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利比亚正式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新兴的北非国家。在随后的几年中,利比亚与美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1954年,双方签订了美利协约,美国在利比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并派驻了6000名军事人员。利比亚的经济在石油资源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体。
然而,1969年,年轻的穆阿迈尔·卡扎菲通过政变上台,改变了利比亚的政治格局。起初,美国对这位28岁的领导人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卡扎菲迅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改军队和清除地方权贵,并将石油财富惠及民众。这些举措使得利比亚逐渐从美国的影响下脱离,并加强了与苏联的联系。
卡扎菲执政后,利比亚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关闭了美军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并在1970年收回了惠勒斯空军基地。这一系列行动使得美国在利比亚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1972年,卡扎菲废除了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协定,并公开谴责美国为“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他宣布锡尔特湾为利比亚的领海,限制美国船只的行动,并将多个军事基地转给苏联使用。面对利比亚的挑战,美国开始对其实施经济制裁和政治压力。1979年,利比亚支持伊朗扣留美国人质事件,使得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政策。他派遣第6舰队进入地中海,并在锡尔特湾进行军事演习,以此向利比亚施压。
锡尔特湾争端成为美利关系恶化的关键点。利比亚宣称锡尔特湾为其领海,并设立了所谓的“死亡线”,任何外国势力进入此区域都将面临打击。美国则不承认这一主张,并多次派遣军事力量进入该区域进行演习,以显示其在国际水域的航行自由。1981年,美军与利比亚空军在锡尔特湾发生了直接冲突,标志着两国军事对抗的开始。1985年12月,罗马和维也纳机场发生恐怖袭击,导致多人伤亡,其中包括美国公民。美国指责利比亚支持这些恐怖活动,并以此为由,计划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1986年,里根总统签署了12543号行政命令,加大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并冻结其在美国的资产。这些措施为随后的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1986年3月,美国发动了代号为“草原烈火”的军事行动。美军派出3艘航母和多架战机进入地中海,对利比亚的军事设施进行打击。利比亚的反应虽然迅速,但在美军的制空优势下,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军成功摧毁了利比亚的导弹基地和多艘快艇,彰显了其强大的军事力量。
在“草原烈火”行动后不久,美国决定对利比亚进行进一步的打击,代号为“黄金峡谷”。这次行动的目标包括的黎波里的西迪比拉尔兵营、阿齐齐亚兵营、的黎波里机场军用区、班加西的贝尼纳军用机场,以及卡扎菲的预备指挥所班加西兵营。美军计划通过快速、精准的打击,削弱利比亚的军事能力,并对卡扎菲政权施加更大压力。“黄金峡谷”行动于1986年4月15日凌晨展开。美军出动了240架次战机和3艘航母,分为两路对利比亚的目标进行打击。此次行动充分利用了美国的技术优势,包括电子战飞机、预警机、激光制导炸弹等高科技武器。利比亚的防空系统在美军的电子干扰下几乎失效,未能有效反击。在短短11分钟的主攻时间内,美军成功摧毁了多个目标,造成了利比亚方面的重大损失。卡扎菲的养女在袭击中丧生,利比亚的军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黄金峡谷”行动给利比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国内秩序因此变得更加混乱。尽管卡扎菲本人在袭击中幸存,但他的政权受到了严重削弱。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军事行动反应不一,一些国家谴责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而另一些国家则支持其反恐立场。
这次军事行动使得美利关系进一步恶化。卡扎菲对美国的敌视态度更加坚定,他加大了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力度,导致新一轮的反美恐怖活动。美国则继续对利比亚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试图削弱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黄金峡谷”行动不仅是美利对抗的一个缩影,也是冷战背景下大国博弈的典型案例。美国通过展示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在追求国家利益的过程中,不惜采取武力手段。