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大雪,牢记“5大习俗”,遵循传统,为家人祈福

月下词 2024-12-04 08:50:59

大雪,乃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一节,亦冬季之第三候,斗指壬,太阳至黄经二百五十五度,公历之交节,常在十二月六日至八日之间也。

此节气者,标志着仲冬时节之正式开始,古之农耕文化,皆以此察天时之变,顺天应时,以安农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之名,非指雪量之巨,实则天气愈寒,降雪之几率愈大。

古人观天象,察物候,将大雪之时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鹖鴠,寒号鸟也,天寒地冻之时,鸣声敛息;大雪之时,阴气至盛,阳极萌动,

虎始求偶;

荔,马兰草也,阳气萌动,新芽始出。

观此三候,可知大雪之时,天地间阴阳交替,生机萌动,寒气凝霜,瑞雪兆丰。

大雪之日,朔风紧起,阴霾四合,先是小雪籽籽,继而细屑般的雪绒,终至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银装素裹,天地苍茫。

古之文人骚客,皆以此景入诗,抒发胸中豪情壮志。如宋代杨万里《泊姑苏城外大雪二首》有云:“夜烧银烛卷金卮,猛落天花醉未知。若怯一寒都不看,却教六出更投谁。”

又如《大雪赵振文寄诗言乘月泛舟清甚次韵》所言:“雪光绝胜水银银,未觉仙家隔一尘。真境宜君著佳句,赏心乐事更良辰。”

此等诗篇,皆描绘了大雪之时,天地洁白,银装素裹,宛若仙境之景。

大雪时节,我国北方大地,白雪皑皑,寒风凛冽,气温骤降,江河封冻,万物皆藏。

而南方之地,虽无北国之雪,然亦寒风瑟瑟,草木凋零。此时,农家需加强田间管理,增温保墒,追施腊肥,以备来春之耕。

而百姓则忙于腌制“咸货”,以备冬日之需。大雪之时,亦是赏雪、打雪仗、进补之佳期。

12月6日大雪节气,牢记“5大习俗”,遵循传统,为家人祈福纳吉。

“3大习俗”

一、腌肉藏鲜,以待新春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俗源自古代农耕社会对食物的智慧储藏。

大雪时节,气温骤降,食物易于保存,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将新鲜的肉类涂抹上各种调料,精心腌制,以备寒冬腊月及新春佳节之需。

此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的珍视,更蕴含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二、封河溜冰,尽享冬趣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北方地区的河流逐渐冰封,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象。

此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观赏封河之美景,或于冰面上溜冰嬉戏,尽享冬日之乐。

这一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冬日生活,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进补养生,增强体质

大雪时节,气温骤降,人体易受寒气侵袭,故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之说。

此时,人们纷纷食用羊肉、牛肉等温热食物,以及红枣、枸杞等滋补品,以增强体质,抵御严寒。

此外,萝卜、莲藕等蔬菜也是此时节的佳选。

此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养生的智慧,更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四、红薯粥香,暖身养胃

鲁北地区素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之说。

大雪时节,天寒地冻,人们便在家中熬制红薯粥,以暖身养胃。红薯富含赖氨酸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抵御严寒。

此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的智慧选择,更传递了冬日里家的温暖与关怀。

五、赏雪吟诗,抒发情怀

大雪纷飞之时,天地苍茫,银装素裹,宛如仙境。

古人常于此时赏雪吟诗,抒发胸中豪情壮志。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夜雪》中写到:“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此等诗篇,不仅描绘了大雪之夜的美景,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此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更传承了中华文化中的诗意与情怀。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携手同行,于古韵今风间寻觅智慧之光。

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千年积淀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传承不息。

在此,月下词诚邀诸君,共赴文化之旅,探幽揽胜。

望君常顾,于此间,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低吟,续写华章……

2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