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打不败拖延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和动力源泉

千雁评商业啊 2024-08-07 12:53:00

拖延症是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往往过于简单化。很多人认为拖延就是懒惰,或者缺乏意志力。但事实上,拖延的原因要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拖延不是针对人,而是针对特定的事情。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少会拖延那些感兴趣或擅长的事?比如打游戏、看剧,我们从来不会拖延。但一到学习或工作,拖延就来了。这说明拖延本质上是大脑对动力和阻力的一种权衡。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动力和阻力呢?

外部因素

1. 大脑的危险敏感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性,就是对威胁特别敏感。这是人类在远古时期为了生存而进化出来的机制。当时,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命,所以大脑会把危险放大,让我们更加谨慎。但在现代社会,这种机制反而成了我们的绊脚石。

比如,当我们想要创业时,大脑会放大失败的风险:"你知道创业的成功率有多低吗?""万一失败了,你连房子和车子都保不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我们很容易陷入负面循环,不敢尝试新事物。

2. 损失厌恶

心理学研究发现,同等的损失和收益,损失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情绪要远大于收益带来的正面情绪。这就导致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更关注可能的损失,而忽视了潜在的收益。

3. 反馈缺失

我们做事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反馈。如果一件事看不到即时的价值或回报,我们就容易失去动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明知道学习重要,却总是提不起劲来学习。因为学习的收益往往是长期的,看不到即时的反馈。

4. 时间贴现

这是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我们对未来的回报,会根据时间的远近进行"打折"。越是遥远的目标,在我们心中的价值就越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倾向于及时行乐,而难以为长远目标坚持努力。

内在特质

某些内在特质也会影响拖延倾向:

1. 行动导向 vs 状态导向

有些人是行动导向型,遇到事情就直接开干,边做边调整。而另一些人则是状态导向型,总想等到准备充分了再行动。显然,后者更容易拖延。

2.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更容易拖延。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害怕做不好而不敢开始。但实际上,这种"过度准备"往往是一种逃避。

如何克服拖延呢?

1. 掌控大脑,战胜危险敏感

当大脑开始放大威胁时,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危险是真实的吗?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它?通过理性分析,我们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思维。

2. 给行动赋予意义

对于那些看似没有即时反馈的事情,我们可以主动给它赋予意义。比如,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可能是为了追求心仪的对象,或者实现自己的梦想。

3. 最小行动法

从一个不会让大脑排斥的最小行动开始。比如,如果你想培养阅读习惯,不要一开始就定下每天读一小时的目标。你可以从每天读两页开始。这样既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又能慢慢养成习惯。

4. 培养自主决策能力

对于状态导向的人来说,培养自主决策的能力很重要。可以从一些小事开始,比如主动为朋友聚会点菜,或在会议上主动发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会慢慢增强你的自信和行动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学习一项新技能,我们会经历从自信满满到绝望低谷,再到逐渐掌握的过程。重要的是保持耐心,给自己时间去适应和成长。

记住,拖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认识它、理解它,然后改变它。每个人都有拖延的时候,关键是要学会与之和平相处,并逐步改善。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的好习惯也需要时间来养成。

0 阅读:1

千雁评商业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