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女子谈恋爱,两任男友“接连死亡”,警方调查后将闺蜜抓走

南柯归洵 2024-11-15 10:43:33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2017年内蒙古的一个小城,王女士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和两次悲惨痛的恋爱,两个男友相继“离奇死亡”,几乎是“谈一个死一个”。

小县城里,甚至有她“克夫”的传言,然而警方介入这些事件之后,却抓走了她的闺蜜。

王女士究竟为何会有这样离奇的经历?为什么警方介入之后会抓捕她的闺蜜呢?

阴影中的爱情

2016年,王女士刚刚经历了一段惨痛的婚姻,此时多年没联系的好友小孟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小孟似乎格外关心王女士的感情生活,她不断鼓励王女士重新开启感情之旅,认为只有走出过去的阴影,才能迎接新的生活。

为了让王女士早点走出失败的婚姻,她给王女士介绍了男朋友张某,张某非常细致贴心,而王女士喜欢的恰好就是心疼老婆的男人。

尽管两人并没有见过面,但很快就顺理成章在一起了,聊天的过程中,王女士感觉到了两人之间心灵互通。

王女士其实很想组建新的家庭,但此时张某出现了一些意外,因为追尾需要赔偿一笔钱。

张某说自己这笔钱已经凑得差不多,只差五百块了,王女士什么也没想立马就把钱转过去了。

没过几天,张某又说自己孩子生病了,手里实在没钱,王女士也理解,毕竟刚赔了别人一笔钱,但孩子生病不是小事,此时救急也无妨。

之后张某就以各种借口向她借钱,从最初的500元到后来的4000多元。

每一次借钱的理由都似乎合情合理:失业、生活困难等,王女士出于对男友的信任和同情,毫不犹豫地转账。

一笔笔转账过去之后,张某温情不再,甚至很快就失联了,王女士联系不到张某,只能去找闺蜜小孟,这才得知张某已经意外去世了。

王女士再一次陷入了痛苦,本想追随男友而去,被小孟劝下来之后,她给王女士介绍了新男朋友刘某,刘某温柔体贴,两人每天互相问候,王女士逐渐沉浸在这段感情的温暖中。

就在王女士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慰藉时,刘某以母亲生病为借口向她借钱,每次都是几千元。

王女士出于对男友的信任和同情,毫不犹豫地转账,3000元、5000元尽管不是什么非常大的数目,但对王女士来说也不是小钱。

结果又是借完钱没多久,这个刘某就联系不上了,之后小孟告诉王女士,刘某因为母亲离世太难过自杀了。

她开始怀疑这一切是否是真实的,两个看似完美的男性,都以如此相似的方式“离开”。

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开始收集线索,试图还原这两段看似荒诞的感情,她仔细梳理聊天记录,对比两个男性的社交轨迹,渐渐发现了一些异常的蛛丝马迹。

这些细节最终指向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这两段感情,很可能是同一个人精心策划的骗局。

此时王女士的“克夫”传言已经传遍了小城,人们对她避之不及,无法承受这种压力的王女士,最终选择了报警。

破茧与真相

警方接到这个不同寻常的案件后,立即展开了调查,他们首先梳理了王女士的两段恋情经历,发现了一些蹊跷之处。

两个“男友”都从未与王女士见过面,所有交流都局限在网络上,更令人生疑的是,这两段感情都是由王女士的闺蜜小孟介绍的。

调查的突破口出现在资金往来上,警方通过追踪转账记录,发现所有钱款都汇入了同一个账户。

这个账户的所有人,竟然就是王女士的闺蜜小孟,小孟利用王女士的信任,编造了两个虚拟男友,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本,一步步骗取王女士的钱财。

那些令人心碎的“意外死亡”,不过是小孟为了结束骗局而编造的谎言,警方随即对小孟展开了抓捕行动。

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小孟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她交代,最初只是想帮助王女士走出情感阴霾,但后来因为经济困难,便起了歪心思。

网络诈骗的第一步,往往是建立信任,小孟精心策划,以张某和刘某的身份在网络上与王女士展开一场精心编织的感情骗局。

她模仿男性的语气和表达方式,每天不间断地与王女士聊天,聊天内容从天气、工作到生活琐事,无一不精心设计,目的就是取得王女士的绝对信任。

最初的借款只有500元,小孟谨慎地测试王女士的反应,出乎意料的是,王女士不仅没有怀疑,反而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和关心,这让小孟意识到,自己可以更大胆地实施诈骗计划。

随后的借款变本加厉,小孟开始编造更加复杂的故事:车祸、失业、母亲患病。

每一个情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目的就是引发王女士的同情和经济支持。

诈骗的关键在于制造信任和紧迫感,小孟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生活危机”,让王女士感觉只有自己能帮助“男友”渡过难关。

从最初的500元到后来的几千元,王女士几乎没有丝毫怀疑,更为恐怖的是,小孟还设计了男友“意外死亡”的剧本。

每一次“死亡”都经过精心策划,目的是堵住王女士可能产生的质疑,她甚至不惜编造车祸、自杀等各种死亡原因,只为维持这个精心构建的谎言世界。

在这个谎言的漩涡中,王女士不知道自己正在一个由熟人精心设计的骗局中越陷越深。

隐秘的情感陷阱

在网络诈骗案件中,情感诈骗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王女士这样的受害者,还有很多。

小李是一名在广州工作的白领,她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了一个自称是海外留学生的男性。

这个男子用精心编织的故事,描绘了自己正在经历的困境:学业遇到困难、家庭突发变故、急需资金周转。

从最初的几百元到后来的近10万元,小李不断被对方精心设计的故事所感动。

对方每一次求助都有看似合理的理由:学费、医疗费、机票钱。小李出于同情和信任,接连不断地转账。

直到她的积蓄被掏空,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警方调查发现,这是一个跨境诈骗团伙。

团伙成员分工明确,专门针对单身女性实施诈骗,他们精心设计人物背景,模仿留学生的语言和生活细节,制造出令人信服的虚假身份。

而像王女士和小孟这样的闺蜜诈骗也不是个例,王艳和张萍是多年的闺蜜,两人都是离异女性,经常互相倾诉生活中的困扰。

张萍似乎总是能给王艳提供非常及时的建议和帮助,她不仅介绍对象,还经常在王艳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事实却是,张萍利用王艳的信任,精心策划了一个长达两年的诈骗计划。

她先是为王艳介绍了几个“优质”男性对象,每一个都是她团伙中的成员,这些男性会精心设计感情陷阱,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

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法无非就是几个关键点,首先建立信任,利用社交软件和熟人关系,逐步消除受害者的戒心。

然后制造同情,编造令人心碎的个人境遇,引发受害者同情,接着分步骗取,从小额借款逐步过渡到大额诈骗,最后制造压力:用各种借口施加心理压力,迫使受害者就范。

法律的天平,最终对小孟作出了公正的裁决,经过详细的调查和审理,公安局将小孟抓获。

法律与人性

小孟的行为很明显已经构成了诈骗罪,考虑到诈骗金额、作案手段以及认罪态度,如果告上法庭,少说也应该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但王女士看在以往的情分上,给小孟出具了谅解书,双方签下谅解书之后,小孟需要退还原本的诈骗金额,并且赔偿一定的金额。

但王女士的心理创伤需要漫长的修复,她不仅遭受了经济损失,更遭受了精神上的巨大打击。

曾经信任的闺蜜竟然是骗局的策划者,这种背叛几乎摧毁了她对人性的信念。

小孟虽然免除了牢狱之灾,但也没脸继续留在这里,选择了外出打工,两人从小相识的友情,算是走到了尽头。

结语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持警惕和理性,真正的感情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坦诚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的付出和隐秘的算计。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珍惜真挚的感情,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只有敬畏法律,才能减少犯罪的发生。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

华阴市人民检察院在2022年6月16日《2017年姑娘谈恋爱,谈一个“死一个”,警方介入却将她闺蜜抓走》的报道

金陵长安在2022年11月10日《大案纪实:死亡疑云》的报道

0 阅读:3

南柯归洵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