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家兄弟孤立,投身异域重开新局,千古雄主为何竟像是石敬瑭?

史魔南歌子 2024-06-02 15:43:20

很多历史爱好者们,常常会争论这样一些问题,就是中国的元朝是不是华夏正朔?元王朝是不是大蒙古汗国的宗主?蒙古汗国西征至东欧和中东地界,算不算元朝的疆域版图?而这三个问题的出现,起因则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第四子,拖雷的三个儿子之间的嫌隙所引起的,他们分别是长子蒙哥、第四子忽必烈、第七子阿里不哥。

而比较流行的说法则是,爱好历史的一部分朋友认为,蒙哥继承了汗位后,在四川钓鱼城与南宋守军大战,最终负伤阵亡,而后忽必烈在燕京称帝,后来击败了在漠北称汗的阿里不哥,并将他关押在了燕京大都,直至病逝。而忽必烈建立的王朝国号“大元”,他的庙号为“元世祖”,完全是依照了汉家天子的称法,并且他还对之前的全蒙古大汗都追尊了元朝皇帝的庙号,成吉思汗铁木真为元太祖、木亦坚汗窝阔台为元太宗、拖雷为元睿宗、贵由为元定宗、蒙哥为元宪宗。而忽必烈自己则又拥有蒙古汗国的汗号“薛禅汗”。

这样说来元朝自然是华夏正朔,元朝皇帝也恰是蒙古汗国的宗主。那蒙古诸汗国,如钦察汗国(铁木真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所建)、伊儿汗国(拖雷第六子旭烈兀所建)、察合台汗国(铁木真次子察合台所建)、窝阔台汗国(铁木真第三子窝阔台之孙海都所建)也都是元朝的藩臣附庸,相当于东周的诸侯列国,西汉的宗王郡国。所以说四大汗国的地盘也应当像唐朝的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四大都护府一样,全都属于元朝的版图。

我们实际上可以用一种颠覆性的视角,来打一个大胆的比方,比如在汉家诸王朝中威望极大的汉武帝刘彻,假设他即位初期受到齐、赵、吴、楚、淮南等地方宗亲诸王强大的威胁,于是他就将归附于他的匈奴单于和诸贤王都召集起来,他重用匈奴谋臣和将领,甚至从长安迁都到了草原,自封为了大单于,在自己能控制的地盘上实行全面匈奴化,然后与中原的刘氏诸王为敌。

最后刘彻依仗强大的匈奴铁骑击退了汉家诸王,使汉家诸王不敢越过长江来挑衅他,最后汉家诸王勉强承认了刘彻汉朝皇帝的地位,但实际上刘彻控制不了长江以南,而刘彻和他的子孙只能以草原为大本营,安安稳稳做起了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大单于,只是偶尔把长安当作过冬御寒的“陪都”上都,以此来看,诸位爱好历史的朋友们,你们认为汉朝的郡国诸王会怎样看待刘彻,内心当中还会认为他是正宗的汉天子吗?而匈奴人又会怎么看待刘彻呢?他们内心当中会认为刘彻是他们真正的大单于吗?

把上述描述放到真实存在的元王朝时期,也是一样的道理吧!元朝和华夏正朔的关系,元朝与四大汗国的关系,元朝切确的真实版图真如上述所言,那样的理想和气势恢宏么?实际上看似同胞三兄弟之间的矛盾,却衍生出了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蒙哥称汗的时候,就对自己足智多谋,且有众多北方汉地豪强扶持的四弟忽必烈非常忌惮,所以当他决定南下灭宋的时候,起初并没有让忽必烈随军出征,而是在出征前,命手下蒙古亲信官员给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官吏们罗织了一百多条罪名,并将他们逐一贬杀罢黜,从而彻底削平忽必烈在漠南和汉地势力。

忽必烈当时吓得赶紧将自己的妻儿家小全都送到了大本营做人质,即窝阔台时所建的蒙古汗国都城哈拉和林。不久之后,忽必烈还是亲自跑到和林觐见了蒙哥,并要对蒙哥做一番辩白,可蒙哥却当场为忽必烈两次斟酒赐饮,打断了他的表白,急得忽必烈在蒙哥面前痛哭流涕,最后醒悟交出了所有的兵马,而蒙哥也就此流下热泪,心软之下也就不再为难这位好四弟,并要他在家好好疗养足疾,静待哥哥南征灭宋凯旋归来。而负责留守和林,以及监视忽必烈的任务则交给了七弟阿里不哥。这也为后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汗埋下了伏笔。

蒙哥分三路大军南征,东路由宗王塔察儿攻打南宋重镇襄阳、鄂州一带,西路由他蒙哥亲率大军攻打南宋最为险要的巴蜀之地,然后还有一路大军由大将兀良合台率领,从刚征服不久的大理背刺南宋,像“鬣狗掏肛一样”从广西、云南进军湖南,穿透南宋后方腹地,然后三路大军会师于长江中上游,接着齐头并进,顺江而下直取临安,覆灭宋室。不得不说这个战略实在是非常高明,可问题是三路大军在出师不久,就有关键的两路出现了大问题。东路的塔察儿久攻襄阳不下,气得蒙哥只好传诏忽必烈到开平整顿旧部南下,替代塔察儿挂帅东路军。

忽必烈这才有了翻身的机会,而蒙哥自己的西路兵马也在合州钓鱼城倍受煎熬,面对宋将王坚、张珏也是一筹莫展,加上巴蜀之地湿热无比,蒙古军马疫疾丛生,急得蒙哥整天暴跳如雷,而巴蜀本来就是山险路陡之地,蒙古铁骑如何能像平原作战一样施展出巨大的威力呢?最后蒙哥亲自临阵督战,被宋军炮石所伤,不久便因破伤风感染而身亡。蒙古西路军于是全线撤退,当忽必烈在东路得到大哥阵亡的消息后,是又惊又惧,又悲又喜,心中五味杂陈,同时又七上八下。

忽必烈当时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毕竟刚拿回兵权,如果没有立下战功,无功而返,也很难在和林立威立足,于是他简单地想要继续攻打鄂州,等按原计划灭了南宋,或者至少打下鄂州、襄阳再作计较,可后来听说攻打南宋西南的兀良合台偏师都已经暂时放弃潭州城,绕道过来要与他一起班师时,他这才决定罢兵北上。

迅速回到燕京之后,首先解除了先前蒙哥和阿里不哥在燕京安置的怯薛亲卫军,而命汉地豪强们为他组建设了一支新的怯薛禁军,这个实际上就有悖蒙古大汗传统了,以往怯薛军都是由蒙古本族部众的勋贵子弟组成,然后他就很快召集东道诸王、漠南诸王亲贵以及汉地豪强、谋臣、第一批南宋降将,却撇开了蒙古最骁悍也最传统的漠北诸王和西道诸王,然后在他自己的第一大本营上都开平府称汗(第二大本营是更南端的大都燕京),宣布“兄终弟及”,天下军民推戴,承袭草原大汗和漠南汉土皇帝之位。

还宣布建立蒙古汗国第一个年号“中统”,也就是说不久的将来要全面实行汉法治国,这相当于他忽必烈“建始开元”自成一国了,有人说这和后来的清朝是一样的,只不过将国号“金”改为了“清”,其实还是从昆都仑汗努尔哈赤那里绍承了权柄,努尔哈赤后来也被皇太极追尊为了太祖武皇帝,清圣祖康熙帝则追尊他为太祖高皇帝。

可事实上元朝和清朝完全是不一样的,清是先改国号,后入中原,蒙元则不同,他们是先入中原,且统治中原的“老总”忽必烈不过是蒙古汗国分派管理漠南汉地的分区“总经理”,他并没有像皇太极那样,手里捏着的是一个一统的女真部众。而忽必烈和麾下的漠南诸王宗亲、金降将世侯、宋降将属臣们,其实更像是一种相互妥协、媾和结盟的关系,他无法做到像秦皇汉武那样,彻底压服所有臣僚,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驱策和驾驭他们。

他手中的兵马也不像努尔哈赤那样,是自己手创八旗,忽必烈的兵马一小部分,是由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之孙塔察儿大王为首的东道诸王派来支援他的,而大部分亲军则是由真定史天泽、满城张柔、藁城董俊、东平严实这四大金国汉降将世侯组成起来的马步军,还有一小部分则是山东、江淮一带招揽而来,却只能羁縻和有限征调的李全、李璮父子等统领的地方豪强人马。也就是说忽必烈没有属于自己的蒙古嫡系精锐之师,蒙古精锐铁骑后来基本上都在阿里不哥手中。

所以当时的忽必烈想要立足于天地,就一定要特别大胆地破局,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非常破天荒的决策,全面接受汉地豪强的拥戴,做名义上的汉地天子,可能对此他都始终没有完全理解是怎么一回事?这和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清朝入关汉化大不相同,忽必烈没有充分地了解,没有前期的彻底文化融合,只是势危之时的利益使然。

而当时经历了辽、金两朝的河北山东的汉地豪强,也毫不介意忽必烈作为蒙古王爷的身份,彼此更注重的是一方需要名义上的天子(汉地豪强群龙无首),一方需要立身的资本(忽必烈),我们反过来看,忽必烈当时更像是蒙古的石敬瑭,他在全面倒向汉世侯势力,全面依赖汉世侯兵力,甚至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做出全面汉化的准备(后来这事被王文统、李璮翁婿给断送了,所以蒙元与汉化失之交臂)。

其实早在元太宗窝阔台驾崩的时候,蒙古乞颜部黄金家族就因汗位之争发生了嫌隙,当时窝阔台的长子贵由和成吉思汗的幼弟铁木哥斡赤斤就差点为汗国爆发了战争,贵由称汗的时候,钦察汗国的大汗拔都居然不来参加贵由的举汗大会,这也是明摆着不认可贵由的地位,贵由于是发动西征,结果死在了途中。

拔都趁机邀请全蒙古的宗王和亲贵举行“忽里台”举汗大会,可前来参与者寥寥,窝阔台、察合台两系宗王基本没来,拔都则推荐拖雷长子蒙哥为汗,蒙哥回到蒙古草原后,用尽各种办法邀请和乞求窝阔台、察合台两家宗王一起聚会,最后在成吉思汗四子四家宗王的共同推戴他,蒙哥成为了全蒙古的大汗。

后来蒙哥阵亡于巴蜀之地,蒙古各汗国、各系宗王、各部亲贵又成了一盘散沙,漠北、西道的传统诸王都不喜欢忽必烈老是痴迷于汉法的那套作派,于是这伙宗王最后都倒向了阿里不哥,忽必烈也顾不上传统不传统,只能包罗万象,到处寻找互利合作者,然后积蓄力量,于是就是做了不伦不类的汉家天子,做了没有全蒙共推下的漠南大汗。阿里不哥则在漠北、西道诸王的传统推戴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草原大可汗,于是首两雄对立形成。

经过四年的拉据战,最后阿里不哥一方败在了拥有汉地巨大财力和兵力的忽必烈手中,阿里不哥投降后,被忽必烈关在了大都,忽必烈问他,我们兄弟俩到底谁对谁错?他自然希望弟弟向他低头认错,可依旧桀骜不驯的阿里不哥答道,之前是我对,如今你凭借武力战胜了我,所以是四哥你对!

忽必烈也无法否认这个回答,只好沉默不语。后来钦察汗国的大汗忙哥帖木儿、察合台汗国的大汗笃哇、窝阔台汗国的大汗海都,还有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东道诸王首领乃颜大汗,或联合一起,或先后起兵来反抗忽必烈,这使得忽必烈年过八十岁还要御驾亲征,最后将这些不肯臣服的宗王陆续全部击败,战争一直持续到了他的孙子元成宗铁穆耳年间才彻底结束。战争结束后,诸汗国名义上默认了元朝的宗主地位,实际上已少有往来,基本都是各过各的了,特别是极西北的钦察汗国和极西南的伊儿汗国。

所以说忽必烈是靠积极拉拢汉地豪强,才获取了强大到无可匹夫的财力和兵力,才得以在被蒙古大部边缘化和基本孤立的危境之下,反客为主,反败为胜,最终做成了非传统推举的全蒙名义上的大汗,也做成了非汉化融合之后的汉家天子。元世祖忽必烈不是匈汉光文皇帝刘渊,不是前秦宣昭皇帝苻坚,也不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也不是辽太宗耶律德光,更不是金世宗完颜雍,他没有特殊的慕汉情结,他更像是后赵明皇帝石勒的超级加强版,在他被王文统、李璮翁婿背叛之后,他非常敏感且果断地放弃了全面“汉化”的进程,而是从实际利益出发,将好利贪婪的西蕃商贾阿合马等人引入朝廷,极力钳制汉臣汉将,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元朝灭亡。

可以说忽必烈是成功版的“石敬瑭”,依赖辽国,击败了本族本部的各大劲敌,同时又征服了辽国,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不恰当的比喻,真实的石敬瑭没有这样的大魄力和智慧,但如果现在还有人要问元王朝是不是华夏正朔,元王朝是不是四大汗国的宗主,元王朝的版图能不能涵盖蒙古三次西征和四大汗国各自开拓的疆土?我们要想一想,穿越时空后的当事人会怎样回答?

当后世之人念及忽必烈的庙号“元世祖”时,我们也能想到汉世祖光武帝刘秀、魏世祖文皇帝曹丕、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清世祖章皇帝福临,同为“世祖”,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撇开他们本家的先祖,他们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局面,或者说是崭新的王朝,所以才被称之为“世祖”。“元世祖”作为一个名词或许不被蒙古汗国所理解和认可,但他却实实在在是大元王朝的开创者,是一个使汉家帝号和年号的开国天子。

当后世之人读到明王朝灭元之后的立国诏书上所说:“宋运告终,帝命真人(元世祖)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似乎可以说明元朝代表了华夏八十九年的正朔,那时南宋已亡,如果不承认元朝,天下岂不无主也?那明朝的合法承续就有大问题了!至于明朝为什么不承认龙凤韩宋为正朔,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最起码证明不是韩山童是传说中的宋徽宗八世孙,退一万步讲证明了也不光彩)。

当后世之人又拿出元朝帝王神秘的墓葬之地起辇谷来说事时,他们认为元帝之陵竟没有一座位于汉地,迄今为止,人们大约可以认定起辇谷位于当今蒙古国古连勒古山一带,这似乎又在说明元王朝的大汗们始终对汉家有着巨大的隔阂。

他们没办法像前秦、北魏、辽、金、清那样,居燕京则以燕京为家,居汉地则以汉地为家,他们始终忘不了身居繁华大都下的自己,依旧是那个草原上追风的汉子,但在大都为帝,手握十大行省的八十九年间,元世祖以下诸帝吃的是汉地的钱粮,用的是汉家天子的帝名与年号,仅此足以说明,元王朝一定属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一部分,毋庸置疑。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