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句话出自邓小平,如今看来,不仅是一句预言,更是一个现实。
3月6日,法国媒体的一篇文章,再次将中国稀土产业的领先地位推上风口浪尖……
要知道,如此重要的稀土,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却并不均匀,这也引发了各国之间围绕稀土资源的激烈角逐。

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和军事强国,对稀土的需求巨大,然而自身稀土产业却存在诸多困境,为了满足需求,不惜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掠夺稀土资源。
而中国,作为稀土储量和产量大国,正积极打造稀土强国,在全球稀土领域逐渐掌握话语权。
那么我们中国是如何在稀土市场上一步步成为“矿业强国”的呢?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稀土并不是“土”,而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包括镧系元素和钪、钇等。
这些元素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比如,钕用于制造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机的永磁材料,铟和钇则是智能手机触摸屏的核心成分。
稀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民用领域,更在国防和能源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显示,中国占全球稀土产量的60%,而全球70%的重稀土产量也来自中国。

3月6日,据法国媒体报道,一字字、一句句都在表示,中国在稀土市场上,将自己打造成了领先的矿业强国。
可以说,没有稀土,现代科技的发展将寸步难行……

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和军事的超级大国,对稀土的需求可谓如饥似渴,在高端武器制造领域,稀土的身影无处不在。
美国制造的 F-35 战斗机,每一架就需要约 930 磅稀土,这些稀土用于制造隐身涂层、发动机部件以及先进的电子系统,确保了战机的卓越性能和隐身能力。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需要约 5200 磅稀土,用于提升舰艇的电子对抗能力、动力系统效率以及武器装备的精准度。
弗吉尼亚级潜艇更是需要约 9200 磅稀土,以保障潜艇的静音性能、导航系统的精确性以及武器发射系统的可靠性。

在电子信息领域,稀土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的半导体产业,作为全球科技产业的核心,在芯片制造过程中依赖稀土元素来提高芯片的性能和稳定性。
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生产也离不开稀土,它们让屏幕显示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鲜艳,同时提升了电子设备的运行速度和存储能力。

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稀土有着高度依赖,从历史数据来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量占其总进口量的相当大比例。
在 2014 - 2017 年间,美国大约 80% 的稀土进口都来自中国 。

中国凭借丰富的稀土储量、完善的产业链和先进的提炼技术,成为美国稀土的主要供应国。
这种依赖使得美国在稀土供应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中国减少或停止稀土出口,美国的相关产业将受到严重冲击。

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填补自身的稀土缺口,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疯狂的掠夺行动。
格陵兰岛,这个位于北极圈的神秘岛屿,拥有着丰富的稀土资源,储量仅次于中国。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对格陵兰岛的稀土资源觊觎已久,甚至蛮横地放言,如果丹麦不把格陵兰岛卖给美国,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性。

美国如此急切地想要染合格陵兰岛的稀土,就是希望能够获取稳定的稀土供应,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同时增强自身在全球稀土市场的话语权。
而乌克兰,也成为了美国掠夺稀土的目标,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美国更是借机大肆掠夺乌克兰的稀土资源。

2025 年,有消息称特朗普政府以援助为筹码,要求乌克兰交出半数稀土矿所有权,其协议草案要求乌克兰将 50% 的稀土矿所有权移交美国,并允许美军驻守矿区以 “保障安全” 。
美国的这一行为,不仅是对乌克兰主权的严重侵犯,更是其为了满足自身稀土需求而不择手段的体现。
美国打着援助的幌子,实则是在进行一场资源掠夺的交易,试图通过控制乌克兰的稀土资源,来缓解自身在稀土领域的困境。

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堪称大自然的宠儿。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3 年全球稀土储量约为 1.2 亿吨,中国的稀土储量高达 4400 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 40%,稳居世界首位 。

中国的稀土资源分布广泛且独具特色,呈现出 “北轻南重” 的格局。
轻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矿,这里的稀土储量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轻稀土矿之一,其稀土储量占中国稀土资源比重高达 83%,宛如一座巨大的稀土宝库。

而重稀土则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这些地区的离子型稀土矿易采、易提取,是中国重要的中重稀土生产基地 。
在技术方面,中国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在稀土开采、提炼技术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开采技术上,中国科研团队研发的电动采矿(EKM)技术,是中国独有的创新技术。
这项技术就像是给稀土开采赋予了 “超能力”,将稀土采收率提升至 95%,开采时间缩短 70%,还节省了 60% 的电力 。

在提炼技术上,中国针对不同类型的稀土矿,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分离技术,使稀土萃取率达 99% 以上,稀土纯度大于 99.99% 。
这些先进技术不仅提高了稀土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质量,还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为中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规范稀土市场,保护稀土资源,提升中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为稀土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早期,中国实行出口配额制度,对稀土出口进行管控,旨在合理控制稀土资源的外流,保护国内的稀土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逐渐向总量控制转变,通过严格限制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的总量指标,防止过度开采和无序竞争,实现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2022 年,《稀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该条例从资源勘查、开采、冶炼分离、产品流通等全产业链环节进行规范,明确了稀土管理的职责分工、生产经营规则、监督管理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

《稀土管理条例》就像是给稀土产业戴上了 “紧箍咒”,使得整个产业更加规范有序。
它有效遏制了非法开采和走私等违法行为,提高了稀土产业的集中度,让稀土产业告别了过去的混乱局面,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在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稀土产业积极推进整合,2021 年,中国稀土集团正式成立,它由中国铝业集团、中国五矿集团、赣州稀土集团等共同组建。
中国稀土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稀土产业整合迈出了重要一步。

尽管全球稀土资源分布不均,中国、越南、俄罗斯和巴西四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九成以上,但中国的稀土种类最为齐全,涵盖了全部17种稀土元素。
这种资源优势,加上技术优势和全产业链布局,使得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上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近年来,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开发新矿或建立“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其中挪威和瑞典发现了新的稀土矿,但这些矿以轻稀土为主,难以满足高科技领域的需求。
除此之外,海底开采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更关键的是,即使这些国家成功开采稀土,也缺乏相应的加工技术,最终仍需依赖中国进行提纯和分离。
这种“资源在手,技术在我”的格局,让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主动……

稀土不仅是工业的“黄金”,更是国家战略的“筹码”。
中国在稀土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不仅源于资源优势,更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创新。

未来,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稀土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而中国,将继续在这场“稀土博弈”中扮演关键角色。
你怎么看待中国稀土产业的未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光明网在2020-11-19关于《美国为何如此重视稀土?其在军事领域有多大作用?》的报道

环球网在2025-03-08关于《法媒:“稀土市场上,中国将自己打造成领先的矿业强国”》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