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曾发生过"楼市崩盘",老百姓为何不恐慌,政府也视而不见

李苏章 2024-09-08 08:00:21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最鼎盛的朝代,然而,就是如此富裕的朝代,也曾出现过"楼市崩盘"现象。

据记载,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有一个叫沈都的居民,因做生意急需用钱,决定把自己的一栋房子出售。

当时的价格是,每尺两硕五升,算着舍椟物二十九硕五斗陆升九合五圭干湿谷米。

这句话有点费解,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这套房子按面积算钱,每尺付小麦两硕五升。

这里的一尺,是指一平方尺,相当于现在的0.09平方米。

这里所说的"硕"就是我们所说的"石",两硕五升,换算成今天的重量,约180斤,按照现在的麦价,大约需要140元,也就是说,0.09平方米的房子可以卖140元,换成一平方米,价格是1555元。

按照今天的房价不算高,但唐代的经济肯定不如现在,一千多元的房价绝对属于高房价了。

到了875年,过了十九年,唐朝的房价又是多少呢?

有一个叫陈都知居民也准备卖掉自己的房子。

这个房子是东西宽三丈九尺,南北长五丈七尺,面积是203平方米。

这套房子换来小麦八百五硕五斗,换成现在的价格是每平方米556元。

十九前,这里的房价是1555元一平方米,十九后变成了556元,跌了一千元。

到了897年,过了二十二年,房价依然在下跌。

居民张义全卖房,房子东西一丈三尺五寸,南北二丈二尺五寸,只收到小麦五十石,每平方米只卖了250元。

此时的房价又跌了一半多。

902年,居民曹大行跟人换房,一套东西三丈五尺,南北一丈二尺的房子,只换来九石麦子,每平方米合计三十三元。

五年后,房价竟然暴跌了二百多元。

可见,唐朝的房价非常不稳定,一直呈暴跌状态,也可以说,唐朝的楼市真的崩盘了,跌幅之大,比现在的楼市还要严重。

那么当时的工资水平如何呢?

据《敦煌资料》记载:公元9世纪后期,这人不管是帮人放牛、种田或者搬运货物,当时每月的收入大约是二石小麦,相当于现在的280元左右。

这点钱,在房价高位时,买房时就是一场梦,当然,房价低位时还是可以考虑。

但当时的老百姓不论房价是涨还是跌,既不买,也不恐慌,更不存在抢购。

当时的政府对此也是视而不见,为什么是这样?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过的都是饥寒交迫的生活。

唐朝虽然是强盛的朝代,国力空前强大,但只是相对周边国家而言,国力跟现在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当时的老百姓住的条件很差,基本上是茅草屋或者树皮屋。

他们根本没条件买房。

况且唐朝的城市也不大,规模跟现在的小县城差不多,并且城市数量有限,也就是说,可以用来买卖的房子并不多。

在城里的住房大部分是刚需房,不存在倒房,炒房,人为制造房价一说,所以老百姓不关心房价。

二是唐朝政府并不依赖房产税收。

当时买房卖房也不收税,再说也没必要收,因为数量小,有钱买房的人很少,不像现在是全民买房,人为地推高房价,房产地商大赚特赚,结果土地成了当地财政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唐朝的财政收入不是房产税,所以他们根本无视。

房子卖高也好,买低也好,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是事。

(李苏章原创,抄袭必究)

0 阅读:56

李苏章

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以写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