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边角地”变身“温情场”社区微更新见证基层“共情力”

齐鲁晚报 2025-04-23 00:01:49

从荒废的边角地到温情的容器从单一功能区到多元生活场这些被重新定义的空间不仅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见证着基层治理从"管理思维"向"共情设计"的深刻转变

“变废为宝”的故事在物华社区上演。曾经荒废的门球场角落,如今成了生机盎然的共享菜园。翠绿的韭菜随风轻摆,为黄瓜藤准备的爬架也已就位,孙世民正带领着志愿者们正蹲在田垄间侍弄着生菜苗。“这里的每棵菜都是志愿者种下的,但没人会私自采摘。蔬菜成熟后,有的被送到合作社的饺子铺里,有的则是装进菜篮送往老党员、独居老人的家中,让社区的每个角落都浸润着关怀的温度。”社区党委书记刘静雯指着丰收的菜畦介绍。

漫步在祥河社区的归家路上,居民们总会在紫藤长廊前驻足。暮色中垂落的花穗在晚风里轻轻摇曳,长椅上三三两两的邻居细语着家长里短。“从花卉选种到休憩座椅的设置,每个细节都在回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党委书记李志光轻抚着廊柱上缠绕的藤蔓说。这片紫色云霞不仅装点了归途,更成为连接人心的温柔纽带。

这样的温情场景在东营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随处可见。原本功能单一的空间经过巧思重构,化作承载多元生活的容器:学而书房的木质书架上,童话绘本与经典著作比邻而居;活动室里飘出悠扬的二胡声,与隔壁自习室的翻书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这里的空间像是有魔法,每次来总能发现新惊喜。”居民王芳熟练地从书柜抽出未读完的书籍翻看着。“为满足辖区居民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社区不断深化品牌项目建设,以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山社区党委书记刘萍萍说。

在福兴社区0-3岁普惠早教室里,咿呀学语的孩童正跟着老师拍打彩色手鼓。“专业早教课开在家门口,还是公益性的,我们已经参加四期了。”年轻妈妈尚女士抱着宝宝轻声说。社区与专业机构联手打造的早教课程,让游戏室变成了成长乐园。看着孩子们在互动中蹒跚学步,福兴社区党委书记李振玉欣慰地表示:“我们会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服务始终跑在居民需求前面。”

当暮色浸染社区广场,共享菜园的老人们提着新鲜蔬菜走向饺子铺,紫藤花架下散步的居民拿起手机与花合照……这些看似平常的碎片拼凑出了城市生活最动人的模样,那些被重新点亮的空间不仅是物理场所的焕新,更给东营区源源不竭地注入着温暖人心的力量。(大众新闻记者 孙乐佳 通讯员 李楠)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