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规矩能让人哭笑不得。
郭晓小在直播间的一句话,让网友半开玩笑地问了他一个问题:“甭和谢金论辈分行不行?
”郭晓小当场反问:“为什么不论?
我去德云社就必须论,我不会不认!
”这情绪一出口,直播间顿时沸腾了,有人觉得相声辈分规矩太过死板,也有人说,正是这些规矩,维系了相声这个圈子的秩序。
今天,我们就从郭晓小、谢金和马六甲的视角,聊聊相声界那些讲究辈分的故事。
郭晓小和郭德纲的特别师兄弟关系郭晓小和郭德纲的关系,乍听起来还真让人费解。
两人按理说都是侯耀文的徒弟,郭晓小拜师在前,年纪也比郭德纲小,可在德云社,他却管郭德纲叫“德纲哥”。
这可不是随便乱改的亲切称呼,而是侯耀文本人早早定下的规矩。
早年间,郭晓小还在侯耀文门下学艺时,被安排到德云社说了一年的相声。
那时,他和郭德纲夫妇关系十分融洽,甚至形象点说,两人每天通电话都成了例行公事。
但2007年后,因为侯耀文的遗产纠纷,两人渐渐生疏。
直到去年德云社董事长王惠出现在郭晓小的直播间,送了不少礼物,网友们才开始猜测,两人的关系是否有所缓和。
这一年的封箱演出和春节期间,郭晓小都现身德云社后台,也以“师叔”的身份得到了徒弟们的尊重。
这个称呼,让人马上想起了相声界一贯的规矩:即使是年纪小的师叔,也是师叔,尊重辈分从来不打折扣。
谢金的出身与特殊辈分的由来轮到谢金的辈分,就更加复杂了。
谢金的父亲是著名的捧哏演员谢天顺,其师父是相声大家郭荣起,因此谢金出生时就被归到“宝”字辈。
在相声界,这叫自然辈分,是家族传统决定的身份。
但这些传统辈分和规矩,也可能带来一些意外的结果。
2007年,谢天顺带着谢金去见郭德纲,原本准备让谢金拜郭德纲为师。
郭德纲却赶紧推辞,开玩笑说:“师爷,您这是闹哪样?
”两人折中了一下,谢金改管郭德纲叫“哥哥”,郭德纲则称谢金为“贤弟”。
过了两年,谢金正式拜到王世臣门下,成了“文”字辈。
这一身份直接让谢金的辈分和郭德纲的师父侯耀文相同,也让人不得不感叹,论起辈分,真的是“没法不讲”。
这也解释了郭晓小为什么会强调“我拜师的时候,师爷都去过,我就得认”。
马六甲:特殊家世与文字辈身份的背后如果说谢金的家庭背景让他自带高辈分,那么马六甲的家世更是让人惊叹。
作为马家相声四代传人的一员,马六甲的曾祖父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他的祖父是家喻户晓的相声泰斗马三立,他的父亲是相声名家马志明。
在马家,家谱和规矩从来不是一个摆设,几乎成了对外沟通的“身份证”。
尽管马六甲并不常说相声,但他早在1989年就被相声名家王凤山收为徒弟,冠上了“文”字辈的名号。
相比郭晓小晚了近20岁拜师,却拥有更高的辈分,这其中的规矩是否显得“因人而异”?
其实不然。
相声界从来对传承和师承看得格外重要,辈分不仅是给别人的敬意,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这也是为什么郭晓小在面对网友提问时,会坚决表示:“马六甲也是我叔。
”
相声规矩中的辈分,该如何坚守?
说到这里,不免引出一个思考:为什么相声界对辈分的讲究如此严格?
郭晓小说:“我喊这些,那是规矩,也是尊重。
没有规矩,师徒关系就乱套了,谁先谁后,凭什么就不算了?
”这话乍一听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但细想起来,规矩的存在其实是对传统最好的传承。
从尊师重道的起步,到后来的师承制度,相声界的规矩是技术和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桥梁。
对于郭晓小来说,把谢金和马六甲叫“师叔”,不仅是敬人,更是尊重这一行业的历史与传统。
因此,辈分虽是一个表面化的象征,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态度。
结尾:相声的世界里,辈分不仅仅是规矩,更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责任感。
这些看似复杂甚至有些“离谱”的讲究,实则是相声人互相成就的动力。
有了这些规矩,师徒之间不再只是教学关系,还多了一份守护与承诺。
在一个越来越讲究个性化和自由表达的当下,这样的规矩或许显得传统,但正是这份传统,撑起了相声这门艺术百年的延续。
读懂这些规矩,也许能让我们更加理解,为什么郭晓小说那句“马六甲也是我叔”时,嘴角带着笑,而心中带着敬。
牛跨扯马跨,郭晓小涨辈了?恬不知耻
按某艺人的话“说相声的没好人”
做艺先做人,连尊师重道都做不到,如何能够称其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