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内的摩尔定律寿命问题是很多芯片巨头们共同的议题,不过现在大方向基本已定,那就是Chiplet,俗称的“芯粒”成为了较好的一个解决方案。
且台积电、英特尔、AMD等芯片巨头也投入到了该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广中。从此前多家巨头,包括美芯企业组建的UCle联盟来看,新的解决方案被他们所引领,我们也大有再次失去话语权的可能。
当然,我们国内半导体不甘落后,因为不想未来在现如今逐渐成为趋势的小芯片失去市场的话语权,我们也开始在Chiplet领域中制定标准,理论上来说是和台积电、英特尔等组建的UCle相抗衡。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随着各大联盟的凸起以及“芯粒”成大方向的情况下,国产4nm的封装又随后有了突破。
在本月,作为一个老牌半导体企业的长电科技突然就出了一大风头。那就是该公司实现了4nm节点多芯片系统集成封装产品的量产,并且已经出货。从定义上而言,完成4nm封装的出货及量产,能够有效的缓解当下先进制程的高成本、良品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4nm的封装技术而不是4nm的代工技术,不过尽管如此,众人还是很看好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且提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这会不会成为华为的敲门砖?”
华为麒麟芯片的现状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诉,只是这4nm的封装技术概念是将功能不同的芯片进行链接,以此来达到先进工艺制程代工下的芯片性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华为之前提出的“双芯叠加”概率是差不多的,两个方向都是一样如何来成为华为的“敲门砖”?
只不过不同的是,华为是匹配“模块”,而长电做的是“组合”,两者若是能在上面联手,倒也不外乎可以称为一块敲门砖,但还是不能忽略这其中根本不能忽略代工的本质环节。
虽说一茬接着一茬的Chiplet消息传来,乐观的局面似乎越来越清晰,可对于这个领域电科教授黄乐天早就泼了冷水:如今先进工艺制程并未有很大的突破,且先进的封装工艺也还处于薄弱,想要发展Chiplet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看,这番言论中就点出了一个关键“先进工艺制程”,在新技术思路成为趋势的当下依旧脱离不了这个根本。说句不好听的,不少国际芯片巨头都在布局,想要在新道路上突破一片天,基础在薄弱环节的背景下压力是很大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华为掌握了5G技术之后,有不少国家声称要越过5G研发6G,但被大部分不看好。原因就在于,很多新思路需要依赖前一代的基础。这就好比Chiplet的发展,想要突出重围,先进制程以及封装工艺得同步进行,且这个时候我们还有外在巨头们的竞争压力。所以,个人认为“弯道超车”这样的说法诚如梁孟松所言并不存在,想要发展还是得靠脚踏实地。
对此,你们怎么看待长电突破4nm封装之事?能否对华为的现状起到作用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这个话题,也欢迎大家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