美食,我们都相信很久才舍得去吃一顿,而现在是想吃就吃,不能不说生活条件确实变好了很多。一个美食,不仅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不仅能让人排队数小时,甚至能让人们突破传统的忌讳,跑到殡仪馆去品尝。这种现象的出现,不禁让人想起“吃货”们的那句名言:“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二是社会观念的悄然转变。按照传统的观念来看,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礼仪和规矩,人们最注重的就是婚丧嫁娶和生老病死。正因为如此,在孩子出生之时有抓周,满月等风俗;年轻男子结婚的时候八抬大轿,丰厚的嫁妆等;如果一旦有长者去世,不仅要守孝,还有各种风俗习惯。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似乎人们对生死的态度更加豁达,不再像过去那样忌讳和严格遵守一些礼仪规矩。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是不好的现象,但是也有网友说:“活着的人用烟火气对抗虚无,逝去的人借一碗粉留在亲友的记忆中,又何尝不是一种念想?”

除此之外,这种现象也引发了一些网友的争议。不少人认为,殡仪馆毕竟是一个特殊场所,更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不仅应该严肃有加,更应该沉稳庄重,绝不应该被当作“网红打卡地”。不过说实话,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如果一些传统的观念无法征服年轻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改变一下当前的看法了。毕竟社会一直在进步,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曾经的某一天。从古代生老病死的隆重,到如今的简化婚礼,简化各种程序,不同年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规矩和追求。想要尊重的依然尊重,想要自由的只要不是违背了别人的意愿,只要不是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只能随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