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这乞丐出生的平民皇帝,凭借自己的能为,建立起咱汉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还能把元朝一脚丫子踹出中原,按理说这不顶礼膜拜,也有值得借鉴的东西。如今这筐鱼,您就当听个民间小故事,乐呵一下就得了,也当不得真。那么接下来,咱把这故事给大家伙唠叨唠叨。话说,这刘伯温那也是前算三百,后算五百的主,但算来算去,就没把自己个算明白。
想当初他出山的时候,那是被人威胁,才迫于无奈出山的,因为那个时候,他对当时的局势瞅着那是拔凉拔凉的,宁愿蹲在自家那一亩三分地过自己的小日子。那么这么一个算尽人间的家伙,咋就心灰意冷了呢?其实原因也简单,他最开始做的是元朝的官,但元朝对中原的统治压根就不上心。当元朝下边农民起义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元朝到是派军队来剿灭。你说你剿就剿吧,他那枪头不是指向起义军的,而是捅向了老百姓,拿老百姓的脑袋捞军功,这没脸没皮的那叫个不要脸透了。当他们遇到真真的起义军,当将军的大手一挥:“风紧扯呼!”这都赶上土匪了,夹着屁股就跑路了。等起义军壮大了,他也不想着怎么样,而是诏安。
这样的结果就是,那些个喜欢铤而走险的家伙,就感觉先当了土匪(喊出的号子是起义军),然后壮大自己的实力,接着就等着大元朝的诏安,最后就安安稳稳的当了官,而且还是大官。如果不满意,你还能反出去,接着当土匪,然后这官就大了。这事看多了,刘伯温那一腔热血,早就成了灰灰,嘛世道啊?所以就缩了回去。而且老刘他也不是朱元璋请出去的,而是朱元璋的手下,有那么一个人喜欢到一个地,就收拢人才的习惯。结果请了三个,去了两个,他刘伯温没去,这才有后边用言语威胁刘伯温出山的事。
所以刘伯温去朱元璋那里是不情愿的,这不后来接触多了,刘伯温就感觉朱元璋确实是一个干大事的人,这才留了下来。这不后来,大明天下算是打下来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刘伯温就捞了一个三等诚意伯,这爵位相对于刘伯温来说确实小了一点。以上内容,都是真的,您可以翻阅史料去瞅。送一筐鱼的事话说刘伯温告老还乡,原本就这么安安稳稳的过下去也没啥事。可刘伯温这人眼里揉不得沙子,看到不平的事,他就想给朝堂上个折子啥的。比如他听说在瓯、闽地域有一个叫谈洋的地方,就这嘎达好人没多少,坏蛋到有一窝。
啥私盐贩子,啥土匪头子都搁这聚集,所以刘伯温就让自己的儿子给朝堂上了一道折子。让朝廷派人把这地给端了,免的惹出事端。而这个时候,老朱把大部分朝政上的事都丢给了胡惟庸,那么这些折子就到了胡惟庸的手上。大家伙也知道,胡惟庸这人有野心,但这心眼不咋地,比那针鼻大了不了多少。之前刘伯温就得罪过胡惟庸,所以这也惹的胡惟庸老大的不高兴,像这样的事多了,胡惟庸就想干脆弄死刘伯温就算了。所以胡惟庸就弹劾了刘伯温,说刘伯温感觉自己大限快到了,这就要给自己弄块坟地,结果坟地选好了,老百姓不答应,那么刘伯温就用权势压老百姓。
朱元璋听了这事,就把胡惟庸的折子送给刘伯温瞅。刘伯温一瞅,就知道这是胡惟庸给自己挖坑,要埋了他。所以他就来了京城,顺道还带了一筐鱼过来。朱元璋一瞅老部下来了,叙叙旧,至于坟地的事,朱元璋也没有提,到是把刘伯温的鱼收了。你别看朱元璋是个皇帝,他对浪费粮食那是深恶痛绝的,所以这鱼他瞅着还活着,就养到了鱼池里边,等以后留着吃。后来刘伯温就病倒了,再后来大家伙也知道,朱元璋让胡惟庸去瞅瞅,胡惟庸瞅着这机会就下了狠手,给刘伯温带了药,刘伯温一吃下去,没多久就死了。至于刘伯温的死,是朱元璋的意思,还是胡惟庸的主意,这已经成为了一笔糊涂账,算不清楚。这事就算是过去了。大家伙也知道大明王朝边患就一直没有断绝过,为了永保大明,朱元璋就把自己的儿子一个个都分封了出去,到地方上做了实权王爷,帮中央管理地方。
这其实有那么点分封制的意思在里边。分封制的危害大家伙都知道,春秋战国是咋来的?那就是分封制所带来的危害。这些地方势力,不说三代之后血脉的亲情淡薄,而且一旦中央势弱,地方就会起来威逼中央,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老朱也知道,但他也没有个好主意对待这事。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刘伯温的那筐鱼。而那筐鱼在养入池子中之后,很快就死掉了。原因是这些鱼太猛了,相互追咬,就这么给全部咬死了。这个时候,老朱才明白过来刘伯温的意思,太多的权利放下去,势必会养出一些个强大的藩王出来,结果就会相互追咬。但覆水难收了。这就是这个故事,其实这是没有影子的事。
老朱分封自己的儿子,那是因为大明王朝刚刚建立,但蒙古大草原上的威胁还是实实在在的,加上地方上也不太平,太子朱标又死了,能力尚有欠缺的朱允炆,羽翼并不丰满,他想要朱允炆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变的羽翼丰满而已。只是没有想搞朱允炆太过急切了,自己的皇帝位刚刚坐上去,就开始削藩,结果砸了自己的脚面子。所以鱼这事是没有的,仅仅是个故事而已!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