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中,理想汽车的李想,可以说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1981年出生的他,初中时就迷上编程和网络,开始给各大数码杂志投稿,1998年创办个人网站“显卡之家”,半年广告收益达10万元,转而在高中时决定辍学创业。之后就是连续创业阶段,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现如今的理想汽车,整个过程都犹如网络小说的爽文一样,简直是开挂人生!
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关于汽车行业两大趋势——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是如何思考的?我觉得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而看完了2024理想AI Talk三天的视频,确实是给了我不少震撼,下面分享给大家。
理想不再只是车企,而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
一上来,李想就抛出了“惊人言论”。他说对于理想汽车而言,电动化只是上半场,智能化才是下半场,而这里的智能化指的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汽车也会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进化。理想要做的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家庭,未来的公司愿景则是 “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领先人工智能企业。
对于为何要强调是人工智能企业,而非只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电动车企业,或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企业。李想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选择了很垂直的领域,虽做得不错但可能会错过更多东西,所以第三次创业要选择更广阔的“森林”,不能只局限于“一棵树”。
并且,李想做人工智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金白银的大幅投入,一年超100亿的研发投入中接近一半都投向了人工智能。从基座模型、端到端以及VLM等各环节都在扎实推进,不仅涉及智能驾驶,还有理想同学、智能商业和智能工业等多方面。
谈到人工智能对理想意味着什么?李想认为从公司愿景上看,意味着未来的全部。而对于人类,他认为互联网实现了信息平权,人工智能将助力实现知识认知和能力的平权,能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让有限空间无限延伸。所以理想同学进入手机就是在做这个尝试,希望能帮用户解决更多关于生活上的问题。
智能驾驶之路——道阻且长,理想还在持续发力
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发展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一度陷入停滞。为此,李想对智驾业务负责人——郎咸朋撂下狠话,如果下半年看不到变化,拿不到头部位置,那作为负责人的郎咸朋就不用干了。而这次发火后,起到了关键的凝聚作用,让团队重新回归体验和用户价值,大家不再做单纯追求指标好看的产品,而是从产品本身出发去做智能驾驶,把思路重新聚拢到为用户打造更好体验、更安全、更便捷的智能驾驶产品上。
而想把端到端VLM大模型做好并不容易,需算法、数据、算力这三者全都齐备才行。去年理想汽车还在等待时机,到了今年初,理想AD Max车型的高质量训练数据量达到10亿公里左右的规模,算力也达到了5EFLOPS,再加上端到端预研有了成果,可谓是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才正式开启端到端相关工作。但效果是很明显的,如今理想汽车智驾技术的实际表现,在所有车企中已经是第一梯队了。
对于为何理想选择的是端到端+VLM模式,不像特斯拉只用端到端,郎咸朋和李想都给出了见解。他们认为,当自动驾驶系统遇到之前没见过的场景时,端到端+VLM这种类似人类大脑工作的系统1+系统2的方式,能更好地处理问题,而如果只用端到端模型,则不够安全。并且为了更好的安全冗余度,理想汽车也仍然保留了激光雷达,因为摄像头在深夜无光环境下能看到的距离只有100米出头,而激光雷达则能看到200米以上,这对于安全的提升有着巨大帮助。
对于自动驾驶何时能实现100%应用,李想认为还需要三年时间,要技术、产品、环境政策以及消费者对人工智能的信任等多方面到位才行。在电动车竞争方面,李想觉得电动化是门票,L4级自动驾驶会分出真正的胜负,而要拿到L4的门票,需要足够多的车跑在路上(500万辆以上)、掌握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基础模型能力、有足够资金招募顶级人才以及拥有足够算力这四大基础条件,并且李想坚信满足这些条件且足够优秀时,就能打造出像苹果那样的公司。
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理想必须自研大模型
现如今,全球所有AI企业中,OpenAI公司无疑是最成功的,李想表示自己在ChatGPT发布时就开始使用了,当时感觉这就是人工智能该有的样子。但李想同时认为,目前OpenAI定义的AGI还处于第一个阶段(即聊天机器人阶段),而到第三个阶段Agent(智能体)时,才是真正的“iPhone 4时刻”。届时它能独立、连续地完成任务,无需密集提示词,不过那时产品交互形式值得所有头部企业去认真思考。
正是因为看到了OpenAI和ChatGPT的成功,理想汽车内部认识到了差距,他们意识到要回归用户体验,提升认知智能,所以决定从基座底层开始建设,一步步实现技术突破。
Mind GPT到现在经历了三代,2023年4月Mind GPT 1.0第一版模型出来,年底实现上车,还是行业首家推动大模型上车并通过国家大模型备案的企业。2023年年中完成Mind GPT 2.0的变化,在效果和效率上实现双赢。今年年底上线了Mind GPT 3o,其核心在于向多模态的端到端大模型发展,使人机交互更自然。此外,预训练数据规模已达10万亿Token,且有构建分段学习逻辑等计划,还有多模态等特色化数据,正在构建数据飞轮。
写在最后:
在所有造车新势力中,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在其他企业还在亏损时,2023年理想汽车就能盈利117.04亿,今年截止到Q3季度也盈利超45亿。可以说企业有着非常良好的正向现金流,但李想却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看完2024理想AI Talk的视频,我能深刻感受到他们想让公司升级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决心,同时我也认为这么做非常具有前瞻性,并且是对的。在这个AI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如果企业不革自己的命,那么就会有其它企业来替代,只有不断突破自我去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