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5年,春秋两大强国晋国与秦国之间发生了韩原之战。
这场战役极富戏剧元素:
代表正义的男一号秦穆公和头号反派晋惠公,都没按照常规的剧本出演,各自加戏。
两人不仅同时出现在战场上,而且几乎同时陷入绝境,命悬一线,双方出现了“谁先被俘谁就输”的尴尬局面,导演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
最后竟然是一帮突然闯入镜头的群众演员,出乎意料地结束了这场大戏。
一、剧情铺垫
前651年,一代雄主晋献公去世。
由于他晚年宠爱骊姬,导致晋国出现严重的太子争位内乱,王位几经更迭。
此时,两个最具资格的继承人,公子重耳不敢回国,他的弟弟夷吾以割让土地为条件,取得秦穆公的支持,顺利回到晋国继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上位后,却翻脸不认账,拒绝割让土地,双方就此结仇。
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不计前嫌,出手相助;次年,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却拒绝施加援手。
士可忍孰不可忍,前645年,秦穆公出兵讨伐晋惠公。
秦穆公的老婆穆姬,是晋惠公的姐姐,所以,这又是一场姐夫揍小舅子的家庭伦理戏。
二、支线一的庆郑:不听我话,我就不救你
当时将帅打仗的标配是马拉的战车,除了主将,另外配置一个负责守护的右车卫,和一个驾车的车手。
而马匹的数量+右车卫和车手的官职,决定了主将的层级。
晋惠公的战车是四匹马,两个大夫分别当右车卫和车手。
战前,晋惠公的正牌右车卫庆郑劝说:
“咱不占理,这仗肯定输。”
晋惠公说:
“滚犊子吧你。”于是换掉了庆郑。
庆郑又说:
“你的马不是咱晋国原产,还是换一下吧。”
晋惠公又说:
“滚犊子吧你,俺就不换。”
在战场上,正是晋惠公的马出了问题,导致战车陷入泥中,被秦军包围。
而当时离晋惠公最近的庆郑,却选择了见死不救。
三、支线二的韩简:反派一方的关键胜负手
韩简是紧跟在晋惠公后面的副车主将。
战前,韩简也劝说晋惠公:
“我们虽然人多,但秦军士气远远高过我们,因为我们理亏。”
晋惠公照例回答说:
“滚犊子吧你。”
当晋惠公的战车陷入泥中,呼唤庆郑相救不得时,是韩简放下手中的活,飞奔而来营救。
这成为反派一方晋惠公的关键胜负手。
当时,韩简差点就活捉了秦穆公,庆郑却来告诉他,赶快去救晋惠公吧。
最后,晋惠公没救成,秦穆公却意外获救。
韩简如果捉住了秦穆公,就算晋惠公也被捉了,双方最多扯平就是。
四、戏精附体的晋惠公
秦、晋两军在韩原交战,双方陷入僵持中,战场上的财物丢了一地。
指挥战斗的晋惠公看到秦军正在捡拾财物,突然给自己加戏:
“走,咱们也去捡宝!”
于是,晋惠公带着一小队人脱离大部队,和秦军混在一起捡宝。
秦军士兵正高高兴兴地捡着呢,一抬头,看到身边一个穿着晋军服装的人也在戮力捡宝,就问:
“你谁啊?”
晋惠公头也不抬就说:
“我是晋惠公啊,反派一号!”
秦军都懵圈了:啊?
空气凝固了三秒后,秦军才反应过来:“揍他!”
晋惠公哭着掉头就跑,马车却陷入泥中动弹不得。
他看到了庆郑,就喊:“快来救俺啊!”
庆郑说:“好,你等一下哈,我给你去叫韩简。”
五、不甘寂寞的秦穆公
战场上,正方一号的秦穆公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台词太少了,正郁闷着呢。
突然,他就看到晋惠公溜号去捡宝了,大喜过望:
“走!跟额捉小舅子去!”
于是,秦穆公带着一小队人马,也溜号了。
晋军这边的韩简一见,立刻带队扑向了秦穆公。
很快,秦穆公就陷入包围,哭着大喊救命。
另一边的晋惠公也在哭着大喊救命。
场面彻底混乱了,秦、晋两军都傻眼了,导演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推动剧情了。
六、群演抢C位
晋军这边,庆郑跑来跟正打得眉飞色舞的韩简说:
“先停一下,晋惠公那边喊你救人啦!”
韩简只好松开秦穆公的衣领子,调头回援。
秦穆公稍微松了口气,但仍然被其他晋兵继续围殴着。
此时,战场外的山脚下突然冲出300多位农民,嗷嗷叫着奔秦穆公这边就来了。
只见这群人勇猛无比,如出栅的饿猪般,迅速打散晋军,把秦穆公救了出来,战场上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晕头转向的秦穆公也傻了,问:
“你们是谁啊?额咋不知道这段呢?”
路人甲、乙、丙等回答:“大王您忘了,三年前俺们吃了你的马,你却没杀我们。今天我们是来报恩滴!”
秦穆公激动不已,眼睛瞧出去都是一片模糊的泪花,那群农民的全身好像都在闪耀着光。
另一边的晋惠公可就惨喽,韩简还没赶到,就被秦兵捆成粽子一般,提溜回了大营。
至此,韩原之战打完收工。
秦穆公押着小舅子回家后,唯一女主、他的老婆穆姬却不干了:
“虽说晋惠公挺讨厌,但他好歹也是额的亲弟弟。你要是不放了他,额就死给你看!”
秦穆公原本就不敢真正得罪春秋头号大佬晋国,自己的气也出了,于是就顺水人情,把晋惠公放回去了,两国握手言和。
韩原之战过去10年后,晋文公登场,两国的关系更是蜜里调油,史称“秦晋之好”。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历史剧本,还是照词儿说更安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