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娶媳妇的太监,一把扯掉乱世的遮羞布

友书闲读 2022-01-10 11:24:52

文丨花欲燃吖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是中国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该话剧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篇幅不长,三幕剧里却包含了形形色色的几十个人物形象。

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叫做裕泰茶馆的地方。掌柜的父亲早逝,年纪轻轻的他接下了这门生意,秉持着父亲“莫谈国事”的谆谆教诲,体面周全地迎送四方宾客。小小的茶馆,三教九流聚集,折射一个风云变幻,光怪陆离的小社会。

在这里能听到坊间传闻,能畅谈八卦趣事,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汇集在这一处,波诡云谲时代下的芸芸众生,人性显露无疑。

老态龙钟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茶馆里提笼逗鸟哀叹命运不济的松二爷有心无力,在好友常四爷因一句“大清要亡”陷入危难之际,因害怕受牵连临阵倒戈,十分不地道的踩上一脚。一心谋求实业救国的秦仲义,将茶馆后院改成仓库,最后落个两手空空,赌气地说着:你应该劝告大家,有钱就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就是,千万别做好事!食不果腹的贫农康六为10两银子贱卖女儿,可日子还是一贫如洗。

年轻的茶馆老板王利发谨小慎微地招待着心思各异的老主顾,可即便这样还是丢了茶馆,最后秦仲义,常四爷和王利发三把风烛残年的老骨头,苦涩为自己撒下一把纸钱,在昏暗、逼仄,凄凉的老茶馆里,哭着笑着了此残生,让人顿生唏嘘之情。

小小茶馆内演尽世间的沧桑与凄凉……

一、满口仁义的秦仲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898年初秋,康梁维新运动失败,历史的车轮碾压着六君子的鲜血滚滚向前。底层民众依然水深火热,官商阶层依旧招猫逗狗乐趣无穷,所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穷的卖儿卖女,富的无风起浪。

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家宅内,李家不还,两家各自约了打手准备讨个说法,中间调停的人就约在了这裕泰茶馆,准备要个人情。区区一只鸽子大动干戈,百姓水深火热却无人问津,也难怪茶馆里喝茶的看客感叹着:“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

茶馆里你方唱罢我登场,那边有趋炎附势的二德子对着耿直的常四爷耍威风,这边有给洋人做事的马五爷自诩高人一等,在喧闹声中不动声色地下台。就在这样鸡飞狗跳,暗潮汹涌的小馆子里,低三下四赔着小心的王利发迎来了房东秦仲义。

他本意是来看看王利发这生意红火不红火,捎带涨涨房租,王利发三言两语回应着:“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免去王利发的奉承,单刀直入地提出这房子的那点租钱已经不够如今喝茶的,从王利发父辈传下来就没涨过,如今人人不好过,也该提一提。秦仲义到底好不好过不得而知,或许当如王利发所说“那么多买卖,您的小手指比我的腰还粗!”可秦仲义还是满面愁容地抱怨着,如今这世道没人在乎给不给穷人一碗面吃。

他想收回王利发的房子连带着乡下的地一同卖掉,众人惊讶他的这一番孤注一掷,秦仲义忧心忡忡地解释着这世道不太平,唯有实业能救中国,要开一个顶大顶大的工厂抵制外货,才是真正的救国救民。

满口仁义道德的秦二爷就像那些空喊着口号的投机分子,你说他们不爱国,可他们一心装着都是救苦救难的大事,面对国家生死存亡义愤填膺。你说他们爱国,可一件落到实处的本事都没有。

秦二爷反映出来的人性是极其复杂的,他不是善恶的非黑即白,更像是一条灰色地带行进的企业家,打着救国的旗号维护着自己的利益。

在茶馆的第三幕,王利发说:“您看秦二爷,他又办工厂,又忙着开银号!”崔久峰讽刺道:“办了工厂,开了银行怎么样?他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 ?救了他自己,他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秦二爷的确通过实业拯救了自己,但是对于国人的现状没有起到丝毫作用,正如崔久峰的发问,他救谁了?

他是清末那批最早动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实业家,发表了一番开工厂救国救民的宏论后,打算倾全部家产来投资实业,在他看来小恩小惠的施舍不足以拯救百姓,无法救赎这个国家的为难。但是,在第一幕剧中,秦仲义这面和王利发大谈实业救国之际,一个农妇领着面黄肌瘦的女儿进来售卖,小姑娘饿得不停哭闹,一口一个大义的秦仲义让王利发赶快将其轰出去。

此时,反而是自顾不暇、愤世嫉俗的常四爷仗义出手,让王利发赏了两碗最便宜的烂肉面。

这样的对比,讽刺至极。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秦仲义一心要实业救国,面对举手之劳的百姓却冷眼旁观,他的一颗仁义之心早已打了折扣。最后他的工厂被查封,仓库被侵占,他哀叹着不该做好事,也该吃喝嫖赌,实际上,不过是掩饰自己算盘落空的“遮羞布”。

国家是一个企业一个人立身的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何为大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古人给今人最好的诠释。

二、娶媳妇的太监,是强弩之末时代下最后的挣扎

秦仲义被王利发卑躬屈膝地送走后,迎面撞上了前来找刘麻子的庞太监。庞太监是宫里的大红人,当下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负责抓捕维新人士,对资本主义代表的秦仲义嗤之以鼻,二人相见分外眼红。

庞太监为奴一辈子,任宫里的权势欺辱了一辈子,又老又丑之后想在余生享享清福,便动起了买个媳妇的念头。

这茶馆里有个老主顾叫刘麻子专门干的是贩卖人口的勾当。

康六一家在乡下种地,层层剥削之后难以为继,上有老下有小养活不起,只好将女儿卖给刘麻子。“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康六一家的悲惨遭遇没能打动唯利是图的刘麻子,他只想压榨到血肉里,以满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刘麻子这等人眼里,能嫁给庞太监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吃的珍馐美味,穿得绫罗绸缎,总好过跟着没钱没势的爹,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家人都没着落。

康六犹犹豫豫,刘麻子还继续劝说着:“找遍了你们村,找得出十两银子不,在乡下,五斤白面就换个孩子,你不是不知道。”

从刘麻子的口中读者可窥见这个人吃人的世道,民不聊生之下,人性道义换不来半斤白面,温饱尚且艰难,还谈何尊严。

转眼,这刘麻子就领着康六的女儿见过庞太监,大嘴一张要了200两银子,盘剥之狠令人咂舌。同样是生存在底层社会的民众,却还分出三六九等,穷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强龙和地头蛇都要来搜刮压榨一圈,以康六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生存现状可想而知。

本是同根生,却相互倾轧。

刘麻子这类见风使舵的势力小人,只顾个人得失。他们比入侵者更加可恶,是因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人物的短见和卑劣是大恶,比见死不救更冷漠的,是雪上加霜、是落井下石,是趁火打劫!

《红楼梦》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可是,刘麻子所说的富贵人家也没富贵到底,庞太监对买回来的媳妇百般苛待后,又买了个儿子继承家业,谁知大清亡国,庞太监被侄子们活活饿死,这唯一的媳妇和儿子也被赶了出去。

茶馆老板王利发收留了母子俩。

庞太监是清末最后残存的一股势力,仰仗着奄奄一息的大清国留下的余威,在贫苦众生面前作威作福,他代表的是强弩之末时代下,顽固守旧的恶势力,是一味打压维新便以为能守住大清江山的封建统治阶级。

三、结语

茶馆从官差的演化,到前后院的改良,从一碗“烂肉面”到王利发口中的“yes,no”,小小的茶馆演绎了晚清末期回光返照的“繁荣”、军阀割据的混乱、抗日胜利后如狼似虎的国民政府,故事里的人物是世间的百态众生,是古时月,是今时人。

最后王利发被刘麻子的后人抢夺了茶馆后,和秦仲义、常四爷唉声叹息一回,三人向空中抛洒一把纸钱提前祭奠自己,一根绳子了结了这悲惨的一生......

1958年5月,作者老舍回忆《茶馆》的创作初心时,这样说道:“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点开主页查看更多书评

6 阅读:700
评论列表
  • 2022-01-11 00:40

    天津疫情,我在家一天刷了三遍,电影版,话剧版,真是久久不能平复心情的好作品,可悲啊,这么晚才看过它,可幸啊,我有了那么一丝人生历练才看它。

    用户13xxx60 回复:
    同感,真是好作品,太经典了,但没有沉淀是看不懂的。
    小弟校长 回复:
    我也是看了好多次,不过只看了电影,每次看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绝对是中国电影的天花板!在我心里比所有电影剧情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