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党史期刊
近一个世纪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完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新的征程——红旗漫卷西风。由于这次不同寻常的会议,后人将这艘游船誉为“南湖红船”。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筚路蓝缕。在举国准备欢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上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保护南湖这一革命圣地,党中央、毛泽东决定在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仿制南湖红船。关于红船仿制的过程,近些年来,虽然一些媒体登载了南湖红船仿制的故事,然而出于各种原因,这些故事或不完整、或有偏差、或自相矛盾。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忠良博物馆陈列了一组由王金昌先生收藏的有关南湖红船仿制过程的历史文献。透过这些沉寂了一个甲子的文字,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南湖红船是怎样仿制的。
一、摸底调研
1958年10月,中共浙江省嘉兴地委成立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委员会”,嘉兴县委副书记沈如淙任筹委会主任,嘉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郭竹林、嘉兴镇镇长丁力任筹委会副主任。筹委会下设办公室,郭竹林兼任办公室主任。筹委会的具体工作落在了嘉兴县委宣传部。时任嘉兴县委宣传部干事的董熙楷,成为第一个到筹建办公室工作的工作人员。
筹委会确定“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地址选在南湖的烟雨楼,纪念馆的主要内容是中共一大。为此,南湖红船成为“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灵魂”之物。然而时过境迁,当年承载中共一大成立历史的南湖红船早已不存在了。要支撑起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就必须仿制一艘南湖红船。于是,郭竹林和董熙楷首先对南湖游船的历史和样式展开调研。他们寻访南湖老艄公,走访南湖老游客,召开各类座谈会。经过调研得知,1921年前后,南湖上的船只分为四种:一种叫摆渡船,专供摆渡游客之用;另一种叫小游船,只限载两三位游客;还有一种叫账船,是有钱人私用的,一般不出租;再有一种叫丝网船,是供包租的专业豪华游船,船大舱多。因此,他们分析中共一大代表开会租用的船只应该是“丝网船”。
由于战乱,尤其是日本鬼子占领嘉兴后,南湖上的丝网船荡然无存。为了弄清丝网船长什么样,郭竹林和董熙楷深入基层,遍访茶馆、酒肆、饭店、客栈、戏院、码头,询问游客、艄公、渔民、店员、居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嘉兴荷花堤看到了一艘上世纪20年代的无夹弄丝网船。在南湖烟雨楼举办的一个船模型展览会上,他们又看到一只游船模型很像他们看到的丝网船。他们就以此船模为蓝本,召开了一个有老游客、老船工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并抽调嘉兴师范美术教师陆松安与嘉兴船厂技工,根据现有船模,结合座谈会意见,制造了一只丝网船模型。
在调研过程中,他们还了解到南湖游船这种船多来自无锡,嘉兴叫“丝网船”,无锡则叫“灯船”。当年这种丝网船一般是夏天到嘉兴南湖,冬天回无锡,大型的丝网船在嘉兴没有几艘。
1959年3月初,郭竹林、董熙楷、卞洛(县文化局长)三人带着做好的船模,风尘仆仆奔向江苏无锡。在无锡市委宣传部和无锡交通工具合作工厂(无锡红旗造船厂的前身)的帮助下,他们对丝网船有了进一步了解。可是他们寻遍了太湖,也没有找到当年那种丝网船。不过在轮船码头,他们却意外发现一艘改装成运输船的双夹弄丝网船。有了丝网船的样子,这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信心。在无锡交通工具合作工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厂里不仅为他们制作一只双夹弄丝网船模型,还答应抽调两名工程师,支援他们仿制南湖红船。
4月2日,郭竹林在以嘉兴县委宣传部名义给中央革命博物馆的《关于嘉兴南湖游船调查情况报告》中对调研过程做了详细描述:
我们为了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首先要弄清一大在南湖开会所用船式样大小问题。但开会用的那只船已无处去找,而且同样的船在嘉兴、无锡一带也找不到了。因为这种船,新的不造了,旧的早已改装成其他运输船,而改头换面了。我们为了仿造这样一只船,去年夏天,通过调查访问先做了一个模型,做得很粗糙不像样。今年三月份,又先后在嘉兴市、无锡市召开了五六次群众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在南湖划船的老工人,造船厂的老工人、老厨工,在南湖开茶馆的、游船的船老板和以前常去南湖游玩的资本家、嘉兴市的老年知识分子共二十多人。根据回忆,他们对南湖游船式样大小作了介绍,并对第一只船模型提出了三十多条修改意见。我们又根据这些修改意见做了第二个模型(来北京这一只,这个模型是按大号双夹弄样式做的,也不是完全精确的)。
《关于嘉兴南湖游船调查情况报告》对丝网船做了详细描述:
这种船有大中小号之分,大号是双夹弄,中号是单夹弄,这两种均有前舱、中舱、后舱(房间)。双夹弄是船内两边有夹道通船后艄,后舱房间在两条夹弄中间;单夹弄只舱内右边有一条夹弄,后舱的房靠左边。据说,双夹弄能摆三桌酒席,长约二十公尺左右;单夹弄长约十四公尺左右。小号无后舱房间,长约十公尺左右(我们在无锡曾见到一只已经改装的小号“灯船”)。这三种,样式差不多,只是长短大小不同而已。船身宽长比例一般为五比一,如宽三公尺长则十五公尺。若中舱摆一大圆桌酒席不拥挤,起码十四公尺左右了。
这种游船一般都很漂亮,外边用桐油,里面用紫光漆,楹樑门屏都雕花纹并有的是贴金,中间舱内几椅桌榻俱全。有的还挂对联和玻璃屏。前舱一般是乘凉和佣人住的,中间舱是客堂间,后舱房间有床榻、席枕,是卧室,吃鸦片、女眷梳妆、换衣等用的。船头一般能放一顶轿子;船艄有厨灶,养有鸡、鸭、鱼虾,一般的船都能自备酒席。这种船在南湖是供有钱的人玩乐的:赌博、吃鸦片烟、玩妓女(叫船娘即歌妓)、文人饮酒作诗,有钱人到外埠去也雇这种船做交通用。无锡人讲:人们朝山进香用这种船,船的前篷挂四只纱灯,故名“灯船”。
一九二一年前后,南湖这种船多达六十多只,但双夹弄的较少,据说只有三两只。因此要雇双夹弄船,须前一天预定。南湖在夏秋两季游人最多,每年六月廿四日(荷花生日,也叫雷公生日)和七月七日为顶热闹。七七事变,日本鬼子占据了烟雨楼以后,游人没有了,这种船在南湖也不见了。
二、进京汇报
1959年3月23日,郭竹林根据嘉兴地委要求筹委会去北京向一大代表董必武副主席请示中共一大在南湖开会情况和有关建馆问题的指示,只身赴京。他见到了中央革命博物馆和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王冶秋,把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工作情况向他们作了汇报。
一个星期后,董熙楷把无锡交通工具合作工厂根据讨论会意见修改的第二个船模(大号双夹弄样式)带到北京。郭竹林把这个船模交给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请他呈交党中央,请毛主席、董必武副主席审定。中央办公厅回复:毛主席去西南视察了,董老去西北视察了,他们要二十天以后才能回京。王冶秋便对郭竹林说,你们可以先去找王会悟了解有关情况,她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负责中共一大会务工作,是一大南湖会议的具体安排者。
3月31日早晨,郭竹林和董熙楷两人按照王冶秋提供的地址,从地安门乘公交汽车到复兴门站下车,然后步行找到王会悟家。王会悟见到家乡来客,格外亲切,倾情讲述了安排中共一大南湖开会的情况。虽相隔30多年,但她记忆犹新。
王会悟说:“那天代表们到嘉兴时已是10点多钟,先到城内张家弄鸳湖旅馆落脚,开了两个房间休息,叫旅馆账房给雇船。雇大船(双夹弄——笔者注)须提前一天预订,当天只能雇中号船(单夹弄——笔者注)。中号船船费四元五角,中午饭一桌酒菜三元。船中间有一个大舱;大舱后面有一个小房间,内放一张铺,有漂亮的席枕;房间后面的船艄,是船老大夫妇住的地方;大舱和船头中间有一个小舱,可睡一个人(有栏杆和中舱隔开);船的右边有一个夹道,左边没有夹道;大舱内靠右边放有几、枕俱全的烟榻一只,上边挂有四扇玻璃挂屏,两边玻璃窗上挂绿色窗帘。大舱内放八仙桌一张,还有圆的、方的凳子,家具颜色是广东漆的淡紫光色。”王会悟的描述,为仿制南湖红船提供了形象、可信的资料。
因仿制南湖红船有许多事要在嘉兴准备,王冶秋对郭竹林说:“你们有事先回去,剩下的事情由我来办。”
4月2日临行前,郭竹林以嘉兴县委宣传部的名义就南湖红船式样和在南湖红船开会的有关问题写了下来,一共四个方面,共计10个问题,托王冶秋转呈给董必武副主席审定。同一天,他还写了一份《关于嘉兴南湖游船调查情况报告》的初稿,并将三种丝网船的剖面图一并附上。郭竹林提的10个问题如下:
一、一大船的式样大小问题:
①一大开会时在那只游船上摆了几桌酒?摆了酒席以后是宽敞还是拥挤?面积能摆几桌酒席?
②当时这一只游船是两边都有夹弄?还是只一边有夹弄?后舱房舱在一边还是在中间?
二、船内外的摆设问题:
①当时船上的家具式样和摆设如何?是圆桌还是八仙桌?代表坐的是方凳子还是圆凳子?有没有茶几、椅子?其桌凳什么颜色?是否有其他东西?如花瓶、香烟嘴、火柴、烟灰缸、扇子等其它生活用品?有没有窗帘,什么颜色?有没有挂屏对联等。
②船的外面有没有挂篷?有没有其他什么东西摆设?船内外面是什么颜色?
三、船的停靠地点问题:
一大开会的船停靠在烟雨楼的哪个方向?距离烟雨楼有多远?
四、一大在嘉兴南湖开会时的情况:
①到嘉兴南湖参加一大会议的有多少人?代表几人?随员几人?租用一只船还是两只船?代表与非代表是否分乘两只船?
②一大在南湖船上开会的那天是不是七月一日,天气如何?南湖里游船多不多?代表是否上烟雨楼去玩过?什么时间?
③代表是否在船上吃饭?是船自备还是向菜馆要来的?
④一大的决议:党章、选举或成立中央机关是否在嘉兴南湖船上开会时通过的?
⑤代表离开南湖时间?上火车时间?
三、寻访代表
在郭竹林和董熙楷马不停蹄调研的同时,中央革命博物馆也在紧锣密鼓地了解有关情况。
1959年4月7日,包惠僧就中共一大嘉兴南湖开会的情况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回信:
1、当时那里的船并不多,我们雇的是最大的一艘。
2、我们开会的那只船,船头有上盖的厂间,好像凉篷似的。船舱是两间,前间放一张大圆桌(好像是方桌上放一圆桌面),围着十几个方凳;后间好像是简陋的胡床(这里说的“胡床”应为“罗汉床”——笔者注),两边可以在上面横卧,中间有个像茶几样的小桌子。船有走廊,是否有夹弄?我记不清楚。两个房间之间只有轮廓,并没有用板子隔断。
3、当时,我们只准备一桌酒席。我们十三个代表,陈公博没有去,李达的老婆是那里的土人,她给我们做向导,所以吃饭时还是十三个人。我们坐下来四面还是很宽阔,并不挤。
4、我们在那里的一天,游人并不多。我想平常游人也不多,因为那里并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建筑物。湖心有一岛,岛上有寺庙。“风雨楼”(这里说的“风雨楼”应为“烟雨楼”——笔者注)这个名字我记不得。我们饭后曾到寺庙里游览过,遇着一阵阵头雨。我们在庙里盘桓了一会儿,大概花了1小时左右,我们即回船上继续开会。当时那里的道尹(道尹是中华民国时期的官名——笔者注)是姓沈名卓如,在庙里外题了很多对联匾额,其余的事我记不清楚。
当时游庙也是为了免人疑心,我们所以只到庙里走动一会儿,并没有到别处去。
4月16日,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代李达给中央革命博物馆复函:
中央革命博物馆:
你处拿来的几张照,已拿给李达校长鉴定。他说:中共一大会议时,是有只船,但是没有那么多船,因为那时参加会议的仅有12人。那照片上大的船就是,另外一只则不是。
现李校长已到北京开会去了。若需要的话,你们可以去找他再了解。
4月28日,中央革命博物馆将嘉兴县委4月2日的《关于嘉兴南湖游船调查情况报告》和丝网船船模一并上报董必武。
四、制定计划
4月初,郭竹林和董熙楷返回嘉兴。根据王会悟的描述,经过大量的调研,结合老船工的回忆,他们请嘉兴造船厂做了一只单夹弄丝网船的模型,寄往北京,呈送党中央审定。
5月12日,郭竹林给中央革命博物馆的领导去函,一方面询问董必武对船模的审定意见,另一方面将下一步工作计划作了汇报,并附船坞简图。信的全文如下:
李主任、张捷同志:
上次来京,承蒙你馆同志们热情的帮助与殷勤的招待,表示感谢!
关于一大船模请董老鉴定等问题,王冶秋局长曾答应代办。不知请示的情况如何?特别关于船模的定案问题是否确定?甚念!
王局长和你们的指示,我们已书面和口头向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地委宣传部和县委进行了汇报。
地委又指示:根据适当大搞的精神,积极设计规划方案,交地委讨论。我们已按四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船模定案后即动工仿制,船坞建在一大开会时的地方(见附图)。
二、烟雨楼的修缮(现正在测量设计)。
三、南湖环境的绿化:主要拆除部分民房(多系茅草房)改建为湖滨公园(现正在测量设计)。
四、准备修建一大到八大的革命历史陈列室,约400-600平方尺(正在测量设计)。
自北京回来后,关于一大开会用的船型大小等问题,我们又进行调查访问核对工作,并已整理了一份《关于嘉兴南湖游船调查情况报告》,现寄上五份,请转有关同志研究参考。以上汇报的情况不知是否妥当?请即予指示。
中央办公厅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回复,大意是“我南征北战,记忆不清了,请董老过问此事、好好看看”。董必武仔细察看后,基本上作了肯定:船模式样是对的,只是大了些,新了些,漂亮了些;船模做得很精细,但不够逼真,复原工作应该“新工旧做,整旧如旧”。同时指出,当年开会的是一条极普通的游船,游船后边还带了一只小船。王会悟也作了一点补充:“船舱内有一条夹弄贯通各舱。”
根据董必武的审定意见,郭竹林从无锡造船厂请两名工程师到嘉兴,召开了一个南湖红船定型会,确定南湖红船尺寸和式样:船长16米、宽3米,前舱搭有凉篷,房舱设有床榻,一条夹弄将前、中、后舱和房舱贯通。客堂间的屋顶有气楼,篷悬明灯,摆放八仙桌和古旧朱漆的椅凳茶几。船的样式确定了,不过那还只是外观。内舱大体上虽能仿造,但具体的花纹、花格、匾上的字样等内部装饰又是怎样的呢?郭竹林和董熙楷再次进行了深入调查。他们了解到,平湖有户渔民,家里藏有从破旧的丝网船上拆下的花格、花纹、门窗和匾额。他们便立刻赶去,说明来意。那户渔民不仅让他们收购了这些花格、花纹和匾额,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花格、花纹的特色和时代特征。有了这些实物和渔民的描述,郭竹林和董熙楷再一次来到无锡,与技术人员交流、找资料核实。几经反复,去伪存真,终于搞清了当年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租用的单夹弄丝网船的内外结构和形态模样。
6月6日,嘉兴县委宣传部将嘉兴县委《关于“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的规划报告》上报王冶秋局长。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郭竹林5月12日给王冶秋局长信的事项。
五、仿制红船
6月13日,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给嘉兴县委回信:《关于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的规划报告》收悉,现将王冶秋局长转来的意见抄录如下:
一、关于南湖开会船型的问题,经请示董老,他的答复是:
(1)事情已经距离四十年了,要想当时各种情况都记得,是不可能的。如船的式样、窗门的颜色、桌凳的方圆等,总的来说一、二、三条我是记不得了。
(2)船的样式,你们找了当地造船的、驾船的、旅馆的老工人座谈,这是一个好的办法。看那时候1921年嘉兴南湖的游船是一种什么样式,我们坐的船一定是普通的形式,决不会是特殊样式,因为是秘密会,怕人注目。
(3)记得有二点:①那天有两只船,不是一只船;②大会是在船上结束的。那么一大的决议、党章、成立中央机构可能是在南湖船上通过的。
二、建筑问题
(1)船坞今年可以不修,待船入水后经过一两年,大家看了没什么意见,再修船坞为妥。请考虑。
(2)船的设置地点,可以在烟雨楼东南方向湖心。先用锚固定。
(3)陈列室最好采取南北向,要注意多留墙面,注意防潮设备。其余由地方审查决定。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资金。很快仿造南湖红船的经费拨付到位,经费来自三方面:国务院文化部拨专款3万元;浙江省文化厅拨专款8000元;嘉兴县财政拨款2.2万元,合计6万元。
筹委会将仿制南湖红船的任务交给了嘉兴造船厂,具体事项由厂长萧海根负责。仿制南湖红船的任务虽然落在了嘉兴造船厂,但它绝不是嘉兴造船厂一家的事情,而是浙江省全省人民的事情。为了确保仿制南湖红船到位,设计由无锡交通工具合作工厂执耳;仿制南湖红船需用优质杉木、高质桐油、金粉等贵重材料,由浙江省物资局全力保证。为了确保工作质量,无锡交通工具合作工厂专门派了三位有经验的老师傅温和尚、温炳奎、徐步皋做技术指导。为了确保工作进度,从嘉兴师范学校调美术老师陆松安,具体负责与船厂联系,抓质量和进度;从嘉兴新华书店抽调来副经理孙毅,负责物资采购工作;从嘉兴第一医院抽调总务主任申屠,负责后勤工作;从文教局抽调会计张乃辉,负责财务收支管理。
7月1日,仿制南湖红船及一只拖梢小船的任务终于按质按期完工。10月1日,仿制南湖红船及一只拖梢小船下水,停泊在南湖湖心岛烟雨楼东南岸水面。它的船首向东,迎着东升的旭日,向世人生动地展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
六、深远影响
自从 1959年10月1日仿制南湖红船出现在南湖,它就成为共产党人心中的革命圣地,一直接受着世人的瞻仰。
上世纪60年代一个深秋的傍晚,毛泽东的专列从杭州去上海。途经嘉兴时,毛泽东急令叫停。他步出车厢,面向南湖深情凝望了足足20分钟。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坐火车自广东返回北京。途径嘉兴时,他吩咐停车。烟雨朦胧中,78岁高龄的董必武携夫人何莲芝重游南湖。他精神饱满、步履稳健,游览了南湖烟雨楼、中共一大史料陈列室后,登上南湖红船。在当年开会的中舱,董老回顾中共一大在这里开会的情景,与夫人合影留念,并即兴赋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董老作为唯一重访南湖的中共一大代表,在仔细察看南湖红船舱内、舱外后说:“这只船,我回忆是造得对的,造得成功的。”
1985年12月28日,邓小平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1991年3月18日,彭真登临南湖红船,深情地说:“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1年7月8日建党70周年之际,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冒着大水来到南湖瞻仰红船。那天,大水漫上了湖心岛,江总书记乘坐的汽艇上不了岛,便直接将汽艇驶到红船旁傍靠,而后上了红船。
2001年5月3日,建党80周年前夕,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来到南湖瞻仰红船。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工作时更是重视红船的精神价值,2005年6月,他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并把它提升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
的确,南湖红船在船的世界里只是一条小船,然而,60年来,南湖红船先后已接受2000多万人次的瞻仰,世上再没有第二条船,能像它一样享有如此尊誉。
(作者:张晓东,责任编辑:聂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