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前的清军:百万之众气势逼人

评史可不察 2024-09-11 05:01:08

1894年甲午战争开打之前,清朝拥有的军事力量可以称得上洋洋大观。由八旗、绿营和乡勇组成的国家军事体系,在经历了中法战争的检验后,似乎已经逐渐赶上了时代的步伐。先进的进口、仿制西洋枪械和大炮的规模装备让清朝军队不再有鸦片战争时期的窘迫与反差。

面临与日本战争的清军的序列是这样的。

首先是八旗军。

直接驻扎在北京的八旗“禁旗”。编为十四营,总员额为十二万五千九百人。

驻扎在畿辅的驻防旗营,包括驻扎于直隶省内及长城各口,分小九处、山海关副都统管辖的五处、密云副都统管辖的六处、张家口都统管辖的三处,计二十三处。加上热河的两处,共二十五处,以及驻扎于察哈尔、蒙古八旗,合计为一万八千一百一十三人。

驻扎于全国各省的驻防八旗,分布于全国十四省十八处,包括满、蒙、汉八旗合计九万一千三百人,加上驻新疆伊犁的一万八千人以及驻守陵寝的一千四百余旗兵,八旗军总数合计为二十五万四千七百余人。

清军的另一大组成部分是绿营兵。绿营兵分布地域广人数众多。全国各省中,只有新疆、盛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没有绿营,其余各省绿营兵力总数达到四十二万四千余,远较八旗军为多。

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作战中,清朝又发展出了各地以自募民兵为形式的团练武装。其中最著名的有曾国藩系统的湘军、李鸿章系统的淮军,张曜的嵩武军,前身为皖军的宋庆毅军,左宗棠楚军等。

这些团练武装以乡情和亲情为纽带,在战争中逐渐采用了先进的近代武器武装自己,经过战火的锻造,成为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使用近代化装备的陆军部队。并且影响了绿营兵,使得绿营也逐渐开始按照团练乡勇的营制编成训练,称为练军。

在天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事平息后,这些团练乡勇武装成为清朝陆军的骨干,被派驻边防、海防要地。凡是驻防在直隶、江淮南北扼要之处的团练乡勇,称为防军。为清朝陆军武装力量的核心骨干。

至甲午战前,各地驻防的乡勇兵员合计共三十二万三千。

八旗兵、绿营兵和乡勇三项合计,清朝陆军的总兵员数达到一百万零一千余,是实实在在的坐拥百万大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